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与病人、临床的关系是检验工作的“重头戏”

互联网

551
□本报记者王璐张思玮通讯员张献怀

科主任简介:

于勇: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科主任,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进行创(烧)伤感染,医院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宏观量化关系的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获军内外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创伤致肠道细菌移位与内源性感染的实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专利一项。现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微生物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专业委员会病原分会委员,《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编委,《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编委。

《科学时报》:担任科主任之前,你一直从事烧伤研究工作,工作发生转化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触?

于勇:以前主要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工作,5年前开始接触医学领域。我体会比较深的是从事基础研究大部分时间是进行课题研究,属于探索性的工作,而科更多的属于技术工作,要求的是方法的稳定,结果的准确。

目前,领域的经典方法越来越成熟,仪器设备,试剂的精密度,灵敏度也越来越高。相对基础研究来说,我们科室工作主要是重复性工作,在科研上的投入相对较少。因为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报告,以满足临床诊治的需求,从而更好为病人服务。当然,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也是科的工作内容之一。

随着科仪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生化专业,临专业可以实现快捷,简便,大批量完成标本测。不过,与之相比,细菌测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目前还无法实现大批量标本的自动化测。在免疫专业,一些传染病测技术发展较快,从早期的金标法,酶联法发展到现在的化学发光法,从定性测发展到定量测,测精度越来越高。但也来一些问题,如一些传染病测结果处在判定界值附近(常说的灰区),就需要采用不同方法来证,以确保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现在虽然各种设备的测灵敏度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许多标本的测还要依赖人工测来确保结果的准确。以血常规为例,虽然血液分析仪的测技术日臻完善,但其对血液中异常成分和异常血细胞的识别能力远远弱于技术人员的识别能力,目前,所有医院的科均依赖于人工镜相当一部分标本来确保血常规测的准确。因此,一定要重视科的人工测。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