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尺度的DNA测序可能加速个体化医疗革命
互联网
2609
本文由丁香园站友 Docofsoul 于2010-8-23转载并编译, 点击此处了解原文
《每日科学》2010年8月21日报道 —— 由华盛顿大学的一名物理学家所率领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方法,可在极小尺度上对DNA进行测序,并且测序速度更快、相对更加便宜。他们的实验表明,这一方法具有对卫生保健产生广泛影响的潜力。
本示意图描述了单链DNA穿越用以测序的纳米孔(图片来源:华盛顿大学)
这一成果将为更有效的个体化医学,比如说为特定症状与疾病(如肿瘤、糖尿病或毒瘾)提供遗传倾向蓝图。
华盛顿大学物理学教授Jens Gundlach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月16号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来描述这项新的技术,他说: “希望在于:10年内大家可让自己的全部DNA都得到测序,并且个体化、预防性药品也将由此诞生。”
通过结合生物学与纳米技术并利用取之于耻垢分枝杆菌porin A(Mycobacterium smegmatis porin A.)的纳米孔,研究者以该论文所介绍的技术创建一个DNA电子阅读器。该阅读器上纳米孔有个十亿分之一米尺度的开口,刚好能让单链DNA通过以便测量。
研究小组的科学们将该小孔放置于浸润于氯化钾溶液的一块膜上,然后加上小电压以产生流过该纳米孔的离子流。该离子流的电签名(electrical signature)会根据穿越该纳米孔的核苷酸发生变化。 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部分(DNA含四种脱氧核苷酸:胞核嘧啶、鸟嘌呤、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每种核苷酸产生一个与众不同的签名。
该研究小组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难题:其一是建立短而狭窄的开口,刚好让DNA单链通过纳米孔,并且任何时间都只让单个DNA分子容身于该开口。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Michael Niederweis负责改造耻垢分枝杆菌以产生合适的小孔。
Gundlach指出,第二个难题则是流过该纳米孔的核苷酸的速度必须是百万分之一秒内通过一个核苷酸,这样就太快了,无法检测来自每个DNA分子的信号。为了弥补这一点,研究者将位于想测量的每个核苷酸之间的双链DNA的一部分固定,第二条链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抓住纳米孔的边缘,使DNA流停留时间足够长,让单个核苷酸停在纳米孔DNA阅读器上。在几个毫秒后,双链部分会分开,于是DNA流继续流动直到下一个双链来到,这样下一个核苷酸的测量又开始了。
Gundlach说该延迟虽然在测量时间上只有一秒的千分之几,却足够让阅读器读出来自目标核苷酸上的电信号。
他说:“我们实际上能够从示波器描迹上直接读出DNA序列。”
除了Gundlach 与 Niederweiss,其他作者是华盛顿大学的Ian Derrington、Tom Butler、Elizabeth Manrao 、Marcus Collins 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Mikhail Pavlenok。
作为一项建立相关技术以求在1000美元之内的成本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的计划的一倍分,本研究工作得到国立卫生研究院及其附属单位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研究院的资金支持。该计划始于2004年,当时耗资一千万美元对人类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本项新的研究是向1000美元之内成本对DNA进行测序的目标迈出的重大一步。
Gundlach说:“我们的实验显示了一种新的、从根本上说非常简单的测序技术。我们希望,该技术现在能够拓展为一个机械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