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输血知识讲座

互联网

479
<center>  </center>

输血是临床医学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正常人的血量相对恒定,约占体重的7~8%,如果健康人一次失血不起过全血量的10%,所失的血浆和无机盐可以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而得到补充;血浆蛋白也可以一天内得到恢复。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较慢,一般需3~4周。如果一次失血起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碍,此时就需要输血。输血原则上应输同型血,并作交叉配血试验,无红细胞凝集现象方可进行。输血的途径一般采用静脉输血。抢救重症低血压时,较少量的动脉输血能迅速使血压升高。骨髓内输血仅用于垂危小儿。
    输血的治疗作用除了用以补给血量,维持血容量,提高血压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的措施外,还可供给具有带氧能力的红细胞以纠正因红细胞减少或其带氧能力降低所导致的急性缺氧症;补充各种凝血因子以纠正某些病人血液凝固障碍。因此根据病人因不同,输血治疗的具体目的不同而可采取不同种类的输血方式。如急性大失血,引起血压下降时,则应输全血。严重贫血者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而总血量不一定少,故最好输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患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主要是血浆减少,最好输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对某些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则可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浆以增强凝血能力促进止血。
    一、自体输血
    按常规,临床中手术病人用血一般是靠异体输血。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命质量的“苛求”,一种新的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已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悄然兴起。它不仅可以缓解血源紧张的问题,而且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输血风险。
    好处:自体输血最安全
    自体输血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自体输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液贮存或收集起来,留在手术或需要时再输入体内。由于人体的血液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抽取少量血后,体内会很快生长出来,况且平时就有一部分血液贮备在组织器官内,所以不会影响健康。对于需要手术输血的患者而言,自体输血最为安全,它可以防止与输血相关的传染病和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发生输异体血的差错事故;稀有血型或特殊患者(IgM缺乏等)更宜自身输血;适量多次的自身采血可刺激血液再生,使术后患者造血加快,又可缓解血源紧张,节省费用等。

 

    提倡:首先考虑自体输血
    据了解,由于受到病毒学、相关检测手段等发展的限制,输血感染不可能完全杜绝。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12亿,占总人口9%,丙肝病毒携带者0.4亿,占总人口3%,艾滋病感染者也不断增加,输血是以上三种疾病重要的传播途径。为此医学专家呼吁,必须输血时应首先考虑自体输血。据介绍,短期内择期手术的自体输血可以在所选择的医院抽取后冷藏,也可以到血液中心保存。为了防止意外事故,也可预先储存,自己给自己输血,自体血采用冷藏技术可以无限期储存。
    二、全血输血
    输血的传统观念是输全血,随着现代输血观念的更新,全血输注已逐渐被屏弃,其原因是:
    (1)全血不全:所谓全血是采血后立刻与抗凝保存液混匀,并尽快放入4C保存的一种血液。离体全血的保存液和保存条件都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根本未考虑4C条件对白细胞、血小板和不稳定凝血因子的保存作用。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短命细胞,很难保存,而血小板需要在22C+-2C条件下震荡保存。因此,在4C保存全血的条件下,中性粒细胞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8小时;血小板在12小时丧失大部分活性,24小时后丧失全部活性;不稳定凝血因子VIII和V在24小时至72小时活性丧失50%。由此可见全血成分全的观点并不正确。

 


   (2)全血输血疗效差:全血输注不可能提供有效剂量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粒细胞有效输注量每次至少1.0-3.0×1010,血小板每个治疗剂量达2.5×1011),虽可有效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但受血浆容量的限制,其疗效也不足同容量红细胞的一半。
    (3)输全血反应多、不安全:全血致同种免疫反应的可能性大;全血输入量大,易导致循环超负荷;全血中含柠檬酸钠、乳酸、氨和钾量多,加重患者代谢负担;全血中白细胞是血源性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物。
    关于输新鲜全血好,并认为越新鲜越好的观点也是不符和现代输血观念的。因为何谓新鲜血目前尚无公认的界定,是指采集后保存3天还是1天的血?对红细胞而言,有效保存期内的其输注疗效都可保证,对白细胞和血小板而言,即使保存1天的血其活性已全部丧失,绝非称得上“新鲜”。即使采集的全血立刻输给病人,因白细胞和血小板含量太少,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目的,而且输血反应多、不安全,现代无偿鲜血和严格的检验制度也不可能做到采集后立刻输注给病人。
在现代输血中,全血输血主要用于既需要补充红细胞,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主要适应症是消化道大出血或其他原因的急性大出血,即使对这部分病人也只是输用一定量的全血,而另一部分则依靠输注红细胞、白蛋白以及其他胶体和晶体液补充。对于包括全血细胞减少在内的血液病以及其他原因的贫血病人均不需要输全血。
 

    目前在发达国家,全血输血所占全部输血的比例不足5%,而国内还有不少落后地区和单位仍以输全血为主,随着临床医师输血水平的提高,全血输血将逐步减少。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