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反向疫苗学

互联网

3813
反向疫苗学
 
    在基因组学的时代科学家能够改变疫苗研制的程序。一个新的利用基因组学研制疫苗的方法,现时称作“反(逆)向疫苗工程(学)”,曾首次用于解决B群脑膜炎球菌(MenB)疫苗的开发。
 
    开发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最显而易见的途径是利用它的荚膜多糖。可惜此法对B群菌株无效。因为MenB的荚膜多糖与人体内广泛存在的碳水化合物[a(2,8)N-乙酰神经氨糖酸或聚唾液酸]相同,对人来说属自身抗原并且是很弱的免疫原。再者,使用这种多糖疫苗可引起自身抗体(Finne等,1987;Hayrinen,1995)。另一个研发疫苗的途径是基于位于外膜小泡(outermenl―branevesicle,OMV)中的表面暴露蛋白。这种疫苗可以在血清中产生杀菌抗体反应,并且在临床试验中可以保护正在发展成脑膜炎的患者(Tappero等,1999)。但是这种疫苗的使用受到其主要抗原蛋白序列变异的限制,因此只能保护序列同源的菌株,特别是那些5岁以下的患者(Poolman,1995)。
 
    为了绕开这些问题,Chiron(凯龙)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基因组途径研发疫苗的方法,将在本书其他章节中详述。
 
    简言之,Chiron科学家用与基因组研究所(the lnstitute for Genomicresearch,TIGR;Washington,DC)合作测定的基因组序列来推断出600个可能的表面抗原。其中有350个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纯化,并在小鼠模型中进行了产生杀菌抗体能力分析。其中一些抗原具有诱发作用于绝大多数临床分离菌株的很强的杀菌能力,目前正在进行人体评估。
 
    随着MenB疫苗研制的成功,目前正在用反向疫苗学途径进行研发的其他疫苗还有肺炎链球菌(Wizemann等,2001)、缺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Tettelin等,200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Etz等,2002)、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Ross等,200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Montigiani等,2002)和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Smooker等,2000)。
 
    最近反向疫苗学的研究思路也已开始应用到病毒上去,所有的编码蛋白被看做是一种潜在的抗原。对HIV的早期蛋白如Tat、Rev、Poi等的研究出现了可喜的结果,显示这种途径在向艾滋病(AIDS)作斗争中可能提供新的有用的武器(Osterhaus等,1999;Cafaro等,2000;Pauza等,2000)。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