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常见哺乳动物简介

互联网

4427

鸭嘴兽 鸭嘴兽是现今世界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仅分布在澳洲东南部和东北部以及塔斯马尼亚岛上的淡水河流中,它在1798年被发现。当第一张鸭嘴兽的兽皮送到欧洲时,引起了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鸭嘴兽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殖发育特点,说明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有亲缘关系,它是哺乳动物起源于爬行动物的重要证据。

鸭嘴兽体型小,成年雄兽体长70厘米左右,一般雄兽较雌兽大。

雄兽后足上有一角质距。距中空,它的中央管与能分泌毒汁的毒腺相连接,是一种防卫器官。鸭嘴兽体呈流线型,背腹扁平,吻部延长成鸭嘴状吻突,外形像鸭嘴。眼小。耳无外耳壳,耳孔和眼紧靠在一起,位于背侧面的沟中。

潜水时,沟缘合在一起遮住眼和耳孔。鸭嘴兽前肢短而粗,指端有长爪,指间有蹼,蹼并向前伸到爪下,形成大的扇形桨,是在水中游泳的主要推进器官。后肢也有蹼,但是,只是简单的痕迹,游泳时作舵用。

鸭嘴兽体被粗毛和绒毛,粗毛较绒毛长得多。腹部的毛最厚,其次是背部。毛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鸭嘴兽是卵生的,它的繁殖季节在8月上旬到10月。雌兽在洞中用草、树叶和树根等做巢。雌兽产卵时躺在巢中,尾部卷曲在腹部,产1—3枚卵。雌兽乳腺无乳头,乳腺开口在乳腺区,供仔兽舐食乳汁。

由于鸭嘴兽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体外,故名单孔类。

袋鼠 袋鼠成体长约2米,而幼仔产出时仅有3厘米长,发育不成熟的幼仔生下后,立即爬入母兽腹部的育儿袋内继续发育。母兽的乳头开口在育儿袋内(见图)。 

袋鼠的脑还很原始。这些说明有袋目在动物进化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袋鼠仅分布在澳洲和南美,但从发现的化石材料证明,它们在新生代初期是广泛分布于全球的。解释这个事实必须从地理上的隔离来探索。澳洲在中生代末期就与其他大陆隔开,后来在其他大陆上发展起来的高等哺乳类(有胎盘类),由于地理隔离就未能进入澳洲。

这些原始有袋类,由于没有生存竞争者就大量发展起来,并且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发展为和大陆上有胎盘类类似的众多种类。例如食虫的袋鼹、食肉的袋狼、袋獾、袋熊等。至于在其他大陆上原来广泛分布的有袋类,则在生存竞争中已被有胎盘类所代替。

褐家鼠 褐家鼠又称大家鼠、沟鼠,属于啮齿目、鼠科。体长约18厘米,尾长短于体长。身体背面棕褐色或灰褐色,腹面灰褐色。头部及背部杂有黑色毛。后足较粗大。栖息于住宅、阴沟、草堆、耕地、坟地、河堤等处。

挖的洞穴结构复杂,分支多。杂食性。多在夜间外出活动,繁殖力强。分布在全国各地。是居室内危害最大的一种鼠类,偷食各种食品、咬坏衣物、家具、又可传染疾病。

小家鼠 小家鼠又称小耗子、鼷鼠,属于啮齿目、鼠科。体长约7厘米,体背面毛色由灰褐至黑褐色,腹部黄白色。四肢背面暗褐色或灰白色。栖息在住宅、仓库和田野里。穴居,洞穴分支不多,但有2—3个洞口。杂食性,以粮食为主。昼夜都外出活动,繁殖力强,每年可产6—8胎,每胎平均产仔 4—6只。分布遍及全国各处。在住宅内可咬坏家具、衣物,并危害农作物。

黑线仓鼠 黑线仓鼠又称花背仓鼠、仓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体长约9—10厘米,尾短小,只相当于体长的 1/4。身体背面从吻端至尾基部、两颊、体侧和后肢外侧都是黄褐色。背中线有黑色条纹一个,有的时候此条纹很浅。

耳基部及耳壳内外为棕黑色,耳缘有狭窄的白边。栖息在草原、半荒漠、农田、山坡、河谷的林边灌丛及松林和山地阔叶林内。杂食性,以植物种子及农作物籽实为食,也吃昆虫等,有贮藏粮食的习性,昼夜都外出活动,每年 3—4月开始产仔,每胎一般产4—7仔。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是农业地区的重要害鼠。 

属于啮齿目、仓鼠科。体长一般在14厘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体重约70—120克。耳短而圆,有极窄的白边缘。口内具有颊囊,身体背面深灰色,大部分体毛的尖端为沙黄色,少部分为黑褐色。

腹面与前后肢内侧为白色或土黄色,尾毛黑褐色,尾尖白色。栖息在农田、荒地或山坡,在田埂上最多,在靠近农田的广阔地区都有。夜出活动。杂食性,以农作物种子、草籽、植物绿色部分及昆虫等为食。有贮藏粮食的习性。每年4月底开始产仔,每年 2—3胎,每胎可产仔 11只。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是农业害鼠之一。

花鼠 花鼠又称五道眉、金花鼠、花黎棒,属于啮齿目、松鼠科。体长14厘米,尾长近于体长,尾毛较短,但尾端毛较长。体棕灰黄色,体前半部色灰,后半部较黄,身体背面有五条纵行的黑条纹。耳廓短小,黑褐色,边缘为白色,口内有颊囊。

栖息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边缘或多灌丛地区,常在倒木、树根下或石洞中居住,白天外出活动。杂食性,以松籽、坚果、浆果、豆类、农作物、鸟卵、昆虫等为食。有贮藏食物和冬眠的习性。每年繁殖1—2次,每胎4—6仔。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皮毛质量好而美观。

蝙蝠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类,因前肢变为翼,故又称之为翼手类。这类动物绝大多数是食虫的。蝙蝠之所以能在漆黑的夜空高速迂回飞行,并能准确地猎到飞虫,是因为在它体内有收发超声波的结构。据研究发现,蝙蝠在飞行中能从喉内发出高频率的超声波。

超声波在空中遇到障碍或昆虫时,能反射回来,然后传入听觉器官,再经大脑皮层分析,能迅速判别目的物。因此,蝙蝠在黑暗中飞行,也能避过障碍物或捕食昆虫。蝙蝠捕食昆虫的数量非常可观。有人从饱食后的蝙蝠胃中,取出了相当于它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昆虫。

它主要捕食金龟子、蛾类等农林害虫和蚊、蚋、蝇等吸血传病的害虫,据资料记载:一只蝙蝠一夜能消灭蚊3 370余只。不少国家在开展生物防治中,对蝙蝠的保护和利用都很重视。

一些国家特地建造“蝙蝠塔”,招引数以万计的蝙蝠入内栖居、繁殖。入夜,塔内蝙蝠成群出动,飞向夜空,围歼各种害虫,这对保障农林生产和人畜健康起了很大作用。

鲸 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由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它们的体形像鱼;身体一般分为三部分,即头部、躯干和尾部,颈部不明显;全身不被毛,仅在吻部有些刚毛;皮下有很厚的脂肪层,用来保持体温和减轻体重;前肢成鱼鳍状,后肢完全退化,有水平状的尾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

鲸虽然外形似鱼,但是它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肺呼吸、心脏分四室、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在雌体生殖孔的两侧有一对乳头,为皮囊所遮蔽。每一个乳腺都被一块压缩肌肉所包围,当肌肉收缩时,乳汁便有力地喷入幼鲸的口中。

鲸属于世界海洋性动物,许多国家都有专业捕鲸队,进行大规模的捕鲸活动,每年仅热带太平洋东部至少有85000头以上的鲸被捕杀。国际捕鲸委员会正负起保护鲸类资源的责任,制定有关捕鲸的限额。目前,加里福尼亚的灰鲸、蓝鲸、座头鲸、格陵兰真鲸等已得到全面保护,许多资源保护论者提出了暂停捕鲸活动的要求,以使鲸类免遭灭绝。

虎 虎体型大,头圆。体长1.4—2米,尾长约1米。体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尾部有黑色环纹。背部色浓,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白色,前额有“王”字形斑纹。是夜行性动物,能游泳。捕食野猪、鹿、羚羊、狍等动物;有时也伤害人。

虎分布在亚洲,我国有东北虎,体大,毛色浅,产于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处;华南虎,体稍小,毛色深,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虎在我国是稀有珍贵的动物,有灭绝的危险。

黑猩猩 黑猩猩属灵长目、猩猩科。身高1.2—1.4米,体重约60—75千克,没有尾巴,除手、脚、脸外,全身披着粗糙的黑色毛或深棕色毛。头圆形,两眼生在前方,眉骨高,两眼深陷。耳廓较大,向两侧突出。牙齿的形状及数目,与人相似,但犬齿很发达。

手脚粗大,前、后肢五指(或趾),端部都生有扁平的指甲(或趾甲),拇指和拇趾都能和其他四指(或趾)相对,手、足都能握物。臂和前臂的毛都顺向肘部生长,这一点与人相同。在野外生活的黑猩猩,当下雨时,它会用手护着头部,于是雨水便可沿着臂和前臂的毛向肘部流下。

大脑体积虽不大,但结构复杂,它不但有喜、怒、哀、乐的表情,而且有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行为,如能把木箱叠起来,爬到上面,将悬挂在高处的香蕉取下来。这说明黑猩猩等类人猿和人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从60年代初开始,一些科学家深入到非洲的莽莽森林中,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对野生黑猩猩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野生黑猩猩过的是群居生活,每群由几只到三四十只不等,但每群中必有一只雄性黑猩猩担任“首领”,雌黑猩猩及其子女常相聚在一起。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果实、树叶、幼芽、花卉、树皮和嫩根,有时也吃昆虫和兽肉。它们常集体捕食,将小狒狒、羚羊、小野猪、疣猴等捉来,共同分享。黑猩猩之间还能通过不同的表情、姿态、手势和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交流情况和表达感情。成熟的雌猩猩3—5年才生一只幼仔,对后代的照顾非常周到。

有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对幼年黑猩猩进行了训练和观察。年幼的黑猩猩比较驯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学会使用鎯头和锯,会用吸尘器清扫地毯,还会换电灯泡,开罐头,甚至还能学会使用符号语言和手势。这些训练以及人们对野生黑猩猩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研究,对分析和推测远古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

针鼹 针鼹是单孔目、针鼹科动物,体长约40—50厘米,除腹部外,全身具有尖硬的针刺,形似刺猬。针鼹视力不佳,吻呈尖直的长管状,没有牙齿,舌头长而灵活,富有粘性。四肢较短,端部生有锐利长爪,善于掘穴,但只将身体的下部藏起来,上部却露在外面。卵生,雌兽具有临时性育儿袋。

针鼹每次产一枚卵,卵椭圆形,长15毫米,直径13毫米,卵壳较软,摸上去似粗羊皮纸。针鼹把产下的卵送入腹部的育儿袋里,经7—10天时间,孵化成长度仅有12毫米大小的幼仔,并留在育儿袋中,舔吃母兽毛上从乳腺流出的浓浓的浅黄色乳汁。

一般在6—8周后,母兽便把幼仔从育儿袋里掏出,藏到简单的穴窝中。此时,母兽的临时性育儿袋便会自然消失,到下次临产前再次形成。食物以蚂蚁和白蚁为主,也吃一些蠕虫和昆虫幼虫。

刺猬 刺猬属于食虫目、猬科。身体肥矮,长约25厘米。四肢短,爪弯而锐利。眼和耳都小。

毛短,有短而密的刺,遇敌害时能卷曲成球,以刺保护身体。夜间活动,吃昆虫和环节动物,对农业有益,但有时也吃农作物。分布在亚洲中部、北部和欧洲。我国北部及长江流域地区亦产。皮和刺可供药用。

麝鼩 麝鼩属于食虫目、鼩鼱科。体型大,体长约80—100毫米,尾长60—90毫米。身体较肥壮,四肢却细弱,吻尖长,耳大明显,口须很多,但不长。全身覆以稠密的细短毛,体色暗灰,背部杂有浅棕色毛,整体有银灰色光泽。腰部两侧各具一个臭腺,能分泌臭液,借以自卫。栖息在田野平原、沼泽地带、江湖岸边的灌丛中,在村镇中常进入住宅。以昆虫、蠕虫为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自华中往南各地均有。

树懒 树懒属于贫齿目、树懒科。体长50多厘米,头小而圆,耳极小,尾甚短。牙齿少又非常细小,无釉质,上颌只有5枚牙齿,下颌仅4枚,故属于贫齿目。

体毛粗而长,灰褐色,但看上去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它从生到死,吃、喝、休息、睡觉、行动,几乎都是悬挂在树上,有时能一连几天不移动一步,吃的是近在身边的树叶、果实。正是由于它常年栖息在树上,隐居在树梢密叶中,而热带雨林的环境潮湿,以致使它身上生长了大量的绿色藻类、地衣,因此身体呈绿色。

它的动作迟缓,每小时只能走0.1—0.15千米,比爬行缓慢的乌龟还要慢许多,可称得上是世界上行走最慢的哺乳动物。树懒现分布在拉丁美洲的热带森林中。

黑熊 黑熊属于食肉目、熊科。体长1.5—1.7米,尾很短小,身体肥大,体重130—250千克。头圆、宽大,吻略短,耳上有长毛,眼小,颈粗而短。四肢粗壮有力,各具五趾,前足的爪比后足长,爪强大、弯曲,不能伸缩。全身黑色,略带光泽,面部近于棕黄色,胸部有明显的新月形白斑一个。

栖于森林地带,有冬眠习性。食性较杂,食嫩叶、果实、种子,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兽。多在白天外出活动,善爬树和游泳。平时多独居,繁殖时期则成对而居。有一定经济价值,皮可制褥、毯,毛可制刷,肉、掌可食,胆可入药。有时危害作物,盗食玉米、水果、蔬菜。

白熊 白熊属于食肉目、熊科。又叫北极熊。全身乳白色,毛长而厚密,皮下有厚的脂肪层,使它能耐严寒,不畏风雪,不怕水浸。身体肥大,体长可达2.4米,体重能达到500千克。

与体躯相比头显得小些,颈比较长。耳朵小而圆。白熊以鱼类和海豹为捕食对象,性情凶猛,可袭击人。善游泳。白熊只有一种,分布在亚、欧、北美三洲北部的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中的岛屿上。

狼 狼属于食肉目、犬科。体长1—1.6米,尾长35—50厘米,体重30—40千克。外形似家犬,但吻略尖。

两耳直竖,尾较短,从不卷起。四肢有力,前肢5趾,后肢4趾,趾钝而不能伸缩。善于奔跑,在满布荆棘、石块、坎坷不平的丘陵地带,它沿着45°倾斜角向下奔跑,也能达到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如在平坦的原野上追捕猎物,时速可高达56千米。体色暗黄,头浅灰色,背部则是混杂的黑棕色,腹部白色稍带棕色,四肢内侧白色。

栖息在山地、森林、丘陵、平原、荒原等处。视觉、听觉、嗅觉都好,多在夜间外出活动,性凶残,机警、多疑。捕食中、小型兽类,为捕到猎物,可穷追不舍。有时也成群围攻大型兽类。在我国大陆地区几乎到处都有分布。

大熊猫 大熊猫,又叫熊猫,猫熊,属于食肉目、猫熊科。本科只有一属一种,是我国的特有科。体形似熊,体肥颈短。四肢短,尾小像熊,颜面宽而短像猫。蹠行性,无裂齿。本科唯一的种类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和甘肃、陕西南部,以竹类为主食,能爬树,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活化石”。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珍兽,古籍中称为“獏”。在1600多年前的晋代郭璞注的《尔雅》中,就有“獏体色黑白驳,食竹”的记载。1956年出土的西汉薄太后墓中就有一具完好的大熊猫头骨。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十分稀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因为它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第四纪更新世中期(距今约60万年前),大熊猫曾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两广、两湖、云、贵、川的西南部山区,甚至甘、陕、晋、冀等省也有它的踪迹。目前大熊猫只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甘肃、陕西南部,数量很少,估计仅剩 1000只左右,正面临着种群衰退的危险。

衰退的原因,从内因看,是和它的活动能力差、食性高度特化、繁殖力低、御敌能力弱等有关。大熊猫本是食肉兽,但现在偏食营养单调的竹子。大熊猫习性孤独,每年除在竹笋出土的季节做一二次上下垂直的活动外,平时的活动范围一般在两平方千米左右。

由于近亲交配带来了遗传上的缺陷,如生殖器官结构特殊,空怀率高,出生率低,幼仔成活难等,这都是造成种群衰退的原因。从外因看,一是人为的破坏,如乱猎乱捕,采伐森林,开荒种地,放牧牲畜,修路放炮等等,对大熊猫的栖息环境都有严重的破坏。

二是自然灾害的威胁,大熊猫偏食的竹子,有定期开花枯死的规律,每逢竹子开花,都会饿死许多大熊猫。三是其他动物对它的危害,主要是豹、豺狗和马熊。如卧龙保护区1979年发现豹吃了两只大熊猫。四是疾病的危害,如蛔虫的寄生率达60—70%。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些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基本措施。

此外,多年来通过对大熊猫的资源调查和科学考察,对大熊猫的生态,包括它的栖息环境、活动与习性、食物与食物基地、繁殖、种群和群落、人为活动的影响等问题,都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些也为今后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和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大熊猫的人工繁殖方面,我国也开始取得了一些经验。

小熊猫 又叫小猫熊、九节狼。属于食肉目、浣熊科。体长约60厘米,尾长约40厘米,体重约8千克。体肥壮,红棕色,头部、下颌、腹部和四肢部分为棕黑色或铁锈红色。脸部圆形,眼上方各具一个白色近圆形白斑,吻部白色,鼻端、唇呈黑色,两颊有竖向半月形白斑,耳缘白色。四肢粗壮。尾长而粗,具有9个棕黑色和棕黄色相间的环纹,尾端黑色。生活在海拔1600—3000米高山丛林或竹林中。善爬树,性胆怯;白天大部分时间在树上休息,晨暗时分活动。杂食性,食竹叶、野果、树叶、根茎、小鸟和鸟卵等。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等地。国外产于尼泊尔、缅甸等地。

狮 狮属于食肉目、猫科。雄狮身长200厘米、尾长100厘米、体重220千克;雌狮身长170厘米、尾长90厘米、体重150千克。雄狮从两岁开始在颈部、胸部、前肢腋部生出鬣(即鬃毛),鬣有金黄、棕黄、深褐、乌黑等色,雌狮不生鬣。雌雄狮尾端都生有一丛茸毛,多为黑色。

狮的体色多为棕黄色,它生活在疏林草原地带,这种体色是保护色。与捕食生活相适应,它有着锋利的牙齿,钢钩似的脚爪,强有力的脖子,肩膀及前足力量很大,用前腿猛力一击,可将斑马头骨打碎。它还具有敏锐的眼睛、机警的耳朵、灵敏的嗅觉,因此人们称它为“百兽之王”。

狮是世界上唯一营群居生活的猫科动物,幼狮在群体中不仅受到双亲的保护,而且经常也得到狮群中其他母狮的精心照管。幼狮在较稳定的狮群中很少挨饿,这是因为凡是有充足奶汁的母狮都会允许非亲生的幼狮去吃奶。出生不久的幼狮身上有斑点,长大后斑点会逐渐消退。

狮为夜行性食肉兽,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狮在追捕猎物时,短距离内的奔跑时速为80千米,最快的时速可达115千米。狩猎时间多在拂晓。狮捕食的对象,主要是年老、体弱、身残或幼小的角马、斑马、羚羊、野猪、长颈鹿等。

狮主要指生活在非洲大地上的几个亚种。生活在印度西北部地区、现几近灭绝的印度狮,实际上是狮的印度亚种。此外,还有生活在美洲的美洲狮,即山狮。山狮是一种动作敏捷、性情温和、数量稀少的猫科动物。

象 象属于长鼻目、象科。象可分为印度象和非洲象两大类。

印度象的雄象高2.7米,雌象高约2.5米,体重3吨多。体色暗灰,皮厚多皱褶,全身生有稀疏的粗毛,刚生下不久的小象身上多毛,随着年龄的增长,毛逐渐稀少。在头部的前额两侧各隆起一个称为“智慧瘤”的大突起,鼻长,可以垂到地面,下部较细,长鼻尖端有一个感觉灵敏的指状物。

象的长鼻实际上是上嘴唇和鼻子连起来的伸长物,呈圆筒形,鼻端是鼻孔。象鼻子的肌肉很发达,可自由伸缩,并具有多种功能,如伸向高树枝折取嫩枝叶,从地里将竹笋拔出来,吹跑滋扰的蚊蝇,吸水后喷淋被日晒的皮肤,用鼻吸水喝,把食物填入嘴里咀嚼。

由于鼻子的打击力量很大,还能起到攻击和防御的作用。可见巧妙的长鼻子在象的生活中起的作用很大。雄象上颌门齿向外突出,伸出口外,并略向上翘,叫做象牙。

长大的象牙可以刺击敌害,也可以将树连根掘起。成年雄象的门齿可长达1—1.5米,重20—30千克。耳朵较大,能自由扇动,向后可遮盖到颈部两侧。眼睛较小。四肢粗大,呈圆柱状,前足5趾,后足4趾。脊背平直,仅在中部稍稍向上弓起。尾短而细、末端有粗长毛。

栖息在热带地区,成群栖居在密林区,以各种嫩枝叶、野菜、野芭蕉、杂草为主食,有时潜入农田盗食水稻、瓜果等。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还生活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等地。经驯化后可供役用。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雄象身高(肩高)3.5米,体重6—7吨,雌象身高2.8米,体重约5吨。头顶平滑,无印度象那样的“智慧瘤”。长鼻上有许多皱纹,鼻端有两个相向生长的指状物。雄、雌象都生有象牙,雄象牙有2米 多长,重40千克,雌象牙长约1.5米。两耳极大。

脊背中央稍向下凹,肩部和股部向上隆起。动物学专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非洲象可分为两个亚种,即栖息在西非森林里的森林象和生活在南非和东非的草原象。森林象身高2.2—2.5米,前肢5趾、后肢4趾,两耳上缘不能碰在一起,象牙较细并向下弯曲,长的门齿轻而坚硬。

草原象身高3.2米,最大的个体高可达3.5—3.7米,前肢4趾,后肢3趾,两耳很大,近乎三角形,尖角朝下,两耳上缘可相互紧贴在一起,象牙大而粗,向前弯。非洲象以树枝、树皮及各种植物为食,群居,较难驯服。

长颈鹿 长颈鹿属于偶蹄目、长颈鹿科。长颈鹿可称得上是陆地上长得最高的动物。雄长颈鹿由脚底到角尖高约6米,雌鹿高约5米,小长颈鹿生下来就有1.7米高。雄鹿体重1800千克,雌鹿约重550千克。

长颈鹿不仅颈长、腿长,它的头和舌头也是长的。发黑的舌头伸出口外的那段就有25厘米长,像粗带子一样,非常有力。长颈鹿的视觉敏锐,眼向外突出,瞳孔扁长形,这种大视角(几乎达到360°的视野)的眼睛长在长脖子上,成了一个天然的了望台。

与长颈鹿生活在一起的角马、斑马、羚羊等动物都注视着它的举动,一旦长颈鹿发现敌人而逃跑时,其他动物也会跟着一起逃跑。长颈鹿奔跑时,时速可达55千米。长期来因为人们发现当长颈鹿被捕获或被群狮撕咬时,从不发出哀叫,就认为长颈鹿是哑巴,其实它有声带,只是较小、较厚,是长约25毫米的中央有纵行浅沟的沟状声带。

由于它发音的振动器官(声带)与发声的动力器官(肺、胸腔、膈肌),因颈长而相距太远,所以发声就十分困难,但是幼小的长颈鹿能发出叫声,但不久便成为哑巴,不再发声。雌雄长颈鹿头顶上通常都生有一对角,这是不分叉的短角,外包一层皮肤和茸毛,里面是骨质的,角终生不脱落。

长颈鹿的腿力量很强,每条腿具有二个蹄,长度约为30厘米,这巨大的蹄,足以对付食肉猛兽。它有连续快速猛踢的能力,发怒时能踢死一头狮。

它的皮很厚,有2.5厘米左右。体色多为浅棕褐色,上面布满大小形状各异的黑褐色花斑,这种色斑使它具有迷彩作用,不易被对方发觉,人们可以根据它来区别各个亚种。

在一般情况下,长颈鹿都是群栖的,少则几只、十几只,多则数十只,栖息在疏林草原或林边草原,主要吃食合欢树叶和嫩芽。长颈鹿为非洲的特产动物,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动物,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也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麋鹿 麋鹿就是驰名中外的我国特产珍贵动物四不像。属于偶蹄目、鹿科。它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体长约2米,肩高1米多,雄鹿体重约200千克,雌鹿体重约 100千克。

雄鹿具角,雌鹿无角,角的形状与其他鹿不同,没有眉叉,主干离头部一段距离后,分成前后两枝,前枝再分歧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明显。尾生有长束毛,尾端超过后肢的踝关节。夏毛稀疏,红棕色,冬毛较长,有绒毛,灰棕色。麋鹿主要食草类和各种水生植物,常在溪流中涉水。

麋鹿本是我国特有的鹿科动物,在科学研究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它曾人为地在我国灭绝了。

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的现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与中国麋鹿引进小组达成协议,由英方赠送 20头麋鹿放养到北京南郊南海子,进行了麋鹿重返家园的科研项目,重建中国的麋鹿自然种群。目前,这些麋鹿已逐渐适应家乡的生活条件,正在茁壮地成长。

现在世界各地被人工饲养的麋鹿已多达 1200头以上,所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已不再把它列为濒危的物种。

猎豹 猎豹属于食肉目、猫科。猎豹是猛兽中跑得最快的一种动物。奔跑100米只需3秒钟,平均时速可达100—120千米。它出色的快速起跑,在猛兽中也是罕见的,起跑后二、三秒钟就能达到最高速度。但是,这样的高速,只能全速奔跑300—400米。

就这段距离也足以使猎豹抓住它所要捕捉的羚羊等动物。猎物一旦被猎豹靠近或追击,几乎没有能死里逃生的。猎豹在追击中会使用某种技巧而不靠蛮猎。平时,猎豹捕食时,都是先悄悄地接近猎物,到近达30米左右时再猛扑过去。 

当猎豹快追上猎物(如瞪羚)时,会故意伸出前腿把它绊倒。整个追捕过程,从猎豹起跑到绊倒瞪羚,只需26秒钟。当瞪羚倒下后,猎豹就很快地咬住它的喉部,用锋利的牙齿和强有力的下颌,将瞪羚颈部的静脉和动脉咬断,并使劲咬住颈部,直至断气。

猎豹比豹苗条,腿细长,体形像狗。雄猎豹身长可达1.4米,尾长约80厘米,肩高75厘米左右。头小而圆,颜面正面由内眼角经鼻两侧至嘴角各有一条黑斑纹,称做泪痕状斑纹。猎豹的一双大眼睛盯住一个目标,能清楚地觉察出距离目标的远近。

头两侧生有一对会动的耳朵,对声响非常敏感。体毛深黄色,全身满布小黑斑点。尾很粗,长约75厘米,超过身长的一半,尾基部有小黑斑点,尾自中部起有黑色粗横纹,末端白色。

尾在爬树或跑动时,起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在追捕猎物时,尾起着加速的作用;尾左右摇动,调整追赶猎物的方向;尾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它抓住猎物时,尾起着刹车的作用。四肢细长,迈的步子距离很大。

它虽是猫科动物,但那锋利如钢刀的爪,不能缩回去,这在猫科动物中仅此一例。它在奔跑时,爪像运动员跑鞋上的钉子那样抓住地面,既可以跑得快,又利于随时改变方向。

猎豹分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栖息在丛林或疏林的干燥地区,独栖或双栖,能驯养,用来狩猎。

羚牛 羚牛又叫做扭角羚。属于偶蹄目、牛科。外形有些像牛,但从结构上看它是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的动物。体型相当大,体长约1.8—2米,肩高约1.3—1.4米,体重约300千克。雌兽肩高1—1.1米。

肩部高于臀部,尾短,仅18—22厘米长,雌雄都有粗角,角型特殊,由头顶中央先向上,紧接着扭向外侧,然后向后弯转,近尖端稍向内弯。除角尖外,均有横纹,并交织着细小的纵纹,角底部有皱纹。头下有须。

身体很长,一般呈棕褐色。上唇和下唇边缘中央为白色,吻部及鼻周呈黑色。耳内面黄白色,外面黑色。尾末端棕色。羚牛栖居在海拔3000—4000米的地方,常在雪线附近活动,平时过孤独的生活。性情粗暴,夜间外出活动。以青草、树枝等为食。

羚牛共有三个亚种,我国都有,其中二个亚种还是我国的特产动物。

三个亚种各具不同的基本体色,喜马拉雅羚牛深棕色,产地由不丹向东,沿喜马拉雅山坡到缅甸,然后进入我国境内。四川羚牛身体浅黄色,在腿、肋、背、臂部具有灰黑色的斑纹,生活在四川和西藏高原交界处。

金黄色羚牛(又叫“金毛扭角羚”)最美观,体毛金黄发亮,头、面、耳全是桔黄色的。生活在陕西省秦岭山脉。后两者都已列为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我国已划定了十几个自然保护区用来保护羚牛,使它们能在自然保护区中繁衍生息。

虽然它们现在都已发展成有一定数量的种群,但国际上仍公认它们为稀有的动物。我国目前仍禁止将这两种羚牛移居到外国动物园。

羚牛是一种极难得的大型稀有珍贵动物。由于它的长相奇特,有些科学家经长期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后称它为“六不像”,即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巴像山羊,两只角长得像角马。

海豚 海豚属于鲸目齿鲸类中的海豚科。普通海豚身长约2.1—2.4米,具有流线形的体型,吻尖,突出呈喙状,长约12—15厘米,吻与额部之间有一道非常明显的V字形沟相隔。头顶上有一个鼻孔,上、下颌各生有40—50枚尖细的小齿。

背部中央有背鳍。体背面多为青黑色或灰黑色,腹面白色,也有的种类在两侧有斑纹。常集合成大群在海洋中巡游,经常欢跃出水面。以各种小鱼为食,也吃乌贼、虾、蟹等。

海豚属恒温动物,具有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动物行为。海豚是非常聪明的动物,是海洋中的智能动物。海豚动作敏捷快速,短距离冲刺时每秒钟可达35米,游泳时一般时速可达60千米。海豚经过训练后能够帮助潜水员传送工具和信件,能参加水下救生,也可表演精彩节目。

白鳍豚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白鳍豚的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体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

体长约2—2.5米,头部有狭长的吻突,尖端略向上翘,上、下颌每侧各有齿30—36个,头部背面有一呼吸孔,体前部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位。它的眼睛小而不发达,利用回声定位识别目标;通常每隔10—20秒就浮出水面呼吸一次,潜水时间可长达一二分钟。白鳍豚食鱼,每年三四月产仔。

白鳍豚属于鲸目、齿鲸类、淡水鲸科,是淡水豚类。淡水豚类是现代鲸类中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一类,在距今1000万年前后的中新世和上新世时曾广泛分布,但是只有六种遗留到现在。

近20年来,由于长江鱼的产量下降,食饵减少,加之船只增多,被螺旋桨打死以及误捕等原因,白鳍豚的种群日趋衰落。50年代,它曾分布在长江的崇明岛至宜昌间,甚至上溯到三峡内的黄陵庙一带;钱塘江的富阳江段以下以至桐庐,也时有所见。但是,到了70年代,它在长江中仅见于枝城以下;钱塘江区已不复再见。不仅白鳍豚的分布区大大缩小了,而且数量也显著减少。

金丝猴 金丝猴又叫仰鼻猴。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无颊囊。背部有灰色夹有金黄色发亮的长毛。颜面青色;头顶、颈、肩、上臂、背和尾灰黑色;头侧、颈侧、躯体腹面和四肢内侧褐黄色。生活在2500—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

猕猴 猕猴又称为恒河猴、广西羚。猕猴属于灵长目、猴科。体长约45—51厘米,体重8—12千克。脸部有裸区,鼻孔向下,两颊有颊囊。前、后肢各具 5指(趾),指(趾)端具扁平的指(趾)甲,拇指(趾)能与其他4指(趾)相对,可握物,后肢一般比前肢长。

尾长约为体长的一半,尾无缠绕性。臀胼胝明显,红色,雌性色更红。身上毛色多为灰褐色,有光泽。面部及两耳多为肉色,胸腹部淡灰色。好群居,每群常达数十至百余只,各群都由强壮的雄猕猴充当“首领”。

栖居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石山峭壁等处,白天外出活动觅食,夜晚休息。行动敏捷,善攀援跳跃。杂食性,以野果、野菜、花、树叶、昆虫、鸟卵为食,在冬季缺少食物时,常结队盗食农作物。每年产仔一次,每胎产一仔,妊娠期约6—7个月。寿命25—30年。产于我国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国外分布在印度及东南亚许多国家。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的哺乳动物 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等。

<center> <p> </p> <p> </p> </center>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