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兔脊髓血管解剖法结构简单, 呈节段性分布, 缺血后病理变化规则, 重复性好; 临床及病理改变明显、恒定, 功能改变易于判断,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完全或不完全瘫痪与缺血时间密切相关, 损伤程度容易控制; 动物术后存活时间长, 并发症极少或没有, 可用于较长时间的慢性实验研究; 手术操作简单, 省时省力。
原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本原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本造模原理是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改变是引起脊髓坏死和神经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 而灰质与白质中的血管反应又有所不同。无论损伤程度如何, 脊髓损伤后灰质在 1~2 小时内迅速出现缺血和坏死; 而白质血流的改变似乎受动物种类, 血流量测量方法和创伤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 轻度损伤引起血流改变的类型有所不同, 而重度损伤均引起出血。引起缺血的脊髓损伤将导致组织坏死, 神经功能差。
材料与仪器
器材:日本大耳白兔
试剂:1.5% 戊巴比妥钠 (1.5 ml/kg)
步骤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造模方法可分为如下几步:
A.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 体重 2~2.5 kg。用 1.5% 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 (1.5 ml/kg)。
B. 无菌条件下, 腹正中线切口, 暴露分离腹主动脉, 紧靠左肾动脉分支下方夹闭腹主动脉, 分别夹闭 30 分钟、35 分钟、40 分钟、45 分钟、50 分钟。
C. 切口分层缝合。术后 1~2 小时动物清醒。
D. 术后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截瘫症状, 脊髓血流量下降, 病理检查, 病变主要累及前角及中央管周围, 表现为神经元稀少, 核固缩。神经元周围有空泡形成, 甚至出现液化灶。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