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科感染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之一。检验科检验的标本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这些带有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很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甚至交叉感染,并导致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因此,加强医院检验科的感染管理十分重要。
1 存在问题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监控力度不够近年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已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医院内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但是,各级医院普遍重视的是临床一线科室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治,对于检验科等医技科室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支持,监控力度不够,检验科人员很少参与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和学习。检验科内预防感染的措施不健全,对突发事件如血液和体液的飞溅污染、细菌分离鉴定时的污染等缺乏明确的处理制度。
1.2 检验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淡薄 许多检验人员并没有得到与检验专业水平相适应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的教育学习机会,多年养成的习惯使一些检验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有关规定无法适应。为了操作方便,有些人员既不重视自我防护,也不重视对患者的保护,在操作过程中不按检验科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办。例如:在工作时不戴口罩和帽子;在接触传染性标本时不戴手套和防护眼镜;工作中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在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吸烟或穿着工作服进人生活区等。
1.3 实验室设置不合理,防护设施不全有些检验科由于用房分配不足,造成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不能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甚至工作区和生活区在同一区间。检验科没有配备紫外线灯或者数量不足达不到消毒效果;隔离衣、防护眼镜配备不足;洗手设备不能预防交叉感染。
1.4 执行感染管理规范不严格,增加感染因素 检测后的废弃标本随意放置;受污染的台面或地面不及时消毒;不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检验用具使用后随意丢弃,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各类标本在试管或其他容器中未盖严即直接离心或振荡操作,造成液体标本外溢污染离心机;检验人员未按要求洗手或对手消毒。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机会。
2 管理对策
2、1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力度 健全完善检验科消毒管理和预防感染制度。科主任应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和落实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新职工或实习生、进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时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和检验科规章制度的学习,定期组织考试,监督执行。
2.2 加强自身防护,强调“标准预防” 对检验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在工作区严禁摆放个人物品,严禁将食物、书籍、报纸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人工作区。检验人员接触所有标本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工作时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认真执行洗手规则。工作结束后,严格地进行手消毒。建立检验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2.3 严格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2.3.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采血小枕上覆盖卫生纸巾,每采血一人后揭去一张。无菌棉签、棉球、纱布等开启后使用时间为4 h,未用完的重新灭菌。
2.3.2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使用后的一次性检验用品、注射器等经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内扎紧,由专人回收,集中送焚烧处理。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各种废弃标本、所用培养基均应高压灭菌后装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内,集中回收统一送焚烧。采血针头必须用黄色利器盒盛装。各类垃圾回收要做好记录工作。
2. 3.3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1 h/日。各种物体表面在每天上班前和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3.4 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 定期对微量加样器、电子移液器、显微镜等检验用具及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等办公用品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3.5 检验报告单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 电脑打印报告单,申请单和报告单分开,解决了检验报告单消毒的问题。
如无条件打印,则检验报告单提倡用微波炉消毒。
2.3.6 废液处理 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在桶内加入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由专人倒入下水道,医院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需进行离心或振荡操作的标本应将试管或容器盖严,以免标本液体外溢。离心机内部应定期消毒。
3 小结
检验科作为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采取上述管理对策,严格检验操作规程,执行消毒管理规范,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自身与交叉感染,是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有效的必要的措施,可最大限度地保障检验人员和病人的安全与健康。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