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细胞培养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互联网

2512

   (一)细胞培养在临床病原学诊断中应用
  临床上多种病原 生物 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胞内寄生的细菌、原虫等的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是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完成的,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新近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就是通过细胞培养发现的。临床应用微量全血培养技术诊断HIV的感染,已用于儿童HIV垂直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可疑感染者的确认。
  1. 病毒的分离的常用细胞
  对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从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致病性病毒。由于病毒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对病毒的分离培养必须选用敏感的细胞,包括动物、鸡胚和细胞培养。目前最被广泛采用的方法就是细胞培养技术。用于病毒分离的细胞种类很多,由于不同种类病毒对细胞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首先应根据病毒的种类选择敏感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细胞的种类按其来源、染色体特征及传代次数等可分为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及传代细胞3种类型。但由于原代细胞只能传1~3代,器官来源、操作繁锁等问题使该方法应用受限,而二倍体细胞和传代细胞,由于可以长期传代、培养方便,故较为常用。
  2. 体外抗病毒药效试验
抗病毒药效测定试验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体外试验是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来观察药物的抗病毒作用。在实验中要根据药物的特性来选择病毒;根据病毒对细胞易感性选择所用细胞;观察药效指标常采用病毒致细胞病变(CPE)情况来判定药物的抗病毒效果。下面以抗呼吸道病毒药物为例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介绍药物体外抑病毒试验方法。
(二) 细胞培养在临床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肿瘤细胞端粒与端粒酶活性检测
  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含有串连重复的DNA序列,称为特殊的DNA一蛋白质端粒结构。当正常体细胞分裂时,端粒的末端均会随每次的复制被逐渐缩短,端粒的定长可能与正常细胞的有限分裂代数(约50代左右)有关,待端粒结构缩短至最后时,细胞即不再能分裂,这从整体上也限制了机体寿命的长短。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中的某些种系,很多肿瘤细胞等获得了不死性,说明它们具有延长端粒的性能,能将新生的重复序列加到染色体的末端,这就是端粒酶(telomerase)的作用。人的正常体细胞无端粒酶活性,这些酶的重新活化可能使细胞获得了无限分裂的能力,故端粒酶的活性检测,可被作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潜在标记。
  2.肿瘤细胞与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去结束生命的过程。这是保证多细胞 生物 个体正常发育、成熟和维持生理过程所必需的。现已知,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细胞内源性基因调控下的生理性死亡方式,此过程如发生障碍,不仅能成为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而且也与肿瘤的治疗和耐药性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多种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抗肿瘤药物,均可诱导肿瘤细胞逆转出现凋亡。因此,掌握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不仅可筛选抗肿瘤药物,而且可用以研究肿瘤的发生及消亡机制。
  3.肿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
  化学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临床医师普遍存在着盲目用抗癌药的情况。为提供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利用来源于手术切除或活检组织中分离的肿瘤细胞,进行抗癌药物敏感性测定,可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有效药物提供参考,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三) 细胞培养 在临床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由于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取得成功,故临床上利用造血 细胞培养 作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分析的常用方法。造血干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0.4%,可向多种定向祖细胞分化增殖,所以不同类型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慢性白血病(AML、CML)、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其造血细胞的集落分析均有一定特点,如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外周血培养几乎都无集落形成,可能与混合集落形成细胞(cfu-MIX)培养阶段发生障碍有关。另一项专门技术是用来诊断与染色体变化相关的疾病,如判定和发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的综合征。取自骨髓、外周血、绒毛膜、羊水中胎儿脱落细胞和脐血、皮肤等各种组织,使这些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使之大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并停止在分裂中期相,进一步使细胞核体积胀大,以利于进行染色体分析。染色体分析是产前诊断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外临床上更多的是用于细胞遗传学诊断并成为临床诊断白血病、判断预后和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学。(见产前诊断、遗传病实验诊断等相关章节)。
   (四)在临床实验诊断中对细胞培养技术应用的评价
  1.培养技术繁杂,需具备一定的实验条件才能开展。
  2.细胞培养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应用是不可替代的。如分离培养病毒等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
  3.细胞在体外培养,由于环境及条件的局限性,应避免将体外培养细胞的实验结果机械地看作体内同种细胞性状的必然反映。如体外筛选的抗病毒药物或抗肿瘤药物,在体外有效不等于在体内就一定有效。
  4.细胞培养技术的临床应用方兴未艾,地、市级以上的医院里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细胞培养实验室,开展对病毒、肿瘤等实验诊断工作,以体外实验结果辅助体内的各项检查。
  5.细胞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结合,在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之间互动,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诊断疾病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