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人口结构的变化

互联网

1222
秦惠基
 

 

主要反映在两大方面:人口数量与年龄老化。

1. 人口数量:人口过快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困难,是由于资源的相对匮乏,所以,计划生育是我国长远的基本国策,始终是我们科学研究的重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将会减慢。1996年联合国经济社会信息和政策分析部人口处报告:1990~1995年世界人口年均增长1.45%,明显低于1975~1990 年1.72%。其中发达国家只有0.4%,发展中国家为1.8%。国际上这几年对人口问题是由计划生育(Family  Reproduction, FR)转向生殖健康(Reproductive  Health, RH)。

  生殖健康的概念,在国际上酝酿了五六年,最先由WHO提出,1994年9月在开罗召开了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初步达成了共识。其基本内容应是以计划生育为中心,可以概括为:生育节育,母亲健康,婴儿健康, 性健康 四个方面。

  展望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愿望也将稳步下降,实行计划生育最终将成为社会绝大部分家庭的自觉行动,但人们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会不断上升。1997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主题是“母亲安全”。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800万~1000万妊娠妇女是避孕失败,有500 万人由于非意愿妊娠而进行人工流产。在不发达国家每年有20万妇女死于人工 流产 。每年与怀孕和分娩有关的疾病死亡的妇女50万,即每年1分钟就有1名妇女死于与妊娠有关的并发症。另外每年有34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后一周之内。这些死亡的妇女和新生儿都是由于孕期和产期缺乏应有的卫生保健所致。上海两个婴儿就有一个生于剖宫产,比率高居世界之最。这一趋势如不控制,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后果。两组各千例妇女5年随访、对比表明,剖宫产妇女的子宫粘连、下腹痛、 贫血 、劳动力下降和宫外孕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发生学习困难学生、感知综合失调小儿多为剖宫产儿童,剖宫产使这些儿童丧失了只有在自然分娩才能获得的人生极为重要的一次触觉训练等生理和心理体验。生殖健康不仅是育龄人群的自身健康,而且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从这个意义说,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核心。

  在计划生育研究的另一发展趋势是“知情选择”。人们曾经期望发展出一种最理想的避孕节育技术,迄今为止,这种期望并没有成为现实。现用的任何一仲避孕节育术都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展望未来,人们不再期望发展出这样一种“理想的”、适合所有人的方法。较现实的策略是开发系列化的生殖健康相关技术,帮助每个人做出自己特点的选择,即所谓“知情选择”。例如:北京第三 制药 厂和国家计生委药具服务中心共同研制开发的“毓婷”(左炔诺孕酮),是国内首次生产并由卫生部药政局批准上市的紧急避孕药品,不同于长期、中期、短期避孕药,它是在避孕措施失败后或未采取措施同房后72小时内服用的紧急避孕药,副作用小,失败率低,而且是 非处方药 ,可以在药店里很方便地买到。

2. 年龄老化

  老龄的标准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而有所不同的。例如在1899年英国法律规定50岁以上即为老年人,而目前欧美各国均以65岁以上为老年人,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则改为60岁。老年人在总人口的百分比称老年系数,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一般认为,若以65岁为划分线,老年系数高于10% 为发达国家,低于 5%为不发达国家。美国为12.9%, 英国16.3%。国内最高者为上海,达 9.42%,北京为 6.42%。另一个指标是平均期望寿命,我国解放前 1930年,平均仅为35岁,解放后逐渐增长,现已超过70岁。 1997年,武汉市居民平均寿命74.47,男72,女76.98%。但是,知识分子的寿命令人堪忧。上海市高职中年知识分子,75% 处于 亚健康 状态。北京中关村,科技产业精英分子人均寿命仅53.34岁。某医学院102名40岁以上高知,仅2人勉强属健康。

  肩负事业、家庭重任的中年人,2/3将死于心脑血管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吸烟引起肺部疾病和 糖尿病 等代谢障碍病,过劳,只有1/10安享天年。

  这些精英们常受五病综合症的折磨,即:肥胖、高脂血症、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和 中风 。

  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预计本世纪末, 将有1.32亿,占总人口10.5% ,为老年型国家,2040年3.74亿,占24.48%,那时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因此 衰老 机制的研究及老年医疗服务是下个世纪医学科学的重点。

在衰老机制的研究中,特别强调扩大“寿命三角”的面积。

寿命三角底边为遗传,两边为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如图:

 

行   

为        环

生           

   活               

         方                    境

     式                       

          遗传(衰老基因的研究)    

 

  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美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重点为老年性痴呆(Alzheimer氏病,也称原发性痴呆)及骨质疏松,除了在临床探索治疗方法外, 在基础研究方面也深入到分子医学的水平。我国老年人中患痴呆者不在少数,但其病因与欧美国家不同。在欧美国家 老年性痴呆 以Alzheimer氏病多,而在我国(日本也然) 则以多梗塞痴呆(Multi-infarct dememtia,也称血管性痴呆)为多。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多,多梗塞性痴呆是脑血管病的后果。此外,一些退行 性病 变也应列为下世纪研究的重点,这包括 糖尿病 、帕金森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著名的海弗里克极限就证明了生物(也包括人)绝不可能长生不老。医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延长寿命,必须注意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英国老年医学会有名的座右铭是:“Add life to year, not  year  to  life”翻译为“在年龄上加活力,不在生命上加年份”,我国一句成语“寿而康”就充分表达了这种观念。具体到医疗服务上就应尽量做到减轻痛苦及保持功能。例如,老年人常见的股骨颈骨折,提倡尽可能进行手术治疗( 内固定或置换人工股骨头)。即使手术冒一定风险,还是值得。 对患绝症而又极度痛苦的老人,就是采用“DNR”(不作复苏)。到下一世纪,安乐死也将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遗传在衰老作用的研究已进入分子、基因水平,人们正在寻找类似“邱吉尔基因”的基因。美国一位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与衰老有关的基因,这篇论文有四家杂志争取刊登,最后以投标方式,“Cell”杂志用137000美元取得了刊登这篇论文的权利。《Nature》杂志最近报道,日本国立精神、神经中心锅岛阳―和黑尾诚科研小组发现抑制老化的遗传基因,命名为Clotho(生命之神),它可能通过激素等控制老化过程。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