WB 做不出条带?你可能忽视了这个
丁香实验
这段时间我的 WB 取得了一些进展,终于有点时间好好地整理一下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些经验。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这些经验在此前我看过的所有文章中,都没有人提及过,但我确实觉得非常重要。我相信,对于很多跟我一样的 WB 新手们,会有一些帮助。
好,废话不多说,先上两张图,让大家有一点直观的感受。
相信看完这张图,大家已经大致猜到答案了。没错,第一张图是带有 Marker 的,而第二张图是剪掉 Marker 以后的。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前后两张图差别极其明显。第一张图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 3 个目的条带,而第二张图 6 个目的条带全部可以看到。
而造成这样大反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Marker 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选择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
第二,该抗体和 Marker 的结合力太强了,远远超过了跟目的蛋白的结合力。
第三,我们使用的成像系统并不能像人一样识别哪些是目的条带,哪些是非目的条带,为了保证成像区域不至于过度曝光,成像系统会严格地控制曝光时间,在特定的曝光时间下,尽管成像区域没有因为过度曝光而导致影像失常,但信号相对较弱的目的条带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曝光时间而导致无法正常显示。
那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我在前面对比两张图像的差别时,其实已经透露了其中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剪掉信号远胜过目的条带的 Marker。还有一个办法,假如经济条件许可,又有商品化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买,那就直接使用单克隆抗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