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荧光定量PCR详细流程和问题解析(四)

大家都知道进行绝对定量需要标准曲线,有些用户认为进行相对定量时就不需要标准曲线了,可以通过 2-ΔC'T来计算,但这一计算是有条件的,即所有荧光定量PCR扩增的效率都接近于100%,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但大多数用户并没有进行这样的实验就直接用 2-ΔC'T 来计算了。这是错误的,会得到错误结论。无论是使用自配的试剂还是用商业的荧光定量试剂盒,最好买够试剂,以免进行预实验或正式实验时没有试剂而必需采用其他试剂,由于不同试剂的缓冲液成份有较大差别,如有的试剂中含有DMSO及Mg2+离子等,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甚至要重新进行实验条件的优化。不要在管盖上写字,原因很明显,但有些用户习惯了写字,后来再擦掉,也会对实验有些影响。最好使用高质量的PCR管,低质量管的管间差可能会很大。每次实验一定要有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免出现问题时找不到原因。在样本很珍贵时可以采用对样本进行稀释的方式进行定量。只要浓度不是太低,理论来讲对稀释是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类拟的策略,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

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   案例1987年10月31日晚8时起,某区中心医院肠道门诊部在较短时间内,相继接受20余名诉说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泻病人进行急诊治疗。   [问题]   1.门诊医师应考虑可能是什么问题?如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如何确诊?询问什么?做些什么?   该中心医院肠道门诊部于当晚11时半即向所属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区防疫站值班人员已在11时起接到本区内其他几个医院类似的电话报告,遂向市卫生防疫站值班室汇报,并请各医院肠道门诊部仔细了解患者进餐情况和临床特征,以便进一步调查证实是否系食物中毒。   据各医院门诊医师称,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陈发绞痛,继之腹泻。一般当晚10余次,呈洗肉水样血便,有的甚至转变为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除恶心、呕吐外,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37.5~40℃)、乏力、脱水等表现,个别病人出现中毒性休克、酸中毒、肌痉挛等,且每个病人不约而同地均说当晚6时在该区某著名大饭店参加亲友举办的喜庆酒席,该晚席特别热闹,全饭店楼上楼下人山人海,几无空隙,宾客可能多达100余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盐析法纯化免疫球蛋白

(一) 原理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由蛋白质周围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当用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中性盐对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于是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二) 主要材料1. 试剂:(1) 正常人混合血清;灭菌生理盐水。(2) 饱和硫酸铵溶液的配制:称(NH4)2SO4(AR)400~425克,以50~80℃之蒸馏水500ml溶解,搅拌20分钟,趁热过滤。冷却后以浓氨水(15N NH4OH)调PH至7.4。配制好的饱和硫酸铵,瓶底应有结晶析出。(3) 萘氏试剂配制: 称HgI 11.5克,KI8克,加蒸馏水至50ml,搅拌溶解后,再加入20%NaOH 50ml。(4) 0.02M,PH7.4磷酸盐缓冲盐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配制。   贮存液:   A液:0.2M Na2HPO4:Na2HPO4·12H2O 71.64克,加蒸馏水至1000ml;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选择纯化凝胶的具体方法

生物分子下游纯化的对象一般包括蛋白、酶、重组蛋白、单抗、抗体及抗原、肽类、病毒、核酸等。纯化前首先需要测定生物分子的各物理和化学特性,然后通过实验选择出最有效的纯化流程。1.测定------分子量、PI当目标蛋白的物理特性如分子量、PI等都不清楚时,可用PAGE电泳方法或层析方法加以测定。分离范围广阔的Superose HR预装柱很适合测定未知蛋白的分子量。用少量离子交换介质在多个含不同PH缓冲液的试管中,可简易地测出PI,并选择纯化用缓冲液的最佳PH。2.选择------层析方法若对目标蛋白的特性或样品成分不太了解,可尝试几种不同的纯化方法:[一] 使用最通用的凝胶过滤方法,选择分离范围广阔的介质如Superose、Sephacryl HR依据分子量将 样品分成不同组份。[二] 用含专一配体或抗体的亲和层析介质结合目标蛋白。亦可用各种活化偶联介质偶联目标蛋白的底物、受体等自制亲和介质,再用以结合目标蛋白。一步即可得到高纯度样品。[三] 体积大的样品,往往使用离子交换层析加以浓缩及粗纯化。高盐洗脱的样品,可再用疏水层析纯化。疏水层析利用高盐吸附、低盐洗脱的原理,洗脱样品又可直接上离子交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降钙素原(PCT)的标准化

作者:冯仁丰 降钙素原在了解患者有无细菌感染和败血症等问题上,具有非常特殊的价值。目前,国内为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关注诸如降钙素原(PCT)检测的项目。为此,国内许多厂商纷纷自行开发或引进这个检测试剂。 一、降钙素原应用的历史 降钙素原是一个116个氨基酸的多肽,它是调解体内钙浓度激素的前体。尽管近期对降钙素原的兴趣集中于它作为细菌感染标志物的价值,这个多肽最初用于癌症的血清标志物。1970年代,多个研究者注意到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血清中,该成熟激素降钙素在循环中水平升高。这个升高也发现于甲状腺髓样癌、良性肿瘤、和肺部的小细胞癌患者。降钙素接着被用于随访患者接受治疗效果的血清标志物。很快,发现降钙素的前体,包括降钙素原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中也升高,可等同地被作为癌症的血清标志物。 1990年代,注意到具有严重全身性炎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浓度的升高,包括烧伤中吸入性伤害、肺吸入、胰腺炎和中暑等。 1993年,Assicot和同道报告了严重细菌感染儿童血液中降钙素原的高浓度。在这个里程碑的预期研究中,从79例疑似感染的住院儿童中确定了降钙素原的价值。86%病毒性感染的儿童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5-羟色胺代谢

佚名 5-羟色胺(5-ydroxytryptamine 简写5-HT)又名血清紧张素(serotonin),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5-色胺能神经元,但在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系统中至今尚未发现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 由于5-羟色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的5-羟色胺是脑内合成的,与外周的5-羟色胺不是一个来源。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证明,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胞体在脑内的分布主要集中脑干的中缝核群,其末梢则广泛分布在脑和脊髓中。 (一)合成、贮存和释放 5-羟色胺的前体是色氨酸。色氨酸经两步酶促反应,即羟化和脱羧,生成5-羟色胺。此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和儿茶酚胺的生成相似。 色氨酸羟化酶象酪氨酸羟化酶一样,需要O2、Fe++以及辅酶四氢生物蝶呤。但脑内这种酶的含量较少,活性较低,所以它是5-HT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此外,脑内5-HT的浓度影响色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对5-HT起着反馈性自我调节作用。血中游离色氨酸的浓度也影响脑内5-HT的合成,当血清游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支原体(UU/MH)药敏测定方法

近来在zyh43所在的医院检验科做支原体检测中,遇到一些问题:用支原体(UU/MH)培养、药敏、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得阳性的病人,用这种试剂盒测定的药敏中敏感的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但是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支原体感染仍为阳性,因此对他的药敏检测结果产生怀疑,想用一种方法检测这种试剂盒的药敏是否可靠,但是苦于不知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测最为科学,因此在这里向各位同仁请教一二,望各位大侠不吝指教,谢谢!!threengshaw认为有两种可能:1、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与体内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不完全一样2、检查方法及实验试剂问题综上所述,尽管可能可以用一种标准试剂及方法来与另一种进行对照,但不能说明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得出的药物对该病原体一定有效。人体内的肠道,药敏板的微孔可以模拟得到吗?关于药敏的问题,由于支原体和普通细菌不一样,因此,支原体药敏试验的意义就比不上细菌的药敏试验。即使是国内使用公认效果最好的生物-梅里埃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其药敏也只是企业标准。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个国际标准。为什么?因为国外对支原体的致病性还不像衣原体、梅毒那样得到广泛的确认,一些国家对支原体根本不检测,如英联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细胞

在免疫细胞中,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执行适应性免疫功能:T、B淋巴细胞,还有APC细胞参与。 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分别来源于骨髓和胸腺B淋巴细胞 表面的BCR(mIg)及分泌的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 ,TCR为双链分子。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1.T淋巴细胞(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 胸导管:高达95%以上2.B淋巴细胞(B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5%,胸导管<1% T淋巴细胞发育的双重选择: Positive selection Negative selection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 TCR)逐渐成熟,表达不同分化抗原(CD4 and CD8 etc) ~undefined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 所有T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借助于金属电极和导电胶从颅外头皮表面引导的可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图形。人类脑电图由德国精神病学家伯格( Berger)于 1924年在其子的头部第一次记录下来,于 1929年发表了论文,并开始应用于临床。   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脑电图的波形很不规则,其频率变化范围在正常人每秒约在 1~ 30次左右,通常将此频率范围分为 4个波段,如下表: 脑电波的波段   各波段不仅频率不同,而且在振幅、起源及机能等方面也不同。   δ波 频率为每秒 0.5~ 3.5次,振幅为 20~ 200微伏。在清醒的正常成人,一般是记录不出δ波的。成人只有在深睡的情况下才可记录出δ波。一般在颞区与枕区引出的δ波比较明显。   θ波 频率为每秒 4~ 7次,振幅约为 100~ 150微伏。在清醒的正常成人,一般也记录不出θ波,成人在困倦时常可记录出θ波。θ波的出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一种表现。如在清醒成人的脑电图中出现θ波表示不正常。一般在顶区与颞区引出的θ波较明显。   α波 频率为每秒 8~ 13次,振幅为 20~ 100微伏。α波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 目的 建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趋近真实、耗资低廉的急性血栓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动物模型。方法 首先,将兔麻醉,暴露并切开左侧颈静脉后,插入一5F导管。然后,经此导管注入2-3个自体栓子,栓子则会顺血液循环栓塞肺动脉,从而造成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待兔存活足够时间后进行尸解,并取出诸如:栓塞的和非栓塞的肺动脉、心脏、主动脉、肝脏和脂肪等器官和组织。结果 本法的肺栓塞率为100%,动物模型的成功率为87.18%。尸解表明,大多数栓子栓塞于肺动脉段水平。结论:用该方法建立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可行性。 在全世界范围内,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及其原发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罹患者已达数百万,且发病急、病情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在该病的科研中,肺栓塞动物模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的该类模型都存在明显不足。经不断摸索,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兔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该法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趋近真实、耗资低廉的优点,从而为该病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验平台,现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整理】ELISA的原理和类型(一)

1. 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2. ELISA的类型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三个必要的试剂:(1)固相的抗菌素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immunosorbent);(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结合物"(conjugate);(3)酶反应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检验的ELISA主要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1核酸酶保护实验

一、材料准备 4μL5X T4激酶缓冲液 5 μl [γ-32P] ATP(7000次/毫摩尔) 10 μl 水+寡核苷酸(200毫微克) 1 μl T4激酶 1. 37摄氏度1小时 2. 热失活,在75℃下10分钟。 3. 加入1 μl 糖原(20毫克/毫升),2 μl 4M乙酸铵,90 μl 的乙醇。 4. 重悬沉淀,26 μl 水,并加入26 μl 4M醋酸铵,110 μl 乙醇。 5. 重悬沉淀,在5 μl 的水混合。 二、实验步骤 PCR产生的单链DNA探针 20 μl 消化的质粒(切5 μg 质粒的体积为20 μl)5 μl 标记的寡核苷酸10 μl 10X Taq缓冲液6 μl 25 mM MgCl2的10 μl DMSO 2 μl 10 mM 的dNTP 1μL Taq DNA聚合酶的PCR 14个循环运行在6%至8%聚丙烯酰胺/尿素凝胶切出探头和洗脱S1映射 。 1. 共沉淀物的RNA + 1E4 cpm的探针,通过调整最终体积至100 μl,0.3M的醋酸钠和盐。加入250 μl 乙醇。 2. 沉淀用70%乙醇和干燥的速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MAP激酶相关途径

MAP 激酶相关途径  1.Ras蛋白与信号转导 原癌基因FaS产物p21ras的参与。p21ras(简称Ras蛋白)分子质量为2lkDa,属鸟苷酸结合蛋白,是小G蛋白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G蛋白分两类,除了此处的小G蛋白外,另一类为异源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lc G protein)。异源三聚体G蛋白相关受体为七次跨膜型结构,是一个包括100多个成员的大家族(见第五章图5―10)。但只有小G蛋白家族直接参与抗原诱导的T细胞识别信号转导。 Ras蛋白和鸟苷酸的结合取两种形式:与三磷酸鸟苷(GTP)结合的形式(Ras处于激活状态),以及与二磷酸鸟苷(GDP)结合的形式(Pas不显示活性)。通常,Ras处于与GDP结合的无活性状态,因而使Ras-GDP转变成Ras-GTP是信号转导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依赖于鸟苷酸置换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GEF)发挥作用。Sos为T细胞中的一种GEF,可使结合于Ras的CDP解离,重新置换上GTP,令Ras蛋白激活。激活的Ras先结合丝、苏氨酸激酶Raf(又称MAP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动物常见的人兽共患病

流行性出血热本病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兽共患性烈性传染病。在野外主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实验动物来讲,主要感染大鼠。受感染的大鼠可向外界排毒,污染环境,从而危及动物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人员的健康。临床症状:大鼠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也不发生死亡。但多数动物可发生病毒血症,终生排毒。病理变化:大鼠无可见的病理改变。人工感染乳小鼠和地鼠,可见广泛性充血、出血、变性、坏死。其中以肺、肾为最重。诊断: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有ELISA、IFA和玻片免疫酶法。也可采用动物或传代细胞等方法分离病毒。预防与控制: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定期的检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弓形虫病本病是由属孢子纲的弓形虫病引起的,能够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小鼠、大鼠、地鼠、豚鼠、犬和猴为中间宿主,猫为终末宿主。弓形虫在终末宿主的肠上皮细胞内完成有性生殖随粪便排出卵囊,在体外完成孢子化过程成为侵袭性卵囊,中间宿主动物吞食侵袭性卵囊后,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生殖,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吸血昆虫也是本病的传播者。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大鼠、小鼠和地鼠基本不呈现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化克隆的筛选和鉴定

1.目的 学会用酶切法或PCR法筛选重组质粒转化成功的克隆菌。 2.原理 利用转化后宿主菌所获得的抗菌素抗性性状筛选出获得质粒的菌落克隆。再从这些菌落中鉴定出质粒上带有外源基因插入片断的克隆菌落。 3.器材 旋涡混合器,小镊子,微量移液取样器,移液器吸头,1.5ml 微量离心管,双面微量离心管架,干式恒温气浴(或恒温水浴锅),制冰机,恒温摇床,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无菌牙签,摇菌管。 4.试剂 LB培养基(加抗菌素),PCR用试剂,引物,质粒提取用试剂,酶切需要的限制性内且酶及其缓冲液,65%甘油(65%甘油,0.1mol/L MgSO4,0.025mol/L Tris-Cl pH8.0)。 5.实验准备 无菌dd water,1.5ml离心管装入铝制饭盒(灭菌)、移液器吸头装入相应的吸头盒(灭菌);牙签(灭菌),摇菌管(灭菌),100mg/mL氨苄青霉素。 6.操作步骤 方法一:酶切鉴定 (1)在超净工作台中取3支无菌摇菌管,各加入3mL LB(含50mg/mL氨苄青霉素),用记号笔写好编号。 (2)在超净工作台中将70%乙醇浸泡的小镊子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T细胞受体测序(TCR seq)

相关专题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和介导免疫应答的分子,是人类基因组 中多态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决定着人的免疫系统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T细胞受体库的多样性(包括基因重组以及选择性表达)直接反映了机体免疫应答的状态。 TCR可分为TCRα/β和TCRγ/δ两种类型, 外周血T细胞主要为TCRα/β的T细胞, 是介导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 反应的主要细胞。如图1所示:TCRβ基因由可变区(V)、多变区(D)、结合区(J)和恒定区(C)四部分基因片段组成,形成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ies determining region, CDR)和间隔的4个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 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CDR1,2和FR区域相对保守,CDR3区由V、 D和J 进行重排(如图2所示)而形成具有功能的TCR编码基因(T细胞克隆),由于V (65-100种)、D (2种)、J (13种)基因片段 本身具有多样性,此外,由于在重排的过程中,在VD及D-J的连接区经常有非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超滤原理和优缺点

超滤原理超滤(Ultrafiltration)技术是一种膜滤法,也有错流过滤(Cross Filtration)之称。它能从周围含有微粒的介质中分离出10~100A的微粒,这个尺寸范围内的微粒,通常是指液体内的溶质。其基本原理是在常温下以一定压力和流量,利用不对称微孔结构和半透膜介质,依靠膜两侧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以错流方式进行过滤,使溶剂及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如蛋白质、水溶性高聚物、细菌等被滤膜阻留,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纯化、浓缩目的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超滤技术的优缺点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超滤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滤过程是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无成分破坏,因而特别适宜对热敏感的物质,如药物、酶、果汁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2.滤过程不发生相变化,无需加热,能耗低,无需添加化学试剂,无污染,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分离技术。3.超滤技术分离效率高,对稀溶液中的微量成分的回收、低浓度溶液的浓缩均非常有效。4.超滤过程仅采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流程短、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和维护。5.超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干粉制剂。对于蛋白质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离子阱质谱和四极杆质谱的原理

四极杆(Quadrupole):由四根带有直流电压(DC)和叠加的射频电压(RF)的准确平行杆构成,相对的一对电极是等电位的,两对电极之间电位相反。当一组质荷比不同的离子进入由DC和RF组成的电场时,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离子作稳定振荡通过四极杆,到达监测器而被检测。通过扫描RF场可以获得质谱图。四极杆成本低,价格便宜,虽然目前日常分析的质荷比的范围只能达到3000,但由于分析器内部可容许较高压力,很适合在大气压条件下产生离子的ESI离子化方式,并且,ESI电离最突出特点是产生多电荷,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电喷雾电离所产生的电荷分布一般在3000以下,所以四极杆广泛地与ESI联用。另外,三重四极杆由于可以做多级质谱,定量也方便,使用极为广泛。 离子阱(Ion trap):由一对环形电极(ring electrod)和两个呈双曲面形的端盖电极(end cap electrode)组成。在环形电极上加射频电压或再加直流电压,上下两个端盖电极接地。逐渐增大射频电压的最高值,离子进入不稳定区,由端盖极上的小孔排出。因此,当射频电压的最高值逐渐增高时,质荷比从小到大的离子逐次排除并被记录而获得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目的与原理] 应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不同鱼类血红蛋白含量。 血红蛋白(Hb)被高铁氰化钾[K 3 Fe(CN) 6 ]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离子结合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它在540nm有一吸收峰,通过测定其光密度而得血红蛋白含量。 [实验对象] 鲤、鲫或草鱼。 [ 试剂 与器材] 分光光度计,试管若干,移液管(5ml),吸血管(20u1),注射器,凹瓷盘,试管,试管架,蒸馏水,75%酒精,棉球,纱布,抗凝剂(1%肝素钠溶液或10%草酸钾溶液)。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 试剂 :称取高铁氰化钾[K 3 Fe(CN) 6 ]200mg、氰化钾(KCN)50mg、无水磷酸二氢钾140mg,Triton X-100 1.0ml,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L。此试剂应呈透明、淡黄色,pH在7.0~7.4之间,以蒸馏水作空白,在540nm比色,读数也是0。此溶液应放置棕色试剂瓶中,塞紧后保存于冰箱中(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综合各种分析方法预测

综合各种分析方法预测在实际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时,往往会综合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和相关数据。综合方法不仅包括各种预测方法的综合,而且也包括结构实验结果、序列对比结果、蛋白质结构分类预测结果等信息的综合。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综合方法是同时使用多个软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各个软件的特点以及各个软件预测结果,最终形成二级结构一致性的预测结果。将序列比对与二级结构预测相结合也是一种常见的综合方法。双重预测是另一类综合方法,该方法首先预测蛋白质的结构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结构类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形成规律预测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并根据结构类型解释预测结果。这种方法若有光谱测定的二级结构含量作参考,则第一步分类结果更可靠。就像α螺旋和β折叠片的位置可以预测出来一样,其它特定的结构或结构特征,如卷曲螺旋和跨膜区也可以预测出来。但这类预测的方法没有二级结构预测方法多,主要是由于这些结构或结构特征的折叠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尽管如此,若待预测序列在已知结构数据库中能搜索到相似蛋白,则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早期人们建立的多种二级结构的预测方法,都是建立在假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局部氨基酸所决定,准确率都不超过65%。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