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互联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十年来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多部法规与条例,医院的质量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主要组成科室,检验报告的准确与否不仅仅是差与错的问题,是医疗事故举证倒置中鉴定有关事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每个环节的管理必须规范、系统、科学。现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阐述如下。
1.申请单填写不规范
从20 世纪50 年代至今检验方法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发展为半自动化、自动化操作,由于检测项目扩增,出现了新旧项目用语或代号表达混乱,书写潦草,难以辨认,核对困难。申请日期有时不准确,时间观念不严谨,滥用“急”字,为提前获得检验报告随意写“急”,有时造成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工作不和谐,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愉快。检验申请单填写内容过于简单、笼统,例如诊断一栏经常不填写或者每次检测总是写已确诊的病名,提供给检验人员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几乎为零。
对策:建议管理部门重新整理、编制、印发检测项目的标准用语,以及系列项目的组合,各医院根据业务特色对个别项目组合可略做增减,形成相对固定的检测系列。建议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相互沟通,了解开展的检验项目,规范申请用语及代号,书写工整,日期准确,少用或慎用“急诊”化验单,让“急诊”化验真正用于急诊患者,用于绿色通道,给检验人员一个宽松的工作程序,建立和谐的科室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改进检验申请单内容,供检验人员参考,以便做好标本分析中的质量管理。检验申请单除填写临床诊断一栏外,还应填写病例摘要一栏,扼要说明本次检验的原因,填写初检、复检一栏,供检验人员对可疑结果前后比对,及时纠正。目的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检验单双方同时掌握患者的临床症状或治疗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标本采集不规范
科室质量管理的前提首先是标本采集合格的管理。日常工作中除小部分标本是检验人员采集外,大部分血液、胸腹水、咽拭子、伤口分泌物等标本分别由临床医生或护士采集,痰、尿、粪标本由患者自己留取。显性不合格标本每日可见,例如标本量少,达不到实验要求,重新采取延误了检测时间。有时标本量又过多,例如血液采集超量,造成患者资源损耗。隐性不合格标本尤为突出,标本不能按实验要求留取。例如标本离体至实验开始放置时间没有进行严格控制等,造成有些检验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差异。
对策:做好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单方面强调检验科无法实现。各临床科室要从护士队伍中培养1~2 名“标本采集师”,负责本科室各种实验标本的正确采取,正确保存,正确运送,最后清点当日检验报告单,减少对患者的标本采集次数,减少针刺疼痛,防止患者生命成分不必要的浪费,做到人性化服务,使不合格标本杜绝在实验室外。同时在标本分析中或标本分析后发现特殊异常结果及时与“标本采集师”联系,避免由于申请医生手术、出诊等暂时离开科室造成检验报告反馈接听迟缓或无人管理的现象。并邀请他们不定期参加有关检验的学术会议,了解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协助临床医生准确选择检测项目,并用循证医学的模式指导检验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真正做到检验与临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