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相变异 phase variation, phase polymor-phism

互联网

1071

  相变异 phase variation phase polymor phism 1)同一个种的个体的形态、色彩、生理、行为等方面的特征,依种群密度相应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见于昆虫类。乌瓦洛夫( B P Uvarov 1921 1928)查明:迁徙性飞蝗类( locusts)有大发生时所见到的群迁性类型(以前被看作别的种)和正常年景所见到的非集群性的定居类型。它们是同一个种内的不稳定的连续多态现象( continuous polymorp hism),分别命名为群居相( phase gregaria)和散居相( phase solitaria),而具有二者之间特征的称为转移相( phase transieus),从散居相到群居相的相转变( phase transformation)是阐明大发生和大迁徒的关键,这就是他提出的相理论( ph ase theory)。在夜盗蛾类等其他昆虫也见有相变异现象。低密度下发育的幼虫,体色呈绿—褐色的保护色,活动能力低,而高密度下发育的幼虫,体色显著变黑,物质代谢率、迁徙能力有所提高,在许多情况下集群性是发达的,这些共同特征是众所周知的。迁徙性飞蝗的成虫在相对翅长、胸部形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群居相还在生理、行为上具有适于迁徙的性质。飞蝗的这种相的特征,可在 2 3代内以非基因的遗传机制遗传下来。相变异是通过个体间的相互刺激( mutual stimulation)使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的结果,这种变化与种群动态有重要关系。此外,蚜虫类( aphides)单性世代的胎生雌蚜,分有翅型( alate)和无翅型( aptera ;浮尘子类( pl ant bopper)的长翅型( macropterous form)和短翅型( brachypterous form)等翅型的多态,主要是由密度不同造成的,但与迁移性、定居性也有关系,这可包括在广义的相变异中。

  ( 2)肠内细菌的鞭毛抗原,在血清学上区别为二个抗原型,称为一相抗原、二相抗原。在实验室中细菌的传代期间,一相、二相抗原型是可逆的,相互变换的,这称为相变异。由于变换是可逆的,而且频度比一般自然突变中所见到的要高,所以被看作是一种生理变化。但是现在认为,一相、二相分别是由独立基因 H1 H2 支配合成的,活化的 H2 在支配二相的鞭毛抗原合成的同时,还抑制一相抗原的合成。 H2 一旦进入非活化状态,则二相鞭毛抗原的合成便立即停止,同时对 H1 的抑制也将解除,而产生一相鞭毛抗原的合成。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