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血细胞的破坏

互联网

1402
佚名
 

 

  血细胞常因 衰老 而被破坏,但也可因意外和各种病理原因而被破坏。破坏的方式各种血细胞不尽相同,这与各种细胞功能不同有关。

(一)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在这期间,平均每个红细胞血管内循环流动约27km,在“旅途”中常常需要挤过去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及孔隙,因而不得不变形。当红细胞逐渐衰老时,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而脆性增加,在血流湍急处可因机械冲击而破损,在通过微小孔隙时也发生困难,因而特别容易停滞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所吞噬。事实上,任何组织都能使红细胞解体,这可从皮下出血的青紫块都会逐渐消失的事实证明。

  红细胞在血管内破损而发生溶血,所释出的血红蛋白立即与一种血浆a 2 -球蛋白―触珠蛋白结合;但溶血严重达到每100m1血浆有100mg血红蛋白时,血浆中的触珠蛋白已不够用,未能与触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将经肾从尿中排出。与触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虽不致被排出,但将被肝摄取,脱铁血红素转变为胆色素,铁则以铁黄素的形式沉着于肝细胞内。在脾内被吞蚀的衰老红细胞,经消化后,铁可再利用,而脱铁血红素也转变为胆色素,运送到肝处理。

(二)血小板的破坏

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但平均寿命可有7-14天。

  在生理止血活动中,血小板聚集后本身将解体并释出全部活性物质;它也可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这样看来,血小板除衰老破坏外,还可能在发挥其生理功能时被消耗。但是用 51 Cr或 32 P标记血小板观察其破坏的情况,发现血小板的破坏也随血小板的“日龄”而增多,即主要是衰老尔后被破坏。曾经对一些接受了抗凝处理的人进行观察,发现这时血凝过程虽被阻止,但血小板的寿命也不延长。这些事实,倾向于说明了平时的血管内凝血并不强(也可能这种凝血程度很小),不致影响全部血小板的平均寿命。衰老的血小板是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的。

白细胞的寿命较难准确判断。因为,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主要是在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淋巴细胞则往返循环于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而且尚可增殖分化。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小时左右即进入组织,一般三、四天后将衰老死亡;若有细菌入侵,粒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可释出溶酶体酶过多而发生“自我溶解”,与破坏的细菌和组织片共同构成脓。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