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研究显示爱发朋友圈,你的论文能更容易被接收......
对于科研狗来说,论文被接收无异于「金榜题名」,正如科举考试严格的阅卷制度一般,论文的双盲同行评议无疑是对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然而,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事情似乎发生了变化...
近期,一则发布在 Reddit 上的问题便探讨了研究人员在社交网络上的「公关行为」是否会左右审稿人的判断,进而让自己的论文更易被接收。
据悉,发帖人在问题中谈到,在 NeurIPS 2020(一个人工智能学术会议)论文提交截止后,许多研究人员都会在 Twitter 发表长文公开宣传他们提交到 NeurIPS 的研究工作,发帖人担心这一行为会给审稿人增加社会压力,进而对论文盲审过程造成影响。
你和顶刊之间,或许只有一个好推文的距离
事实上,在社交平台好好宣传自己的研究工作就能加大顶会录用,顶刊留名的可能吗?
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正如前文问题下的评论所说,「在一些会议中,双盲评审就是个骗局」。
「I strongly feel that double-blind review, as it is done in ML or CV conferences, are a big sham.」
「这研究广受好评,大家都觉得不赖,还是不拒稿了吧」,试想作为一个审稿人,在看完研究人员的推特长文后,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
诚然,研究者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宣传自己的研究会带来更多呼声,一个好的公关推文确实可能会左右审稿人的想法。
这种现象不仅在人工智能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一个好公关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一篇发表在期刊 European Urology Focus 上的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Twitter Reception at a National Urology Conference and Future Publication Status」论文就揭示了「Twitter 公关」与论文后续的出版状态以及期刊影响因子(IF)之间的关联性。
一次泌尿外科会议之后,一群医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这群医生对会议上收录的原创研究在推特上的接受度(点赞和转发)进行了统计,并跟踪了这些研究在后续 45 个月里的发表状态。
结果表明,与未发表的研究相比,已经发表的研究拥有更多的 Followers,点赞和转推。似乎,只要宣传推文广受好评,一切都会变得无比美好。
不仅如此,推文被点赞或转发得越多,那研究登顶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可能也越大,盛名之下,影响因子也蹭蹭得往上飞涨。
宣传推特被点赞 / 转发 9 次以上的研究,平均影响因子甚至达到了 15.57,几乎已经够 3-4 个博士达到毕业要求,真是「宣传到位,顶刊到手」的有力佐证,让人不禁想在实验间隙,好好运营一个社交账号,为自己代言。
当然,这样一项研究,并不能说明好公关一定能发好文章,毕竟比起公关,PS 技术在助力论文发表上,更显强大。
我们并不是要批评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广受好评的研究不够好,毕竟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好研究值得大家喜欢。
然而,「大家好,是不是真的好」却也是个问题,毕竟当植物领域学者关于新冠病毒的研究都可以引起媒体热议,并发表在动物学期刊上时,这种对科学研究的宣传行为在同行评议和论文接受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着实让我们难以判断。
社交平台和科学研究之间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但是不论如何,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交媒体、预印本平台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已然存在于方方面面。
最简单来说,发推,发知乎,发微博,发朋友圈宣传都可以增加论文的曝光率,让自己的研究为人所知。
一项研究表明,发推宣传简单粗暴,可以大幅增加论文全文链接被点击的次数,尤其以「图文文案形式」最为有效。
进一步,看的人多,那被引增加,也就理所应当。
一项发表在期刊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上的研究表明,发推宣传的论文所增加的引用量要高于未发推的论文。
要说在社交媒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能让论文更容易被接受还缺少更多实锤,但多多宣传,让论文被引增加已然没有多少争议。
发推宣传的论文不仅「被引增长」高于未发推宣传的论文,在 Altmetric 得分方面也更高,反映了这些论文在全球范围内更多的传播和讨论。
无独有偶,另一篇发表在 Urology 上的论文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看来,想当高被引学者,除了做好科研,紧跟热点研究新冠病毒,玩转社交平台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科研与媒体或许无法割裂,但是审稿制度应该做出改变
最后,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在社交媒体自卖自夸是否会给论文盲审过程带来影响,影响审稿人的决断,答案确无定论。
但一篇发表在 Trend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上的评论文章却也指出社交媒体正在扰乱同行评审过程。
或许在未来,我们在投稿时,会这样操作:
投稿前在预印本先行发布研究,再挑好几个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审稿人,然后展开公关攻势,大号发文,小号吹捧...
我们自然无法要求审稿人不去看推特、微博、微信、知乎,不去看预印本平台上的最新研究,但会议主办方或者期刊有理由,也有必要将社交媒体、预印本平台对同行评议的影响降到最低。
如若不然,当双盲变成单盲,想上顶刊,只需卖力宣传,别想拒稿,舆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