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博士在公众号上写文章就能评奖学金?南大博士奖助新规的操作可太秀了......

939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并公开发表于相关媒体平台,阅读量超一万。」

南大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博士生,可以凭着上述条件,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也就是说,他们今后有可能凭着一篇微信公众号科普文章拿到国奖。

别不信,南大官网 9 月 3 日发布的《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里头,还真就是这么写的。

图片来源:政策截图


此办法一出,当即引发热议:

有人觉得好,让科研更亲民,也让科普工作者更有动力,不止靠爱发电;

有人觉得不好,觉得这样会降低学术标准,会有人钻了政策的空子;

也有人表示无所谓 —— 可以申请参评而已,评不评得上还另说……


是踩是捧先放一边,咱们先仔细了解一下相关政策。


南大的操作并非首创

追溯起来,南大这个引起热议的操作并非首创。

2017 年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这些在央媒、各大主流媒体以及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 “两微一端” 上刊发、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最高可认定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

图片来源:浙大官网


同年,吉林大学也发布《吉林大学网络舆情类成果认定办法(试行)》,鼓励网络正面发声,对优秀网络文章和网络舆情信息稿件予以肯定。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分析一下这三所 985 院校的类似政策,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南大侧重点:科普

国内科普不好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普不算绩效,只能靠爱发电,所以优秀的大脑不愿去写科普。另外,科普文受众小,阅读量所以仅要求 1 万的阅读量。


图片来源:南大官网


浙大侧重点:学术

文科领域,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理论文章,早已被很多高校也算作科研绩效。可见浙大政策的落脚点比较偏学术。与之匹配的,在纯传播方面,浙大的门槛较高,微信阅读量要 10 万 +,头条的阅读量要 40 万 +。


吉大侧重点:舆情

吉大主要看中传播性,虽然也按照媒体等级进行分级认定,但落脚点还是舆情,也就是说要正面发声,倡导网络主旋律,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和侵蚀。



高校这类政策的初衷是什么?

不少吃瓜群众听信某些不负责任的网友之呱噪,自己又不仔细了解,就开始对名校的政策冷嘲热讽。

这是很不理智的。既然三所国内知名 985 高校先后有类似政策,说明这背后应有很深用意。

1. 让学术走出象牙塔。

如何让学术走出象牙塔,是中外学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咱们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注重科普。9 月 19 日到 25 日,是今年的全国科普日,由各地集中展开。

图片来源:中国科协官网


一些知名高校一般有专门的公共关系联系人,在本校官网发布最新科研动态时就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媒体转载到公众传媒。

图片来源:港大官网


校方一般也有合作媒体,第一时间把本校教师的学术成果发布。高校能提供专业又硬核的新闻,刚好是媒体所需;媒体借助自身影响力,让公众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塑造高校的良好形象。双方合作,携手共赢。

图片来源:大公报官网


类似的操作,我们的高校也应该积极推进,而不应仅靠自媒体寻找所谓热点。

2. 对人才评价更加多元化。

当今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着眼点是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国家已经发文要求破除「唯 SCI」,现在把科普算入科研产出也算一种探索。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公平是人才评价多元化的应有之义。

在这里,咱们可以先思考一个社会培养科研人才的底层逻辑。国家培养科研人才,难道全都能去搞科研?

这显然不现实,因为科研训练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具有极高的淘汰率。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有更多科研产出肯定更好,但这个强求不得。但只要是智力产出,都应该被鼓励。智力产出的概念很广,科研产出只是智力产出的少部分高端产品,广义地说,科普肯定算科研产出;传递正确的三观也算;好文章也算。

从这个角度上说,校方无疑应对此鼓励。这种鼓励,在以往仅停留在口头,现在终于开始落到实处,虽然压力重重,但最起码开了好头。

3. 积极拥抱网络,扩大高校正面影响力。

文化形态在变化,载体在变化,新面貌的文化成果在网络上不断迭代。高校肯定也希望自己能以正面姿态登上媒体。

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某些无良的企业能找公关公司把黑的说成白的登上新闻,凭什么老老实实做学问的高校就不行呢?

浙大的政策中专门提到「提升浙大声誉」。可见高校也意识到塑造自己形象的迫切性,这对提高生源吸引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都有好处。此乃潮流,不可抗拒。


但政策真正落地,隐患也不小

人人都想做好绩效评价,但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则;制定规则容易,制定好规则难。很多时候,规则之所以不好,在于有些人会钻空子。网友们对这类政策大多持否定态度,其实骨子里也是担心有人钻空子。

知乎 er 吐槽


实事求是地说,网友的担心并不多余,政策本身的空子也确实很大。

首先,把传播成果和学术成果并列很不合适。

学术成果使用 peer-review,这是多少年来经受住考验的,尽管在操作层面仍有漏洞,但已经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学术成果发表方式。

传播成果,基本没什么评价体系,转发量或者阅读量,很多时候跟文章水平或者文章的三观没关系。

一篇专业的期刊论文,引用次数大概不会超过 50 次,研究到最后可能全世界只有那么几个人看得懂。而公众号文章的现实情况是,很多「咪蒙」式三观非常歪的文章也有很大的传播。

其次,网络数据太易作假。

买流量已经是今天路人皆知的操作,买个 10W + 其实并不难操作。把学术圈和娱乐圈类比的话,某些流量明星超话热度第一,远超周杰伦,但两者流量里的水分大大不同。

当学术被拉进网络中,学术水平和流量挂钩起来,「防水」就会成为一个需要防备的漏洞。

最后,对代笔的监管约等于零。

在论文代写已成为学术之殇的今天,公众号文章的作者到底是谁,似乎是个永远都无法搞清楚的问题。

买卖论文尚且如此猖獗,逼得百度都只能检索出「论文代写」的词条,公众号推文找人捉刀的门槛更低 —— 价格也更低!与之对应的,恐怕没有哪个委员会肯专门花时间确定微信推文究竟出自谁手。这无疑会滋生更大的学术腐败。

图片来源:百度截图


总之,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传播成果只能作为一种学术成果的补充形式,锦上添花可以,绝不能一锤定音。评奖和职称还是应该落脚到学术。

当然,回到南大的政策上来说。如果仅谈科普,那些具有很高传播性的优秀科普作品理应受到更多奖励,但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另辟蹊径,单独奖励,专门设奖,可能是更合适的做法。

那么,在新常态下,我们广大硕博生该怎么做呢?

废话不说,赶紧动手,顺应政策,写点文章。

要想介绍自己刚发表的论文,或者解读本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写篇文章发到丁香学术;如果想聊点科研感悟,或者分享对学界新闻的看法,可以写篇文章发到生物学霸,欢迎投稿哦~

别忘了,还能赚笔稿费!一举多得!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