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微球体体系

互联网

3229

微球体体系包括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染色体和核仁,以及细胞质中的核蛋白体,它们有特别密切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在联系:从化学成份而言,它们都是核蛋白;核蛋白体虽然位于细胞质内,但它是由细胞核内的核仁合成的;这个体系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传递和表达细胞的遗传信息,并依靠遗传物质控制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和质量,以调节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因此,微球体体系是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系统和控制系统。

 

核蛋白体 又称核糖体,它是由核蛋白体核糖核酸(简称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椭圆形颗粒小体,其大小约为25×15nm,蛋白质分子基本上排列于表面,RNA分子被围于中央。核蛋白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构造,在这里,氨基酸互相缩合成肽,因此有人喻之为“装配”蛋白质的机器。有些核蛋白体附着在内质网壁外,称为附着核蛋白体,它们主要合成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蛋白,或称输出蛋白质,如酶原、抗体、蛋白质类的激素等。有些多聚核蛋体散在于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蛋白体,它们主要合成结构蛋白,或称内源性蛋白质,如分布于细胞质基质或供细胞本身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分子等。

 

核仁 绝大多数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核仁,它通常只出现于间期细胞核中,在有丝分裂期则消失。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核仁,是折光较强的圆球状小体。在电镜下观察到核仁是一个无外膜包围的、呈疏松的海绵状结构,空隙中充满基质,与核基质相通。核仁的化学成份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主要是核糖核酸)。

 

染色质和染色体 间期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即染色质或称染色质纤维。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组蛋白。二者结合形成染色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核小体。

 

在细胞有丝分裂时,若干核小体构成的染色质纤维反复螺旋、折叠,最后组装成中期染色体。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间期核的染色质,按其螺旋化和折叠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类。常染色质是呈伸展状态的那部份染色质纤维,在电镜下观察是分布于核中央较透亮的区域,少量分布于核仁内,它的功能活跃。异染色质则是螺旋、盘曲得比较紧密的那部份染色质纤维,大部份分布于核膜内面附近,其功能不活跃。

 

DNA分子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①贮藏、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DNA是由双股螺旋状的多核苷酸长链组成,每股多核苷酸链包含数十个至数百万个单核苷酸分子,四种不同的单核苷酸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整个DNA分子链上包含若干特定的节段,一个节段可说是一个基因,不同基因所含的核苷酸数量和顺序都不同,不同的核苷酸数量和顺序就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因此,DNA链上贮藏着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能自我复制,即每条DNA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以周围的单核苷酸为原料均可形成与自己完全一样的一条DNA,复制后增加一倍的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纤维,并在细胞有丝分裂时,螺旋、折叠成染色体,两套染色体被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这样,DNA链上贮藏的遗传信息就全部传给了子细胞;②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详见生物化学)。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直接参加细胞结构的组成,有的是酶,酶能催化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各种产物,执行各种功能,从而使机体表现出形态和功能的各种特征。即贮存的各种遗传信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表达为各种遗传性状。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