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4 人体脑电图的描记
互联网
人体脑电图的描记
【目的要求】
1.学习脑电图仪的使用方法。
2.观察人体正常脑电图的波形。
【基本原理】
大脑具有自发电活动,即在安静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所具有的持续的节律性的电活动。这种电活动可从人的头皮引导并记录出来,就是脑电图。脑电图的波形按其频率和振幅的不同分为四类:α波(8—13次/s,20—100μV),β波(14—30次/s、5—20μV),θ波(4—7次/s,100—150μV)和δ波(1—3.5次/s、20—200μV)。α波是脑电图的基本节律,主要出现于枕叶和顶叶后部,在安静闭目时即出现,持续1—2s。而在睁眼、思考问题时消失,并呈现快波,此即为“α波阻断”。
由于大脑自发电活动的振幅较低,由头皮引导后必须经过放大才能记录其波形。
【实验器材】
脑电图仪或前置放大器与示波器、引导电极、导电糊、75%酒精棉球。
【方法与步骤】
1.脑电图仪的基本结构
(1)电源部分包括变压器、整流和稳压装置等部分,其作用是为放大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2)前置放大器放大低频微弱的电讯号。
(3)控制板包括三组调节旋钮。
放大倍数调节钮:分粗调和细调二档。顺时针方向转动,放大倍数增大;逆时针方向转动,放大倍数减少。
频率调节钮:主要作用是滤掉高频成分。脑电波的频率较低,而肌电等频率较高,欲获得清晰的脑电图波形,必须排除高频成分的干扰。
时间常数调节钮:时间常数的计算公式为T=RC,其大小标志着线路所完成的最低频率响应。电容器C的电容量愈大,低频讯号愈易于通过;电容量愈小,则高频讯号容易通过。所以当记录以低频慢波为主的电讯号时,需选择比较长的时间常数;反之,时间常数则以短些为宜。
(4)末级放大器主要作用是放大功率。可把前置放大器输入的电流加以放大,以推动描笔的机械运动。
(5)描记装置主要作用是将末级放大器输入的讯号记录下来。其工作原理与电流表相似,是将线圈放置于固定磁铁的磁场内。当线圈两端加有输入讯号时,就感应出一个交变磁场,且交变磁场随输入讯号的大小而变化。由此变化驱动记录器上的描记笔,记录出脑电图波形。
(6)传动装置由一同步电机带动一个转轴,以此带动记录纸。走纸速度是由一套变速齿轮来控制的,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7)导联选择脑电图波形通过头皮外的电极和导线引导进入分线盒,与仪器的导联选择开关接通。分线盒上的编号与导联选择开关一致。这样,每一对导联开关就可以任意选择两个电极连接到一支描记笔而进行记录。
(8)时标装置时标笔是时间标记,每秒钟记录一次。是由一同步电机经变速后带动凸轮来控制的。当凸轮触及接触开关时就接通一次。此时继电器工作,时标笔记录一个波形。
(9)定标装置用以标定脑电图波形的大小,它是用干电池经电阻器分压后得到所需要的定标电压。由于脑电波较为微弱,定标范围一般由10—1000μV分若干档,供选择使用。
(10)阻值测定装置用来测量电极的阻值。在脑电图仪上装有一个欧姆表,通过导联开关选择与头部各电极连接,以选择、测定各对电极的电阻
(11)电极一般有杯形、盘形及针形电极等,并附有固定电极的橡皮带帽。
2.实验步骤
(1)电极的安放令被测者静坐椅上,姿势自如。根据图9-15A选择安放电极的位置。安放前,将该处的头发分开,用酒精棉球将头皮擦净,再将涂有导电糊的杯形电极置于其上,并接触良好,用专用的橡皮带帽压在电极横梁上。将电极线插入分线盒与导联选择开关接通。
记录时所用的导联有两种:双极导联(图9-15B)和单极导联(图9-15C)。双极导联所记录的是每对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单极导联则是待测部位的有效电极与耳垂部位的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它可反映有效电极部位的电位变化。
(2)电极阻值的测量电极安放完毕后,依次测量每对电极的阻值。要求每对电极的阻值在5000Ω以下,否则为接触不良,需取下电极重新安放。
(3)调节脑电图仪的工作参数“时间常数”为0.1—0.3s;“频率调节”为75周/s;“定标微伏”为50μV;走纸速度为3cm/s。
(4)开始走纸记录,先观察短时间的脑电图波形。
(5)令被测者安静、闭目,注意有无α-节律出现。
(6)在上述状态下给予一种音响刺激,观察α波是否减弱或消失。
(7)在安静、闭目状态下,令其睁眼、默算,观察有无“α波阻断”现象出现。
(8)实验完毕,先将记录笔关闭,将有关旋钮扳至“关”的位置,最后切断电源。
【注意事项】
1.实验需在屏蔽室内进行,以防外界干扰。
2.如有肌电干扰,属被测者呼吸均匀,放松肌肉,停止眨眼、咀嚼或吞咽等动作。
3.更换导联时,应先将记录笔关闭,避免损害记录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