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考考你的判断力:2篇关于microRNA的文章,是不是简单重复?
丁香园论坛
910
2篇文章,美国人做的。
1.The Oncogenic microRNA-27a Targets Genes That Regulate Specificity Prote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 G2-M Checkpoint in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s。
2.Oncogenic microRNA-27a is a target for anticancer agent methyl 2-cyano-3,11-dioxo-18b-olean-1,12-dien-30-oate in colon cancer cells。
个人认为这就是一稿双投,第二篇文章其实就是在第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药物,并且换了一个细胞系,但是他在文中提出其实在第一篇文章中的231细胞也能重复出来。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分从优。
1.The Oncogenic microRNA-27a Targets Genes That Regulate Specificity Prote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 G2-M Checkpoint in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s。
2.Oncogenic microRNA-27a is a target for anticancer agent methyl 2-cyano-3,11-dioxo-18b-olean-1,12-dien-30-oate in colon cancer cells。
个人认为这就是一稿双投,第二篇文章其实就是在第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药物,并且换了一个细胞系,但是他在文中提出其实在第一篇文章中的231细胞也能重复出来。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分从优。
我的意见是:意义不是太大,因为没有发现新的东西,也没有新的观点。
同一种idea,在不同的生物物种间进行试验,不能算是创新,但也算不上一稿两投。
同一种idea,在不同的生物物种间进行试验,不能算是创新,但也算不上一稿两投。
根据自己体会说说2篇文章的共同点(或者说是文章的处理优化之处):贴一张文章的实验技术图,标记红色的表示已经清楚的,标记蓝色的表示他的新的东西,而不连续的地方表示还没有完全清楚的地方。而第二篇文章就是在第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药(甘草次酸),而整个通路是一致的。其实验的结果大多数也是一致的,就是第二个实验是在结肠癌细胞株上做的。我认为这样又一稿多投之嫌,再说2篇文章的期刊影响因子都不低。怎么第二篇会被Int J cancer接收呢?如果这篇文章是中国人做的,还会接受吗?
老外都很擅长于跟杂志的编辑们进行沟通,自己解释一下实验中的问题,甚至连审稿人的尖锐意见也可以通过沟通而得以消除,他们还敢于据理力争,这是我们所不敢也似乎很难做到的。我们经常被告诫:要严格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有可能被接受。这样以来,形成了一种讨好审稿人的风气。
我认为不能说是一稿两投,第二篇加上甘草次酸一下就提升了文章的意义和应用潜质。虽然再我们看来它只是加了一个物质,方法和思路都简单,但是筛选这个物质是一个工作量挺大的内容。
使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对象,研究指标也一样,。这也算一稿双投?好像这样的文章蛮多的哦。特别是国内,。。
个人认为还算不上一稿双投,第2篇文章相比之下创新性可能是逊色一些,但毕竟第2篇文章在第1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药物,正如dingsl战友所言,筛选药物往往比后续实验的工作量还要大,此外关于换了一个细胞系,即便该药物在这两种细胞系上的作用是一致的,作者的贡献也应得到认可,至少他提示给后来人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仅靠第1篇还不够.
这个很难说了,尤其是不同的杂志,你硬要给它一个一稿两投的帽子别人也不会撤刊的,呵呵。
其实就是让大家探讨一下文章应该怎么写,怎么做会事半功倍?毕竟人家4、5分杂志的编委也应该不是水货,不像中国一个样,好多所谓的博导,教授都是水货,科研水平连研究生都不如这句话是不过分的。
这2篇文章我是慢慢品了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细看了的?从整个实验设计来说,其主要是在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的一片paper,也就是说做文章,特别是做小文章不是非得去找个什么新的东西才算创新,而是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或者研究点去观察,其实有一些内在的联系,在这个联系的基础上你用实验区证明了,那你的文章也就出来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这个贴的目的是让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所做的实验的内在以及外在联系,或许这样你的文章能够提升IF不少。我没有强迫的说肯定是一稿双投?只是作为论坛大家讨论一下,毕竟这样大家可以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祝大家实验顺利!
这2篇文章我是慢慢品了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细看了的?从整个实验设计来说,其主要是在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的一片paper,也就是说做文章,特别是做小文章不是非得去找个什么新的东西才算创新,而是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或者研究点去观察,其实有一些内在的联系,在这个联系的基础上你用实验区证明了,那你的文章也就出来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这个贴的目的是让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所做的实验的内在以及外在联系,或许这样你的文章能够提升IF不少。我没有强迫的说肯定是一稿双投?只是作为论坛大家讨论一下,毕竟这样大家可以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祝大家实验顺利!
因本人是学药理的,从药理角度评价一下第二篇文章,它的侧重点是那个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的阐述,研究一个潜在药物,当然得从它的机制着手,巧了它恰恰作用于第一篇文章中阐明的通路(或者是那个实验室因这个通路做的多,故筛选了一个这样的化合物,工作量确实是非常大,相信筛过药的同志们深有体会),继续研究验证,方法肯定差不多。我们做药理的,并不一定非要有创新的机制,阐明一个化合物对各种细胞,或在动物体内的可能作用机制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机制多数是经过验证的,应用于人身上相对比较安全的通路,这样才有可能有走上临床,成为治病救人的新药的希望。
天涯白丁 wrote:
老外都很擅长于跟杂志的编辑们进行沟通,自己解释一下实验中的问题,甚至连审稿人的尖锐意见也可以通过沟通而得以消除,他们还敢于据理力争,这是我们所不敢也似乎很难做到的。我们经常被告诫:要严格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有可能被接受。这样以来,形成了一种讨好审稿人的风气。
其实我觉得一种思路在两种细胞系或者不同细胞来做,不能算一稿多投,因为他确实做了两个不同的试验,尽管思路一样,那也不是一稿多投。
在审稿过程中,对于编辑或审稿人提出的问题,论文作者本来就应该据理力争,不过这个据理力争不是无根据的争辩,是拿出自己已经做过的工作的铁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老外敢于据理力争,可能是因为人家确实为了这个结果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中国人不敢,有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没有很大的把握,另外曾经的作假已经让中国人的脸上变得黑暗不堪。
个人觉得,只要你对自己的试验确实有把握,确实具有可重复性,确实有自己的结果能证明自己的结论,为什么不敢据理力争,一味的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倒也罢了,可是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岂不被审稿人耻笑!
本文由丁香园论坛提供,想了解更多有用的、有意思的前沿资讯以及酷炫的实验方法的你,都可以成为师兄的好伙伴
师兄微信号:shixiong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