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质控干预

互联网

612
<center>  </center>

[关键词] 标本采集;质控;干预

  实验室质量控制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阶段。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而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尽管已有很多检验界专家从不同角度撰文强调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很多医院也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但往往还较少落到实处,原因可能是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  建立标本采集质控的必要性

 

 

  检验科检验项目的多样性和繁杂性是其他医技科室无法比拟的,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其他医技部门的医生与患者是直接接触的,检查出来的结果在仪器设备良好的情况下是很客观的;而检验人员与检验的对象(标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并且检测出来的结果除了部分定性以外,很多都是定量,因此很容易造成检测结果的失控。而医生和护士是标本的采集者,我们对标本采集的质控实际上就是对实施采集标本的医护人员的“质控”。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医生和护士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有一定的“随意性”,表现在抽血量不准,如血沉、凝血功能的检测;抽血的部位不准确,如一侧输液同侧或对侧肢体抽血;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血中有气泡等等。我们难以发现的也许更多了,如采集标本的部位消毒不好、做空气培养时培养基暴露的时间不足或不充分、标本送检不及时、抽血的体位不正确等等。2003年至2004年不合格标本统计见表1,其实以上的不正确操作确确实实影响了实验结果,而我们检验人员却一无所知。我们的室内室间质控做得再好,对于患者的标本结果未必就“真实”,这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危害。这个危害�直困扰着检验界,因此,检验人员,至少是有较系统检验知识的人员介入临床对医生和护士进行适当“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表1  2001年至2002年不合标本统计(略)

 

 

  2  建立“干预”制度的可行性

 

 

  这里所说的“干预”,是指除特殊标本如骨髓、前列腺液和生殖道分泌物等由专科医生采集外,其余标本均由具有较丰富检验知识的人员采集。目前可行的方法是在临床各科护理人员当中挑选3名~4名工作3年以上,具有较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检验知识的强化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专司标本采集、标本送检和网上传送医嘱,兼顾部分护理任务,并且对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有关检验问题作出回答或一般解释,或者对临床医护人员与检验有关的医疗活动进行监督,她们在各科应是基本固定的人员,她们的业务归护理部和检验科双重指导,由检验科定期培训和考试,能上能下。她们的待遇应较一般护理人员从优。这样做了,就可保证绝大部分的标本正确采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有了基本保障,也避免了因护理人员素质的差异和新人的不断加入而造成标本采集的不稳定性,这是一所高层次医院的要求。

  3  建立“干预”制度的意义

 

 

  建立“干预”制度,是科学、严谨治院的新举措,当然会有困难和阻力,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有利的:它可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尤其在新的医疗制度下;它架起了临床科与检验科的桥梁,更利于双方沟通和专业知识的提高,特别符合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医院;它在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医院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了常发生的网上医嘱与检验标本运送脱节的状况,减轻和减少了检验科的工作量和对检验科的干扰;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使她们专心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亦可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

  参考文献:

  [1]  汪建国.实验室标本的采集及其影响因素[J].江西医学检验,2005,23(1):7626.

  (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柳州市中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