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氧基黄叱精指示液 取乙氧基黄叱精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 pH3.5~5.5(红→黄)。二甲基黄指示液 取二甲基黄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 pH2.9~4.0(红→黄)。 2 二甲基黄-亚甲蓝混合指示液 取二甲基黄与亚甲蓝各15mg,加氯仿100ml,振摇使溶解(必要时微温),滤过,即得。 3 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液 取二甲基黄与溶剂蓝19各15mg,加氯仿100ml使溶解,即得。 4 二甲酚橙指示液 取二甲酚橙0.2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5 二苯偕肼指示液 取二苯偕肼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6 儿茶酚紫指示液 取儿茶酚紫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 pH6.0~7.0~9.0(黄→紫→紫红)。 7 中性红指示液 取中性红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滤过,即得。 变色范围 pH6.8~8.0(红→黄)。 8 孔雀绿指示液 取孔雀绿0.3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 pH
一、化学 试剂 在保存与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物理化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发生变质。化学 试剂 的变质分为潮解、霉变、熔化、凝固、变色、聚合、氧化、腐蚀、挥发、风化、升华和失效等。影响化学试剂变质的主要因素为水分、氧气、光辐射和温度等。 二、化学试剂的保存温度分为室温、4℃、冰冻(-20度)和超低温(-70度以下)等。应根据化学试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瓶签要求分别保存于不同温度条件下。 三、化学试剂一般都应密闭、干燥保存。有些化学试剂(如氧化钙、乙酸钾、硝酸钙和氯化钙)极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潮解或分解变质。这些化学试剂要特别注意密闭、干燥。有些 生物 制剂(如酶和荧光素)不仅需要低温保存,而且很易吸潮而变质失活。这类药品应置于干燥器中冰箱内保存,使用这类试剂要注意需待干燥器内温度升高时方可开启干燥器上盖,以防在干燥器内开成水汽。 四、根据试验要求选用不同纯度的化学试剂。不可超级使用,但也不要降级使用。(见附表) 五、使用进口药品和贵重药品需办理
1.洗液的配制 铬有致癌作用,因此配制和使用洗液时要极为小心,常用两种配制方法如下: (1)取100mL 工业浓硫酸置于烧杯内,小心加热,然后慢慢加入5g 重铬酸钾粉末,边加边搅拌, 待全部溶解并缓慢冷却后,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细口瓶内。 (2)称取5g 重铬酸钾粉末,置于250mL 烧杯中,加5mL 水使其溶解,然后慢慢加入100mL 浓硫 酸,溶液温度将达80℃,待其冷却后贮存于磨口玻璃瓶内。 2 其他洗涤液 (1)工业浓盐酸:可洗去水垢或某些无机盐沉淀。 (2)5%草酸溶液:用数滴硫酸酸化,可洗去高锰酸钾的痕迹。 (3)5%~10%磷酸三钠(Na 3 PO 4 •12H 2 O)溶液:可洗涤油污物。 (4)30%硝酸溶液:洗涤二氧化碳测定仪及微量滴管。 (5)5%~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
1.1 0.1%(0.3%)新洁尔灭消毒液 1.1.1 配制:用量筒量取注射用水9,800ml(3100 ml)倒入配液桶中,放冷至30℃以下,再用量筒量取5%新洁尔灭200ml倒入注射用水中,搅拌混匀后备用,在容器上贴标签,注明品名、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24小时更换。 1.1.2 用途:用于皮肤、工具、设备、容器、房间,具有地漏液封、清洁、消毒的作用。 1.2 3%(5%)来苏儿(甲酚皂)消毒液 1.2.1 配制:用量筒量取注射用水10,000ml倒入配液桶中,放冷至30℃以下,再用量筒量取50%来苏儿640ml(1100 ml)倒入注射用水中,搅拌混匀后备用,在容器上贴标签,注明品名、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24小时更换。 1.2.2 用途:用于地漏的液封。 1.3 75%乙醇溶液 1.3.1 配制:用量筒量取药用乙醇(95%)7890ml倒入配液桶中,加水温在30℃以下的注射用水2110ml,搅拌均匀后,用酒精比重计测溶液酒精度,再用95%乙醇或注射用
1. 酶标二抗的制备: 1.1. 接生产指令,填写配液记录。 1.2. 计算物料数量及出库量并出库:Na 2 HPO 4 ·12H 2 O,NaH 2 PO 4 ·2H 2 O,NaCl,小牛血清,硫柳汞,庆大霉素,去离子水,Tween-20,Red- dye, 浓缩酶标二抗。 1.3. 设备准备:电子天平、托盘天平、正压泵、滤器。 1.4. 容器准备:2L量筒、酶标专用桶、不锈钢杯子、不锈钢勺子。 1.5. 清场:检查有无清场合格证。 1.6. 操作(环境:十万级配液间) 1.6.1. 根据计算数量称量物料 1.6.2. 取合适容器,加入去离子水,然后依次加入Na 2 HPO 4 ·12H 2 O,NaH 2 PO 4 ·2H 2 O,NaCl,小牛血清,硫柳汞,庆大霉素,Tween-20,Red-dye,充分溶解。 1.6.3. 测pH,用1N NaOH调pH =7.2。 1
试剂 的分类 根据化学 试剂 的纯度,按杂质含量的多少,国内将化学试剂分为四级: 一级试剂(优级纯试剂)通常用G.R表示。 二级试剂(分析纯试剂)通常用A.R表示。 三级试剂(化学纯)通常用C.P表示。 四级试剂(实验或工业试剂)通常用L.R表示。 此外,根据特殊的工作目的,还有一些特殊的纯度标准。例如光谱纯、萤光纯、半导体纯等。取用时应按不同的实验要求选用不同规格的试剂。例如一般无机实验用三级或四级试剂即可,分析实验则需取用纯度较高的二级甚至一级试剂。 试剂的包装 固体试剂一般装在带胶木塞的广口瓶中,液体试剂则盛在细口瓶中(或滴瓶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如硝酸银)应装在棕色瓶中,每一种试剂都贴有标签以表明试剂的名称、浓度、纯度。(实验室分装时,固体只标明试剂名称,液体还须注名明浓度)。 试剂的取用 固体粉末试剂可用洁净的牛角勺取用。要取
溶液 配制方法 说明 30%丙烯酰胺 将29g丙烯酰胺和1g N,N ’ -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的水中,加热至37℃溶解之,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用Nalgene滤器(0.45μm孔径)过滤除菌 ,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 小心: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
操作步骤 1. 样本处理 血清样本处理:将血清样本10倍稀释(取新鲜血清10μl加入0.5ml离心管内,再加入TIMP-1稀释液90μl),用移液器充分混匀,待测。 2.标准品稀释 将标准品(8.0μg/ml)4000rpm离心10秒后,10倍稀释(取10μl加入0.5ml离心管内,再加入TIMP-1稀释液90μl),用移液器充分混匀,标记为“原管”。另取4支0.5ml离心管,分别加入TIMP-1稀释液20μl,依次标记为“1/2”、“1/4”、“1/8”、“1/16”。吸取“原管”20μl至“1/2”管内,用移液器充分混匀,然后吸取20μl至“1/4”管内,充分混匀,依此方法稀释得到以下标准品稀释液,并标出浓度。另取TIMP-1稀释液20μl做为零点。(见表1)(此稀释方法适用于全自动生化仪或分光光度计,其它 仪器 按 仪器 用量作等比例的增减后再稀释) 表1 原管(A) 1/2 1/4 1/8 1/16 零点 浓度 0.8μg/ml 0.4μg/ml 0.2μg/ml 0.1μg/m
1. 甘氨酸 – 盐酸缓冲液(0.05mol/L ) X毫升0.2 mol/L 甘氨酸+Y毫升0.2 mol/L HCI,再加水稀释至200毫升 pH X Y pH X Y 2.0 2.4 2.6 2.8 50 50 50 50 44.0 32.4 24.2 16.8 3.0 3.2 3.4 3.6 50 50 50 50 11.4 8.2 6.4 5.0 甘氨酸分子量 = 75.07,0.2 mol/L 甘氨酸溶液含15.01克/升。 2 .邻苯二甲酸 – 盐酸缓冲液(0.05 mol/L ) X毫升0.2 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 + 0.2 mol/L HCl,再加水稀释到20毫升 pH(20℃) X Y pH(20℃)
实 验 规 则 试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原理和操作规程。随时记录试验应记的项目,以作正式报告。 试验前应清点并检查 仪器 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试验时不准做无关的事情,严禁吸烟,不得擅自离开,并应随时注意反应情况,仪器有否漏气,破裂等。 药品仪器都是国家财产,须节约爱护使用,公用物品,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不可调错瓶塞,以免污染,仪器要洗刷干净。 操作易燃性有机溶剂,回流、 蒸馏 、减压 蒸馏 时,不能明火直接加热,要放沸石或一端封死的毛细管,若在加热时发现无沸石则应冷却后再加,防止爆沸冲出。减压系统应装有安全瓶。加液时应停火或远离火源,一般无漏气开口,冷凝水要通畅。起封易挥发溶剂瓶盖时,脸面要避免开瓶口慢慢启开,以防气体冲脸上。 有毒具腐蚀药品应妥善保管,操作后要立即洗手。勿粘及五官和创口,以免中毒。 实验中,有毒气或腐蚀性气体发生适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必要时可戴好防护用具进行工作。 若将玻管插入塞中时,可在塞孔中涂些水和甘油等润滑剂,用布包住波管使
指示剂 室温时的 变色间隔 指示剂溶液的制备方法 名称 (通用的) 指示剂 本身性质 颜色 在酸液中 在碱液中 pH 麝香草酚兰 (百盛酚兰) (第一次变色) 酸 红 黄 1.2-2.8 将100毫克指示剂与4.3毫升0.05N NaOH一起研匀,以水稀释至250ml或1克溶解于1升20%酒精中。
生理性溶液为代体液,用于维持离体的组织、器官及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⑴渗透压与组织也相等;⑵应含有组织、器官维持正常机能所必需的比例适宜的各种盐类离子;⑶酸碱度应与血浆相同,并具有充分的缓冲能力;⑷应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1.常用生理溶液的配制方法 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生理盐溶液有生理盐水、任氏(Ringer)溶液、乐氏(Locke)溶液和台氏(Tyrode)溶液四种,其成分各异,如下表所示。 几种常用生理盐溶液中的固体成分(g)的含量 注意:CaCl2和MgCl2不能先加,必须在其他基础溶液混合并加 蒸馏 水稀释之后,方可边搅拌边滴加CaCl2和MgCl2,否则溶液将产生沉淀。葡萄糖应在使用时加入,加入葡萄糖的溶液不能久置。 2.几种生理溶液的用途 生理盐水:即与 血清 等渗之氯化钠溶液,冷血动物采用0.6%~0.65%,温血动物采用0.85%~0.9%。 任氏溶液:用于青蛙及其他冷血动物。 乐氏溶液:用于温血动物之心脏、子宫及其他离体脏器。用
生化实验室经常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氯仿等,而实验室又经常使用电炉、酒精灯等火源,因此极易发生着火事故。常用有机溶剂的易燃性列表如下: 表1—1 常见有机液体的易燃性 ※ 闪点:液体表面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在遇明火或火花时着火的最低温度。 ※※ 自燃点:液体蒸汽在空气中自燃时的温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乙醚、二硫化碳、丙酮、和苯的闪点都很低,因此不得存于可能会产生电火花的普通冰箱内。低闪点液体的蒸汽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 预防火灾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⑴严禁在开口容器和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只能使用加热套或水浴加热。 ⑵废有机溶剂不得倒入废物桶,只能倒入回收瓶,以后再集中处理。量少时用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 ⑶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表1—2。 加热时会发生爆炸的混合物有: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浓硫酸~高锰酸钾、 三氯甲烷~丙酮等。 常见的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有:①随意混合化学药品,并使其受热、受摩擦和撞击。 ②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③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了不耐压的玻璃 仪器 ,或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④易燃易爆气体大量逸入室内。 ⑤高压气瓶减压伐摔坏或失灵。 1.3.3 中毒 生化实验室常见的化学致癌物有:石棉、砷化物、铬酸盐、溴乙锭等。 剧毒物有:氰化物、砷化物、乙腈 、甲醇、氯化氢、汞及其化合物等。 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慎吸入、误食或由皮肤渗入。 中毒的预防: ①保护好眼睛最重要,使用有毒或有剌激性气体时,必须配戴防护眼镜,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②取用毒品时必须配戴橡皮手套。 ③严禁用咀吸 移液管 ,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吸烟,禁止赤膊和穿拖鞋。 ④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洒在皮肤上的药品。 中毒急救的方法主要有:①误食了
实验中所用的玻璃 仪器 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往往由於仪器的不清洁或被污染而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有时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做 生物 化学实验对玻璃仪器清洁程度的要求,比一般化学实验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① 生物 化学实验中蛋白质、酶、核酸等往往都是以“毫克”和“微克”计的,稍有杂质,影响就很大。②生物化学实验对许多常见的污染杂质十分敏感,如金属离子(钙、镁离子等)、去污剂和有机物残基等,因此玻璃仪器(包括 离心管 等塑料器皿)是否彻底清洗净就是非常重要的。 ⑴ 初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新购买的玻璃仪器表面常附着有游离的碱性物质,可先用0.5%的去污剂洗刷,再用自来水洗净,然后浸泡在1%~2%盐酸溶液中过夜(不可少于四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无离子水冲洗两次,在100℃~120℃烘箱内烘干备用。 ⑵ 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清洗 先用自来水洗刷至无污物,再用合适的毛刷沾去污剂(粉)洗刷,或浸泡在0.5%的清洗剂中超声清洗(比色皿决不可超声),然后用自来水彻底洗净去污剂,用无离子水洗两次,烘干
⑴ 滴管(图1 中(E)) 使用方便,可用于半定量移液,其移液量为1mL—5mL,常用2mL,可换不同大小的滴头(图1 中(A))。滴管有长、短两种,新出一种带刻度和缓冲泡的滴管,可以比普通滴管更准确地移液,并防止液体吸入滴头。 ⑵ 移液管(吸管) 吸管使用前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1mL 以上的吸管,用吸管专用刷刷洗,0.1mL、0.2mL和0.5mL 的吸管可用洗涤剂浸泡,必要时可以用超声 清洗器 清洗。由于铬酸洗液致癌,应尽量避免使用。若有大量成批的吸管洗后冲洗,可使用冲洗桶,将吸管尖端向上置于桶内,用自来水多次冲洗后再用 蒸馏 水或无离子水冲洗。 吸管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分度的,称为胖肚吸管(图1 中(F)),精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A级为0.7% ~ 0.8%,B级为1.5% ~ 0.16%,液体自标线流至口端(留有残液),A级等待15s,B级等待3s。 另一种吸管为分度吸管(图1 中(G)),管身为一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上面均匀刻有表示容积的分度线,其准确度低于胖肚吸管,相对误差A级为0.8% ~
实验基础医学(experimental preclinical medicine)是运用实验 仪器 、设备和工具等手段,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机体的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医学基础实验科学。 其研究对象为人体的发生、发育、结构和组成;机体的功能与代谢;疾病发生的病因与病变,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和掌握人体的发育,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理改变,人类衰老和死亡以及治疗药物的作用及其机制等有关知识。 其主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施加一定因素后进行试验与观察,记录其反应与变化;研究正常和疾病过程中的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的特征以及阐明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为认识和掌握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依据。 二、实验基础医学的发展和趋势 由于人类早期对自然现象认识能力的限制,最初医学只能是玄学的。公元前几个世纪中国医学即开始了经验医学。我国出现的“神农尝百草
1.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普遍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检测)、DSP(数字信号处理)、 ASIC(专用集成电路) 及SMT(表面贴装技术)等。 2.产品结构变化 注 重性能价格化。在重视高档检验 仪器 开发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和量大面广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注重系统集成,不仅着眼于单机,更注重系统、产品软化,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仪器归纳成一个 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 3.产品开发准则发生了变化 从技术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从一味追求高精尖转为“恰到好处”。开发一项成功产品的准则是,用户有明确的需求;能用最短的开发时间投放市场;功能与性能要恰到好处;产品开发准则的另一变化是收缩方向,集中优势。 4.生产技术注重专业生产,不追求大而全 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测试系统。目前多以GP-IB仪器组建自动测试系统。生产线上尽是一个个大的测试
第一,从管理方面来说 ,实验室是一个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临床检验的法律,其实这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最高源头。另外,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有大量的相关推荐性的指导原则出台,强调的也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 第二,就是技术。 从技术方面来讲,自动化应该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另外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针对个体化的治疗以后会逐步成为趋势。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是什么?是要有个体化独特的诊断。比如说基因,每一个人都出现偏差不一样,不像我们现在治疗诊断,例如只要得肺炎基本上都是一个处方,同一个类型的病全用一个方案治疗。 第三,从检验角度讲, 临床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一直存在,甚至不同的厂家对同一检验做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样的机器不同厂家生产的也不一样。而临床检验是给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服务的,因此上述情况的出现就会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现在国际上比较强调量知数源的问题,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第四,人员分
检验科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深入,卫生部关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全国三级医院60%实现信息化管理。卫生总的这个文件,对全国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时间上提出了发展要求,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的检验科,其信息化建设对医院信息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由LIS和PACS等的信息系统所组成的医院临床诊断系统(CIS)是医院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关键。 1. 检验科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某些全自动分析 仪器 说已经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和记录了。到20世纪80年代,改进了的数据处理系统被放在独立的电脑上,可对仪器的测试数据进行简单的存储和分析,这种单机运行的系统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的LIS。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系型数据库被引入到检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中,并且出现了以PC为基础,部门级规模的第二代LIS。 90年代中期开始,LIS才开始逐渐变成一个以局域网为基础,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ever,C/S)结构或B/S及多层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