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
互联网
正常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病例极少。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纤维蛋白原。男、女两性均能发生,但以男婴为多见,患婴出生时,半数出现脐带出血。其血液凝固缓慢或只有部分凝固。
继发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所致。如胎盘早剥,分娩时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血中纤维蛋白溶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了体内原有的纤维蛋白原,使其含量减少。有时可降至0.5g/L以下。
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此类疾病还常伴有凝血酶原及第七因子缺乏,往往是病情严重的先兆。
此外,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
2.纤维蛋白原增加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感染:如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等。
(2)无菌炎症:如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
(3)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也可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
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分子的一个多肽上出现了一个异常的氨基酸,临床上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