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口服抗凝药的实验室监测

互联网

1798

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有卞丙酮香豆素(warfarin,华法令)和新抗凝(sintrom)两种。鉴于药物用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用药必须要求个体化。既要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又要防止出血,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实验室监测。服药初期1-2周内每天监测1次,并调整用药剂量;稳定后可1-2周以至1个月监测1次。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测定是最常用的,也是口服抗凝药的首选监测指标。PT是综合反映因子Ⅶ、Ⅹ、Ⅴ、Ⅱ、Ⅰ含量及活性的化验项目,报告方式包括四项:

1.直接报告患者及正常对照的PT秒数,参考值为11-14s,口服华法令之后,PT的预期值以约为参考值的2倍,即30s左右为度;

2.报告凝血酶原活动度(PA%),其参考值为80%-120%,减低到40%有出血倾向;

3.报告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rothrombintimeratio,PR),PR=病人PT(s)/正常对照PT(s),其参考值为1±0.15.当患者PT值延长达正常对照2倍时,PR值约增至“2”;

4.报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INR=PR的ISI次方(ISI:internationalsensetivityindex,国际敏感指数);INR的参考值一般为0.8-1.5.不同情况下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最佳抗凝强度时INR的范围:(1)术前两周或术中口服抗凝药,INR为1.5-3.0;(2)原发或继发静脉血栓的预防,INR为2-3;(3)活动性静脉血栓、肺梗塞、复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INR为2-4;(4)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心脏换瓣术后,INR为3-4.5.

1985年WHO规定,在PT测定时必须报告INR值,同年ICSH和ICTH也均指出“今后医学科学论文如其PT值仅以‘s’、‘比值’和‘活动度’等来报告而不提供其INR值,将不予接受。”因此,在报告口服抗凝药治疗过程中监测PT时,必须报告INR值和ISI值。

但应注意的是INR不适用于口服抗凝药初期的病人血浆监测。根据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机理我们可以得知,口服抗凝药以后,PT的延长主要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水平和活性下降引起的。由于这三种凝血因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不同,所以口服抗凝药初期同口服抗凝药稳定后,这些因子下降在PT延长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口服抗凝药初期,尤其在开始的2-5d,PT的延长主要是Ⅶ因子水平下降所引起的,其中Ⅹ因子的水平下降也起一定的作用。因为ISI不仅是单独针对Ⅶ因子,而是针对Ⅱ、Ⅶ、Ⅹ三因子综合水平而言,如果不同凝血质对Ⅶ因子的敏感性不同,那么用它们测同一血浆,各自换算出的INR就会不同,产生差异,没有可比性。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