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寄主控制性变异 host controlled variation

互联网

676

<font>  噬菌体在某一寄主细菌中进行增殖的结果,寄主会发生暂时变化的现象,称为寄主控制性变异。兹以λ噬菌体在大肠杆菌</font> C<font>株和</font> K<font>株中进行增殖的情况为例来加以说明。在</font> C<font>株中增殖出来的噬菌体(λ</font> C<font>)一般在</font> C<font>株中得以再增殖,但对</font> K<font>株的感染效率就显著降低。可是少数能在</font> K<font>株中增殖的噬菌体(λ</font> K<font>),以后在</font> K<font>株中增殖效率也会变得很高。但这种λ</font> K<font>在</font> C<font>株中增殖一段时间后会具有λ</font> C<font>的性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于大肠杆菌</font> K<font>株中存在着能排斥λ噬菌体增殖的以及将它修饰成为可增殖类型的结构。感染了</font> K<font>株的噬菌体中受到修饰的噬菌体就成为能够增殖的噬菌</font> 422<font>体。在上述例子中噬菌体的增殖受到寄主限制的现象,称为寄主控制性限制现象,而将噬菌体修饰成为可能增殖的类型的现象,称为寄主控制性修饰现象。简称限制(</font> restriction<font>)和修饰(</font> modification<font>)。关于限制和修饰的机制已详细地进行了分析研究。已知限制现象是由于细胞内存在着能特异地识别和分解外来</font> DNA<font>结构的限制酶;而修饰现象是由于细胞内存在着修饰酶,它能将限制酶可以切断的部位上的硷基特异地甲基化,从而使该部位变成限制酶无法进行分解的结构。由于细胞内存在这样的结构,所以细胞能够认识外来的核酸并加以排除,这种结构担负着阻止外来核酸感染细胞的作用。这种现象最初见之于噬菌体,以后在细菌染色体方面也发现有同样的现象。但在</font> RNA<font>噬菌体方面还没有这样的报告。以真核生物细胞为寄主的病毒方面也还没有上述那种寄生控制性变异的报告。但有由寄生引起的仅可使一代寄主发生变化的所谓寄主控制性变异的记载。</font>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