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中科大那篇用 20 万字大谈「情侣送礼」的博士论文,到底是不是奇葩论文?

760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届工商管理专业博士毕业生从日飞的论文《情侣关系中礼物形象一致性的前因及其对礼物收送体验的影响研究》饱受热议。

该论文共计 121 页,总字数高达 20 余万。网友阅读后,有人认为送礼研究确实是一类学术研究方向,不可以是否实用来衡量;有人表示丛博士制造学术话语障碍,将简单道理复杂化表述。

图片来源:论文


面对大众的质疑,丛日飞针对论文内容作出回应:论文弥补了该领域研究中的三个空白点,一是发现送礼人和收礼人的依赖程度能够反映相应的关系权力,二是探究了「礼物形象一致性」对感激度的影响,三是该文是 「唯一一篇研究送礼人形象冲突给亲密关系带来负面影响」的论文。


文章陷入争议

正面观点:

看到丛博士的论文,有网友表示选题「无学术价值」或「与本专业无关」。

知乎答主表示,工商管理专业分支包括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又包含消费者行为学的分支,消费者行为学又为行为经济学。该论文实质是与行为经济学有关的案例分析,所以才会有「指导送礼、公司营销策略」的研究意义。本文选题符合工商管理的专业领域。

图片来源:知乎


且丛博士的论文选题通过导师审核,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并无不妥。文章在研究方法、论证过程、实践启示中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是值得改进。


图片来源:知乎


另外,中科大学术委员某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师生的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被人举报时,学术委员会才会介入调查。学术委员会并不评价某一个人论文的好与坏,且论文的审议与发表也不在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内。

反面观点:

博士研究情与爱,不务正业。

图片来源:网络


文科生写论文太容易,难度不如七言绝句。

图片来源:网络



那些年走红网络的奇葩论文

回头看看作者丛日飞的履历,硕博连读共计五年,求学期间曾因热爱足球搁置过学业,但最终在导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迷途知返」。

截止论文成稿提交时,丛日飞以一作或参与者身份发表及修回中英文论文共计 7 篇,看起来也颇为高产,不像是懵懂、不学无术的「学酥」。

另外,他还有相恋 6 年的女朋友,想必在论述情侣间如何送礼物更有心得体会。

与丛日飞的论文遭遇相似,网络人均审稿人的现象令人无奈,很多论文因被认为无用而被挂上奇葩的标签,饱受争议。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某教师研究蟋蟀,发表 《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和战斗力的认识》一文。认为蟋蟀是一种负载中华文化的民族昆虫。

图片来源:论文


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某硕士生对当红男明星的行为深入探讨,其中,「小鲜肉」鹿晗、蔡徐坤、易烊千玺、杨洋等人均被列为研究对象。论文从粉丝创造力、明星注意力的保持和维护写起,在线解析男星如何打造人设。

图片来源: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的某硕士生的毕业论文《网路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详细清楚地讲述了「呵呵」是啥意思,让人忍不住分享到家族群里。

图片来源:论文

2016 年《经济学刊》刊登一文:好男人都结婚了吗?暗戳戳地告诉了单身汪残忍的事实。

图片来源:论文

上述文章是否真的无用有待考察,但以下的文章是真的无用。

2020 年初,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冰山冻土》的生态经济学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引发热议。论文洋洋洒洒数万字「围绕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展开讨论,与研究内容、期刊定位严重不符。

事情曝光后,期刊发出撤稿声明;文中的主人公导师即期刊主编引咎辞职,期刊主管部门表态将重新整改。

图片来源:文献

随后,网友扒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松奇曾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长期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儿子王青石的作文,数量高达已有数十篇,远超过普通硕博生的工作量。

王松奇也曾在该期刊发表《爸爸的话》,推介儿子新书且王青石在《银行家》首次发表诗歌和散文时年仅 10 岁,父亲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文献

曾发表于山西省级法制类期刊《政府法制》的文章《本人娶刘亦菲的可行性报告》,引发公众围观。文章刊登于该杂志 2010 年第 36 期 22 页,该文对娶刘亦菲为妻的可行性进行论述,总结出 10 条可行性研究成果,令人哭笑不得。

图片来源:文献

事情曝光后,《政府法制》杂志的职员在回应记者采访时称,「早年管理不规范」。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现在管理规范了,「幽默」内容已经很少了,但有些幽默类也可以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当论文被质疑奇葩时,作者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是否经得起推敲?如果经得起,时间完全可以给自己公正的答案。

网友称某些论文很奇葩,不一定是满怀恶意地指责其荒诞不经。只是因为论文的选题超乎寻常,如「呵呵」、 「彩色挂面」、 「卤猪蹄」、 「蟋蟀」等接地气的研究内容不符合大众心目中高大上的学术形象,其中往往有一层戏谑、看热闹的意思。但笑过讨论过之后,还是有较包容的言论为其正名:选题很小,但很有趣,激发了好奇心。

然而,当一篇论文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了材料进行研究,但研究结果与大众的日常体验背道而驰,文章被扣上真正的奇葩标签饱受群嘲质疑时,作者就需要进行深刻反思了。在选题、方法设计及结果分析时是否真的遵从了严谨合理性。

大众吐槽论文奇葩,大部分意见在于认为研究内容无用或是读不懂,不具有指导现实生活的意义。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这恰是反映了大众对于学术研究朴素期望:回归生活,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平衡理论和应用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科学研究非小事,要经得起时间和事实的考验。对期刊杂志而言,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人,都应把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放在首位,以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审阅衡量每一篇稿件,让期刊成为更有公信力的公共交流平台;对于研究者而言,对主持或参与的项目理应怀揣一颗虔诚敬畏之心,研究成果一旦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发,将不再是文责自负、享有自主解释权,而是成为一件经得起大众考量质疑的公众产品。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