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输血与疑难配血
互联网
1416
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常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在化疗和放疗之后,病人常因骨髓抑制引起严重的出血和感染,手术也可引起严重出血,此时输血是最好的支持治疗手段。恶性实体瘤患者约半数并发贫血,尤其在疾病进展期广泛转移时贫血表现更为明显,导致贫血的因素较多,主要是慢性贫血。肿瘤患者的输血与疑难配血
一、贫血的原因
1.失血 恶性肿瘤病人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失血,常见于胃肠道和妇科肿瘤。肿瘤组织坏死,或病变累及管腔或邻近血管,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为咯血、呕血、尿血、阴道出血及实质脏器出血。一些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常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就诊。
2.骨髓浸润 肿瘤细胞广泛转移到正常骨髓后,破坏了造血微环境,抑制了造血细胞,使红系造血减少而出现贫血。
3.红细胞破坏增多 肿瘤广泛转移时,在微循环中可形成微血栓或/和瘤细胞栓,红细胞通过时蒙受机械性损伤而破碎,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其发生机理:①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促血小板聚集物质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物质;②瘤细胞相关抗原的免疫复合物还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生成减少,促进了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③转移的癌瘤细胞可直接粘附于血管内膜损伤部位,形成瘤细胞栓。
4.造血物质缺乏 肿瘤患者因失血而出现缺铁,由于进食减少,肿瘤增殖造成消耗增多,可出现因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生成减少。
5.其他因素 胸腺瘤患者约7%可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患者由于血浆球蛋白增多,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血管内;巨大肿瘤或伴有巨脾的病人,可致红细胞滞留其中,为维持工常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细胞外液进入血循环。以上情况都可造成稀释性贫血。此外,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后,亦可造成骨髓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发生治疗相关性贫血。
二、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1.血红蛋白低于60g/L 恶性肿瘤患者所致贫血的治疗主要是抗癌治疗,辅以补充缺乏的造血物质,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红细胞。
2.输血次数 多次输血可输入某些病毒,产生抗HLA抗体,从而出现热原性输血反应,
输入的血小板遭破坏,为超量化疗后的骨髓移植来困难。因此仅疾病晚期病情严重,为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或并发感染、出血等,才需要输血,一般给浓缩红细胞,以少量为宜。
3.慎用血细胞制品粒细胞减少症常见于恶性肿瘤侵犯骨髓或由于大剂量化疗、放疗造成的骨髓抑制、一般不宜输注粒细胞,应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或粒单集落刺激因子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4.输血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表明输血能降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T4/T8)的比例,降低吞噬细胞对炎性刺激的反应,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前列腺素E增加。
三.输血与肿瘤复发
输血诱发的免疫抑制,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己获得多数学者的认同。1981年,Gntt首先提出肿瘤抗原在许多方面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相似,输血有可能像作用于移植器官那样作用于肿瘤组织,有利于肿瘤组织在体内的存活。此后,越来越多的动物实和临床研究提示输血有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预后不利。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则表明输血并不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强调输血与不良预后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有人认为肿瘤患者的某些不良预后因素常与输血并存,这些因素包括年龄、肿瘤大小和形态、肿瘤分期、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等。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将输血的肿瘤患者不良预后完全归因于输血不尽合理。虽然这一问题尚末最后定论,但迄今极少有输血对肿瘤患者长期存活有益的报道。因此,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尤其在手术前后不宜输注“安慰血”。当有必要输血时,应正确开展成分输血,最好输注少白细胞的血液制品。
血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相互作用。许多学者认为这种作用可以诱发受血者的免疫抑制及由此而产生的肿瘤易于复发。但是,输血引起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至今尚缺乏无可辩驳的证据。其作用机制仍在争论之中。多数人认为输血对受血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种机制加以解释。综合文献报道,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②封闭性抗体;③血浆抑制因子;④克隆缺失(Cneepetin);⑤抗独特型抗体(ntiitypintiy);⑥抑制性淋巴细胞等。
在上述观点中,有些观点可以解释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对器宫移植的有益作用,但难以解释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目前多数人赞同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是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输入异体血引起免疫调节因子的改变,其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介素-2(IL-2)发挥了重要作用。PGE2是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具有强烈的免疫抑制作用。输血后单核细胞产生PGE2增加,减少巨噬细胞Ⅱ类抗原的表达和递呈功能,同时抑制IL-2的产生,降低靶细胞对IL-2的反应性。而IL-2主要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它参与B细胞的激活、增殖以及细胞毒T细胞的生成。输血后TH细胞产生IL-2减少,导致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减少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功能不全。也就是说,pGE2和IL-2都是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剂。pGE2提供强有力的免疫抑制信号,而IL-2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输血后前者功能增强,后者功能降低,势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一、贫血的原因
1.失血 恶性肿瘤病人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失血,常见于胃肠道和妇科肿瘤。肿瘤组织坏死,或病变累及管腔或邻近血管,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为咯血、呕血、尿血、阴道出血及实质脏器出血。一些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常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就诊。
2.骨髓浸润 肿瘤细胞广泛转移到正常骨髓后,破坏了造血微环境,抑制了造血细胞,使红系造血减少而出现贫血。
3.红细胞破坏增多 肿瘤广泛转移时,在微循环中可形成微血栓或/和瘤细胞栓,红细胞通过时蒙受机械性损伤而破碎,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其发生机理:①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促血小板聚集物质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物质;②瘤细胞相关抗原的免疫复合物还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生成减少,促进了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③转移的癌瘤细胞可直接粘附于血管内膜损伤部位,形成瘤细胞栓。
4.造血物质缺乏 肿瘤患者因失血而出现缺铁,由于进食减少,肿瘤增殖造成消耗增多,可出现因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生成减少。
5.其他因素 胸腺瘤患者约7%可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患者由于血浆球蛋白增多,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血管内;巨大肿瘤或伴有巨脾的病人,可致红细胞滞留其中,为维持工常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细胞外液进入血循环。以上情况都可造成稀释性贫血。此外,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后,亦可造成骨髓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发生治疗相关性贫血。
二、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1.血红蛋白低于60g/L 恶性肿瘤患者所致贫血的治疗主要是抗癌治疗,辅以补充缺乏的造血物质,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红细胞。
2.输血次数 多次输血可输入某些病毒,产生抗HLA抗体,从而出现热原性输血反应,
输入的血小板遭破坏,为超量化疗后的骨髓移植来困难。因此仅疾病晚期病情严重,为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或并发感染、出血等,才需要输血,一般给浓缩红细胞,以少量为宜。
3.慎用血细胞制品粒细胞减少症常见于恶性肿瘤侵犯骨髓或由于大剂量化疗、放疗造成的骨髓抑制、一般不宜输注粒细胞,应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或粒单集落刺激因子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4.输血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表明输血能降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T4/T8)的比例,降低吞噬细胞对炎性刺激的反应,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前列腺素E增加。
三.输血与肿瘤复发
输血诱发的免疫抑制,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己获得多数学者的认同。1981年,Gntt首先提出肿瘤抗原在许多方面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相似,输血有可能像作用于移植器官那样作用于肿瘤组织,有利于肿瘤组织在体内的存活。此后,越来越多的动物实和临床研究提示输血有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预后不利。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则表明输血并不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强调输血与不良预后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有人认为肿瘤患者的某些不良预后因素常与输血并存,这些因素包括年龄、肿瘤大小和形态、肿瘤分期、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等。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将输血的肿瘤患者不良预后完全归因于输血不尽合理。虽然这一问题尚末最后定论,但迄今极少有输血对肿瘤患者长期存活有益的报道。因此,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尤其在手术前后不宜输注“安慰血”。当有必要输血时,应正确开展成分输血,最好输注少白细胞的血液制品。
血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相互作用。许多学者认为这种作用可以诱发受血者的免疫抑制及由此而产生的肿瘤易于复发。但是,输血引起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至今尚缺乏无可辩驳的证据。其作用机制仍在争论之中。多数人认为输血对受血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种机制加以解释。综合文献报道,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②封闭性抗体;③血浆抑制因子;④克隆缺失(Cneepetin);⑤抗独特型抗体(ntiitypintiy);⑥抑制性淋巴细胞等。
在上述观点中,有些观点可以解释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对器宫移植的有益作用,但难以解释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目前多数人赞同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是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输入异体血引起免疫调节因子的改变,其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介素-2(IL-2)发挥了重要作用。PGE2是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具有强烈的免疫抑制作用。输血后单核细胞产生PGE2增加,减少巨噬细胞Ⅱ类抗原的表达和递呈功能,同时抑制IL-2的产生,降低靶细胞对IL-2的反应性。而IL-2主要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它参与B细胞的激活、增殖以及细胞毒T细胞的生成。输血后TH细胞产生IL-2减少,导致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减少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功能不全。也就是说,pGE2和IL-2都是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剂。pGE2提供强有力的免疫抑制信号,而IL-2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输血后前者功能增强,后者功能降低,势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