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测——ELISA篇
互联网
1、双抗夹心法 针对至少2个抗原决定簇的多价抗原。首先介绍一下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就是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也叫抗原表位,理论上一个抗原决定簇能诱导产生一种单克隆抗体(可能有童鞋又要问单克隆抗体是神马东东了,以后介绍啊)。
由6-12氨基酸或碳水基团组成,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线性表位)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构象表位)组成。临床上具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多价抗原有很多,比较常见有HBsAg、AFP、HCG等大分子抗原。检测步骤也简单,就是包被、洗涤、加样、洗涤、加样、洗涤、显色。
具体说来是先将纯化的相应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再加入待测样品,若其中含有待测抗原就会与固相抗体结合,洗掉杂质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检测抗体进行反应,洗掉多于的酶标抗体后,加入底物显色,显色与否以及颜色的深浅就代表了待测抗原是否存在以及相对含量了,简单吧。
对于双抗夹心法检测大分子抗原要注意几点,
1.固相抗体和酶标检测抗体一定是分别针对待测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不然两个抗体就会为争同一个决定簇而打架,会出现假阴性的不良结果;
2.如果检测的样本是血清,就要注意风湿病患者体内内风湿因子RF这种奇葩异种抗体的存在,它能够神奇地结合固相抗体和检测抗体,造成假阳性的不良结果;
3.包被的固相抗体含量一定是高于样品中的抗原含量,不然检测到的含量会比实际含量低;
4.如果有童鞋想高端省事一些,将待测样品与酶标检测抗体同时加入固相载体,在酶标检测抗体高于样品中的待测抗原的情况下,会出现假阴性结果,这种现象书本叫钩状效应。
2、竞争法 针对小分子抗原。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大分子抗原,只是相对双抗夹心法这种强悍的策略,竞争法完全没有优势,所以竞争法只在检测小分子这个边缘地带发挥余热了。临床上主要用于T3、T4、孕酮等激素以及药物等。
检测步骤与双抗夹心法更简单,包被、洗涤、加样、洗涤、显色,少了一步加样的过程,但是设计上复杂一些,首先将纯化的相应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然后每组样本需要分两组,一组同时加入事先混匀好的酶标检测抗原和样本的混合物,一组只加入酶标记抗原,两组颜色只差便是待测抗原的含量,有点晕啊。
1、 间接法,这个是检测抗体最常用也最简单的方法。操作步骤与双抗夹心一样,只是包被是纯化的相应抗原而不是抗体了,加入样品后洗涤,再加入的酶标记抗抗体,然后显色,颜色深浅与样品中待测抗体的浓度正相关。
这个间接法的原理和步骤与双抗夹心一样一样的,为了区分就把包被抗原检测抗体叫做间接法了,以此类推,之前的双抗夹心法也可以叫做直接法,命名其实就是这么回事,规则多了就容易让人糊涂。间接法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1.酶标记抗抗体可选择性检测抗体的亚型,可用于鉴别感染时期,如果是IgM那么提示感染早期;
2.酶标抗抗体检测抗体特异性不高,容易产生假阳性,如果封闭不完全,可出现全板阳性,挺吓人的。临床上常用该方法检测抗HCV抗体、抗HEV抗体、抗CMV抗体、抗HSV抗体、抗沙眼衣原体抗体等等。
3、 竞争法,和检测抗原设计的竞争法完全一致,临床上用的不多,我仔细总结了一下两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也各具特点。
1、抗HBc抗体,检测方法与抗原相同,包被抗原之后,分两组,一组加入预先混匀的酶标抗体和待测样品,一组只加入酶标抗体,两组的显色之差可代表待测抗体的相对含量,需注意的是待测抗体与酶标抗体是同一物质;
2、抗HBe抗体检测,方法与抗原竞争法设计稍有区别,包被的抗HBe抗体后,检测也分两组,一组先加入酶标HBeAg再立即加入待测样品,一组只加酶标HBeAg,两组显色之差代表待测抗体的相对含量,这种设计中包被抗体和待测抗体是同一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混合组不是事先混匀再加入,而是先加入待测抗体后再加入酶标抗原。所有的这些复杂的注意事项确实很容易把人搞晕,但是童鞋们只需要记住一条,竞争很残酷,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这样就不会错。
最后说两句,与抗原检测不同,抗体检测的设计不是根据抗体的结构特点了,这么多种设计方法,童鞋们用的时候就会选择障碍了,掌握2个原则,
1.实验要求,如果需要特异性和准确性特别高,那肯定是双抗原夹心法,要求马马虎虎,那就间接法,如果要明确抗体类型,最好的选择就是捕获法了;
2.实验成本,与纯化抗体不一样,有时候想要获得纯化的抗原是非常困难的,更别说两种不同的纯化抗原了,所以双抗原夹心法临床上用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