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少见,较轻微,是输入不配合红细胞刺激受血者产生原发性同种免疫的结果。 临床特点: 如遇原因不明的发热、贫血及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时,可考虑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主要在血管外发生,但也可以发生于血管内,导致血红蛋白尿。血胆红素升高,黄疸常于输血后5~7天出现。此外,有球形红细胞增多,结合球蛋白降低,正铁蛋白阳性,DAT阳性。但即使DAT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性。因为输入的红细胞全部破坏后就不会出现阳性结果。输血后4~7天可在患者血清中出同种抗体(抗体可以是一种或几种)。一旦查出抗体,间接抗球蛋白试就变成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无症状或病情轻微,很少需要治疗。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进程很慢,不会引起凝血系统明显活化或触发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DIC、少尿、无尿和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在输血中要经常警惕这种输血反应的可能性。 最怕医师没想到这种反应,总是把原因不明的贫血归咎于隐匿性出血或其他臆断的原因,又再次输入同样不配合的血液。这时,病人
输血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贫血、低血压、低血容量、低血色素等患者采血的一种重要的医疗措施。正确的输血,常可使生命垂危的患者达到起死回生的作用。但是,错误的输血,也可以夺取患者的生命。 采血后装瓶时发生错误、发错血、与输血时张冠李戴等情况均可以造成输血中的血型错误。 输入不合格血型的血液,如不及时发现,可以产生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溶血反应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过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血型不合的输血 最为常见的是把A型、B型或AB型误认为O型,而在输血前又不进行床旁交叉配血试。ABO型血型不合的输血,主要是负责配血的医务人员工作上的粗心大意,查对不严格,填错报告单,容器搞错或者是违反输血工作规章制度造成的。 血型不合的输血对患者的危害是严重的,死亡占绝大多数。例如某医院外科在抢救一名因高坠外伤脾脏破裂的患者时,抢救及时,手术成功,只因手术后错输异型血,患者A型血输入误认为为O型的、B型血,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经抢救无效死亡。 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个体特征之一,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临床上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从广义来说,血型包括红
将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输给病人,以增加血量,升高血浆蛋白,从而改善循环,改变血液成分,提高血液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这是现代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措施。 1输血的历史及进展 11输血的历史人类进行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西方医学史上最先进行输血实的是法国的丹尼斯。1667年6月15日,他把一只羊身上的血输给一个15岁的男孩。输血是用银质管子连接小羊动脉与人体静脉的办法来进行的。由于这种输血方式造成的严重危险,这种输血方法很快遭到谴责和禁止。 直到19世纪初期,医务人员才重新开始输血实。英国的布伦德利注射器于1818年在伦敦盖伊斯医院进行的输血,是第一次成功的输血。最初,他只是给一些没有希望的病人输血,但是在1829年,一位大出血的病人因为输血得到了拯救。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曾大量采用输血的方式来拯救受伤的士兵。这时输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血凝结。医生们试图用去纤维蛋白的方法阻止血凝结,但这种方法把血液中的大多数宝贵组分都去掉了,不能令人满意。 1900年,奥利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等人发现人类有四种不同类型的血型。1910年,捷克血清学家詹斯凯指定A,B,AB和O代表这
新华社柏林电(记者班玮)德国研究人员12月28日宣布,他们查明了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理,并找到了预防这种致命输血并发症的方法。 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教授安德烈亚斯·格赖纳赫在一份新闻公报中介绍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人体白血球上一种迄今未知的血型蛋白,并查明了其分子结构。在给病人输血时,如果供血者血液中含有HNS-3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往往会与受血者的这种血型蛋白结合,引起白血球变形粘连,阻塞肺部的微血管,导致急性肺损伤。 格赖纳赫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由于查明了上述血型蛋白的分子结构,并找到了相关基因,研究人员用细菌人工培养出大量这种血型蛋白。利用基于这种血型蛋白的血法就能排查出哪些供血者血液中含有HNS-3特异性抗体,从而预防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他还说,这种特殊的血法大约几个月之后就可投入临床使用。 格赖纳赫还说,大约每1万例输血病例中会出现1例~2例急性肺损伤反应。每百人中大约有5人会因怀孕或接受输血等原因而在体内产生HNS-3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对携者本身无害,但当他通过献血将这种抗体传给别人时,受血者会面临威胁。 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单位:宁夏自治区血液中心 1、病例资料 患者,汉族,女,55岁。2002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时在某医院输注O型全血800,无输血不良反应。2004年患者需再次手术,申请O型血400以备术中输血。术前行交叉配血,发现盐水法主、次侧均不凝,聚凝胺法主侧凝,次侧不凝。为查明原因,以免发生输血反应,故前往血液中心进行交叉配血。抗A、抗B血清由长春博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抗D由LeLrtriesLtUK提供;抗球蛋白试剂、谱细胞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上海XTL-47微型离心机。血型鉴定OCCDee型。不规则抗体查按文献[1]方法操作,用一组谱细胞在盐水、木瓜酶、抗人球介质中查患者血清。疑血清中存在抗、抗E抗体。吸收放散试用OCCDEe、ODee红细胞分别吸收患者血清,吸收后的血清及放散液分别再与OCCDEe及ODee两种细胞进行反应。测结果证明患者血清中抗体效价,抗-32、抗-E为64两种抗体。选血型为OCCDee的供血者与其交叉配血,在盐水、酶、抗人球介质中主次侧均无溶血及凝集,供悬液于临床,无不良反应。 2、讨论 在临床输血中,Rh血型系统的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
血浆是从新鲜的全血中分离出来的,里面含有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等成分,在临床上,新鲜的冰冻血浆可用于治疗凝血功能低下的肝病患者等。 我们知道,输血需要血型相同或相容。那么输注血浆也有这个要求吗?回答是肯定的。即使少量不同型的血浆,或与受血者不相容的血浆进入身体,也会对受血者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是为什么呢?要想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20世纪初,奥利维也纳大学的兰德斯特发现了红细胞有凝集现象,随之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即ABO血型系统。他发现,人类红细胞膜上有A、B两种抗原,具有A抗原者为A型血,具有B抗原者为B型血,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血,A和B抗原都有者为AB型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先后提出血型鉴定对患者输血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血液交叉配合实,来确保安全输血的概念。 至今,人类相继发现了ABO、Rh、MNSS、P等血型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尤其是ABO血型系统。在输血(包括输血浆)前,必须核对血型是否相符,再进行交叉配血试。那么,如果血型不同,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举例来说,如果受血者的血型为A型,他的红细胞
冷沉淀是将新鲜冰冻血浆置4C条件下融化,待其融化至尚剩少量冰渣时取出,重离心,移出上层血浆,剩下不易融解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冷沉淀与最后剩下的少量血浆(25ml左右)即刻置-30C冰冻,有效期从来血之日起为1年。各血站均能制备。 冷沉淀适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XⅢ缺乏症病人。有时冷沉淀也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等病人的替代治疗。 冷沉淀含有5种主要成分:丰富的因子VⅢ(理论上使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因子Vlll浓缩10倍),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以及因子XⅢ。 冷沉淀治疗甲型血友病的剂量如何计算?为何只适用于儿童及轻型成年病人? 冷沉淀用于甲型血友病的剂量按每袋(4hail全血的血浆制得)冷沉淀中含因子Vlll80IU计算。通常轻度出血(单纯关节出血及软组织血肿)给10-ISJU/kg体重;中度出血(口腔底部出血及拔牙等)给20-30IU/呛;重度出血(胸腹腔出血及颅内出血)给ffe50IU/吨。维持用药的天数需根据病情决定,最短维持3天,最长可达14天。 由于成人中
【摘要】目的探讨冷沉淀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大出血的应用。方法根据患者出血渗血情况、临床症状、实室相关指标,输注冷沉淀。结果冷沉淀输注可有效控制创面渗血,缩短出血时间加速伤口愈合。结论冷沉淀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可减少术中用血,节约血源。 【关键词】冷沉淀;成分输血;纤维蛋白原 体外循环术中需输注大量的血液,但输入大量的库存血,仅能补充血容量,不能纠正患者出血、渗血情况,为了有效控制出血、渗血,我院采取术中输注悬浮(滤白)红细胞和冷沉淀相结合的方法,使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迅速提高,凝血、止血效果好。现将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20例体外循环术后大出血输注冷沉淀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例体外循环术患者,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0~70岁,输注冷沉淀5~20u。纤维蛋白原<08g/L应输注冷沉淀[1]。 12冷沉淀的制备及组成成分冷沉淀是由合格采血顺利的全血。在6h以内分离血浆,-50℃冰箱速冻,在4℃±2℃恒温水箱融化后,立即在1℃~6℃离心,提取其中不溶解的部分,于1h内迅速冰冻。200血浆制成1u冷沉淀。冷沉淀主要含有Ⅷ因
关键词血液供应质量控制 要避免输血风险,把握好领发血环节十分重要。根据临床上所发生的输血医疗事故来看,大多数原因是由于领发血环节把关不严,现就多年来的经总结如下。 1领血前准备工作 11领血者应逐项查对填写好有关领血资料,包括血型报告单、受血者四项查报告单、输血同意书及患者有关输血资料。 12领血人员资格认定凡非本病区护人员不得代领血;实习医护人员非特殊情况下不能单独领血;第一次领血的医护人员需经教一次后方可领取。 2领血时要做的工作 21医护人员看到医嘱后应持病历到输血科领血,同时应将领血相关手续交由发血者查。 22发血者应先用保存期较长的血液(需用新鲜血液者例外)每袋血液发出前,领发血者须共同查核对,内容包括:(1)血液质量是否良好;(2)血袋管口热合是否严密;(3)血型和交叉配血试有无错误,献血者的各项:HB、ALT、HBsAg、HCV、HIV、梅毒是否正常;(4)血袋标签及各项报告单是否填写清楚、完整。 23发血者须凭交叉配血报告单发血。须与领血者共同认真查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ID号、血型、储血号、血量、血液种类(包括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冷沉淀等)。
【摘要】在基层医院和远离血源紧急情况下,自血回输方法在外科手术抢救胸腹腔大出血病人中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抢救措施。 【关键词】基层医院自血回输抢救措施 本院自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腹腔闭合性损伤29例,其中6例在手术中行自血回输抢救,取得满意治疗。现将自血回输应用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9岁。致伤原因:车外伤5例,机械伤1例,6例均为外伤性脾破裂出血,其中2例合并肠系膜血管破裂出血。病例均在伤后6小时内入院,全组均行紧急手术抢救治疗。 1.2自血回输方法:腹腔血回输用容量为1升的烧瓶作为储血瓶,在橡皮塞内插入内径0.5的长短玻璃管各1根,长管接吸引头皮管作吸引用,短管接负压吸引皮管作吸引源,吸引压力为5~10Kp。采得血液每100L加枸橼酸纳10L,再用8层无菌纱布过滤,在病人输入时再经40单位薄膜滤过滤,回输病人自身体内。 2结果 本组在手术中治疗时均经开腹取血,术中探查时见出血量约800~2000,平均1500L,均无自血回输禁忌症,急行自血回输,输血量约500~1
输血是抢救大失血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主要措施。输血尤其是输新鲜血可增加患者抵抗力,纠正患者贫血。现就输血反应的预防及注意事项做如下报告。 1认真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 护士执行操作首先做到三查七对,抽血时逐一对照化单及病志的科别、床号、姓名、血型;输血前重新核对献血人血型及受血人的姓名、床号,由护士及值班医生双人核对。 2输血原则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没有同型血,输“O”型血时,最好用“O”型血球,不用“O”型全血,因“O”型全血血浆中含抗A、抗B凝集素,可凝集“AB”型受血者的血球,在危重患者可发生DIC甚至肾衰竭。 3血库血存储注意事项 血库的血存储不得超过21天,不要加温,护士取血的过程中应稳,不要在走路时试图摇匀袋中的血,使其过度震荡,造成溶血。 4输血速度 为了预防输血反应,在输血的前15in内速度要慢,每分钟约20~30滴,因输血反应常在此阶段产生,如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处理。如无输血反应,可按医嘱进行输血。一般每分钟60~90滴,或在60~90in内输完400血。要求快速输血时可在20in内输完400,在急救的情况下要求8~12in内输完。输
【摘要】血液质量贯穿于采血、供血和临床用血的全过程,由于环节多,过程复杂,任何环节的缺陷和疏忽都会导致血液质量下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只要有一方面把关不严,都会影响到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所以每一位与采供血工作有关人员,都要立足本职、脚踏实、认真细致做好输血工作,切实把输血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以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可靠、有效。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要从加强基础质量、提高人员素质做起,严格执行相关规程和标准,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畅通的质量反馈渠道,特别是抓好各环节质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血液;质量管理;输血安全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发展,输血工作已成为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输血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临床的安全输血也日益受到重视。由于临床输血要经过采血、测、配血及临床输注等几个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在多个环节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全因素。我院采供血机构目前既是血站,又是医院输血科,为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加强了以下环节质量。 1血站的供血 血站采集安全、可靠的血液,是临床安全输血的保障。所以采供血机构一定
当病人在48小时内输入5000或更多血液时,叫做大量输血。此时需要多个供血者供给血液,如果供血者之间含有不规则抗体或ABO系统以外的抗体,会引起不良的输血反应。因此,在大量输血时,除了作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配血外,还要作供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 (1)方法(平板法) ①先将受血者和各供血者红细胞用等渗盐水洗涤一次,分别配成2%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②取清洁的白瓷板,用笔划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格,横行小格数目=献血员数目+1;竖行小格数=献血员数目。 举例:如献血员为6名,则按下表划分相应的小方格,每格按表上编号加相应的血清1滴,并涂成直径约1的圆形,按编号向各血清滴加相应的2%红细胞悬液1滴,手持白瓷板轻轻转动,置室温10~15分钟观察结果,见下表。 大量交叉配血法 (2)结果判定:主测、次测及献血员之间交叉配血均不凝集时,才能输血。如发现某一方格内有凝集,追究原因,并禁忌输入该献血员的血液。
IgG抗A(抗B)测定 (一)原理 血清以巯基乙醇(2-erptethn,简称2-e)处理后,IgM抗体分子裂解为6~7S亚单位。此种亚单位虽然仍保持与抗原结合的能力,但已失去其与相应红细胞凝集的作用。IgG抗体分子则不被2-e灭活,保持与相应红细胞致敏的血清学特性。IgA抗体分子可部分被灭活(7S单体不受影响,9S及11S多聚体被灭活)。 (二)试剂和材料 1.0.2/L2-巯基乙醇应用液取巯基乙醇1.6,以pH7.4的PBS(KH2PO41.73g,N2HPO4?12H2O19.35g,NC8g,加蒸馏水至100)稀释到100,分装安瓿,每支1或2,保存于冰箱备用。 2.受者血清 3.5%A型和B型红细胞PBS(或NS)悬液 4.抗人球蛋白血清 (三)操作 1.吸取受者血清0.4,加2-e应用液0.4,混合,将试管口塞紧,置37℃水浴中2小时。 2.排列小试管两排,每排10支,第1排每管各加pH7.4PBS0.4。 3.第1排第1管加2-e处理血清0.4,混合,吸出0.6,移0.2至第2排第1管内,其余0.4移入第1排第2管内,混合。以此类推,作倍量稀释至第1
【目的】:规范阴道分泌物查 【范围】:阴道分泌物标本 【原理】: 用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涂片,根据多视野观察到的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乳酸杆菌、杂菌的多少,将阴道清洁度分成Ⅰ~Ⅳ度,以反映阴道自洁程度。 操作 (1)取阴道分泌物,用精密pH试纸(pH3.8~5.4)测试比对。 (2)在涂片上滴加9g/L氯化钠溶液1~2滴,低倍镜下查线索细胞。阴道鳞状上皮细胞上覆盖了许多短杆菌和球菌,以至细胞边缘模糊不清,呈点彩状、条纹或颗粒状,细胞边缘晦黯,呈锯齿形,胞浆呈毛玻璃样即为线索细胞。同时镜下可见少量白细胞或脓细胞,阴道乳酸杆菌缺少,见于细菌性阴道病变。此法对于细菌性阴道病变的诊断相当敏感和特异,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 (3)在此涂片上查真菌,先在低倍镜下多视野观察滴虫虫体,然后转高倍镜查。 (4)高倍镜下查,多视野观察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乳酸杆菌、杂菌的多少,判断阴道自洁程度。 (5)在涂片上滴加100g/L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观察有无氨味释放,此为胺试。低倍镜多视野观察菌丝后,转高倍镜查孢子和菌丝。假菌丝和成群的卵圆形芽孢在镜下观察略淡绿色折
1.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血的时间 应尽可能在应用抗菌素之前采血。最佳时间是当预料患者将要出现寒战或有一温度高峰时。建议取两个或三个血样培养,分别间隔1小时(假如治疗不能拖延,间隔时间可以短些)。三次以上的血培养很少需要。 重复培养的优点如下: 减少漏诊一过性菌血症的机; 假如多次静脉穿刺术后发现腐物寄生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则可确定它们致病的作用。 (2)采血量 因为通常每毫升血所含的细菌数量小,所以采集合适的血量很重要,对成年人,每次抽血10;儿童2~5;婴幼儿和新生儿,常最多才能采到1-2。 (3)皮肤消毒 静脉穿刺部位应用杀菌消毒液仔细备皮:用碘酊、10%的聚烯吡酮碘,75%的酒精,或者70%的酒精中加用0.5%洗必太,在抽血前允许皮肤上的消毒剂挥发干,用过碘酊后,为避免可能的皮肤刺激,应用75%的酒精脱碘。 仔细备皮后,存在于深层皮肤的某些细菌仍会得到进入血液的机会,如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甚至梭状芽胞杆菌的孢子。假菌血症(假阳性的血培养)可因应用污染的抗菌溶液、注射器或针头引起,如果在一家医院中,反复分离到一种不常见细菌(如葱头假单胞菌或沙雷氏
(一)实时要把显微镜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镜座应距桌沿6~7左右。 (二)打开光源开关,调节光强到合适大小。 (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先把镜头调节至距载物台1~2左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内,接着调节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径光阑调至最大,使光线通过聚光器入射到镜筒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四)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后用标本夹夹好载玻片。 (五)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X、目镜10x)。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上升,物镜逐渐接近式样。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右眼不要闭合(要养成睁开双眼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习惯,以便在观察的同时能用右眼看着绘图),并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六)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调节载物台移动手柄。调节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微动调焦手轮,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七)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
[目的]描述BNII血浆蛋白分析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范围]适用DADEBEHRINGBNII全自动血浆蛋白分析系统的操作。 [标本要求] 1种类 血清、血浆、脑脊液和尿液。 2收集与准备 用于测的血清和肝素、EDTA抗凝的血浆样本,不能含有任何颗粒和纤维蛋白。血脂很高的样本或融化后混浊的冷冻样本在测前必须离心(15000xg,10分钟)使变澄清。 尿液标本及含有颗粒或细胞的脑脊液样本测前必须先离心后使用(大约15,000xg,10分钟)。 确保在仪器上使用的样品量足够,对原始管,其上清(血清/血浆)必须比沉淀细胞或分离胶至少高10,如果使用75x12试管,大约需要450~500靗血清/血浆。 3保存 31血清或血浆 新鲜样本采集后,在18~25℃的室温环境中,必须在8小时内进行测。样本在2~8℃保存,最多可以保存8天,在低温(-25℃及以下)最多可以保存3个月,条件是在样本采集后24小时内冷冻且应避免反复冻融。冷冻样品应解冻或缓慢升温至室温。此外,测前冷冻样本必须很好加以混合并离心。 32尿液和脑脊液 应尽量使用新鲜的尿液和脑脊液标本,在18-25℃的室温环
1目的 有效指导血型鉴定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测结果准确可靠。 2标本适用的范围 适用于ABO血型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3职责 31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门诊病人标本由科人员采集。因此,必须使临床医护人员明确血型鉴定标本采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人员有义务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中的相关问题和向临床提供此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保存条件,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32血型鉴定标本的运送应由患者亲自或医护人员承担。 33血型鉴定后血液标本由人员或科卫生员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工作程序 41患者准备 血型鉴定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为了保证正确的标本采集,医护人员应根据血液项目的目的,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查前的注意事项。 42对项目申请者的指导 申请者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血型鉴定的目的,血样不能溶血。 43申请单的填写 血型鉴定申请单的填写时,必须注意:①临床医生:应完整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字迹必须清楚,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申请序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采集标本的时间、申请查的实项目及特殊说明。②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根据
1、目的 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RNA)经特殊染色后成状结构。织红细胞计数的目的是有助于作骨髓造红细胞的能力。 2、原理 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浆内尚存有嗜碱性的核糖核酸(RNA)物质,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呈浅蓝或深蓝色的状结构。 3、标本采集 31末梢血采集方法:标本采集后应立即进行染色。 32静脉血采集方法:用含有EDTA-K2抗凝真空采集管采集血液,标本应在4小时内进行处理,若保存4时可延迟到8小时。 4、设备和试剂 41显微镜。 42试管、玻片、Mier窥盘(置于显微镜目镜内)等。 4310g/L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 5、操作步骤 51试管法:于小试管内滴加1滴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 52加入2滴末梢血(抗凝静脉血),并与试管中混匀。 53静置15--20分钟后,取1滴制成涂片。 54油镜下观察1000个红细胞中织红细胞,以百分率或绝对值报告。 6、干扰因素 61活体染色时间不能过短,室温过低时可置于37温箱。 62每次制片2张,每张计数500个红细胞,避免分布不均匀引起误差。 63试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