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植物全蛋白

丁香园

4974
1. 前言

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电泳图谱的比较占有重要地位。双向电泳必须能很好地分离各个蛋白质,应尽量避免拖尾、横纹或因蛋白质降解而产生的假相。蛋白质在图谱上的分布模式必须是可重复的。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是这些条件得以保持的重要前提。植物蛋白提取的难点在于植物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低,同时还含有很多干扰蛋白提取的有机物 ,如酚类、色素、脂类及核酸等 [1] 。提取出的蛋白必须溶解在与等电聚焦 (IEF ) 电泳缓冲系统兼容的样品溶液中。

经过在各种植物组织中的试验,我们建立了一种以三氯乙酸和丙酮使蛋白质变性并沉淀的提取方法。本方法起源于 Wu 和 Wang [ 2] 最初关于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能高效抑制蛋白酶活性的报道。提取出来的蛋白质最后溶解在尿素-碳酸钾-SDS (UKS )[ 3] 溶液中。用本方法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在电泳中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同时对于高分子质量和髙等电点的蛋白质也有很好的分辨率,因而被广泛使用,且命名为三氯乙酸/丙酮法[ 4, 5 ] 。

UKS 样品缓冲液适合用于最初的自制管胶进行的等电聚焦电泳。这种自制管胶进行等电聚焦时,pH 梯度是在施加电压后由两性电解质移动形成。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出现的商品化的 IPG 胶条用于等电聚焦电泳,大大提高了电泳的重复性,因而被广泛使用。

然而,使 用 IPG 胶条进行等电聚焦时,需要施加很高的电压,而 UKS 溶液中的高含盐量和 SDS 使得该缓冲液不适合这种等电聚焦系统 [6],因而必须采用新的样品缓冲液。

本章,我们将着重描述分别为进行传统的等电聚焦和现代的 IPG 等电聚焦电泳制备样品所采用的不同步骤。

2. 材料

2.1 蛋白沉淀溶液

含 10%  (m/V) 三氯乙酸和 0.07%  β-巯基乙醇(2ME) (V/V ) 的丙酮(低温)。应在使用前新鲜配制,并置于 -20°C 条件下直到使用(见注释 1)。

注意:3 种试剂均有毒,必须在通风橱中配制。

2.2 清洗溶液

含 0.07% 2ME(V/V ) 的丙酮,可在 -20°C 下贮存约 1 个月。

2.3 R2D2 蛋白质溶解缓冲液

5 mol/L 尿素、2 mol/L 硫脲、2%  3-  [ 3 - ( 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 ] 丙磺酸内盐 ( CHAPS;m/V ) 、2% 癸基二甲基铵基丙烷硫酸盐(SB 3-10)  ( m/V ) 、20 mmol/L 二硫苏糖醇(DTT ) 、5 mmol/L 磷化氢、0.5% 两性电解质 ( V/V) pH 4~6.5、0.25% 两性电解质(pharmalyte)  ( V/V ) pH 3~10,以双蒸水配制。配制时可以稍微加热 (不高于 30°C,见注释 2 ) 以溶解尿素。配制好的溶液可以分装保存在 -80°C 下数月( 注释 3) 。

2.4 UKS 蛋白质溶解缓冲液

9.5 mol/L 尿素、5 mmol/L K2CO3、1.25% SDS、5% DTT、6% Triton X-100、2% 两性电解质( ampholines)  pH 3.5~9.5,以双蒸水配制。K2CO3 可以配制成 2.8%(m/V ) 、SDS 配制成 10% ( m/V ) (过滤)、Triton X-100配制成 20% 的贮存液,加入其他成分和 3 ml 双蒸水直到尿素溶解(可加热至 30°C 以下,见注释 2) 。配制好的溶液可以分装保存在 -80°C 条件下数月。

2.5 蛋白质浓度测定

溶解于 UKS 或 R2D2 中的蛋白质可以用 Amersham  Biosciences 的 2-D Quant 试剂盒进行定量。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先将蛋白质沉淀,然后用铜离子与蛋白质进行特异结合,具体过程参见产品说明书( ref. 80-6483-56)。该方法与绝大多数在蛋白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试剂都兼容。

2.6 IPG 胶条水化液(仅适用于 UKS 制备的样品)

( 1 ) 溶液 A : 7 mol/L 尿素、2 mol/L 硫脲、1.4%  CHAPS  (m/V ) 、16 mmol/L DTT、5 mmol/L 磷化氢、0.3% 两性电解质( pharmalyte)   pH 3~10  ( V/V ) ,双蒸水配制。

( 2 ) 溶液 B : 7 mol/L 尿素 、2 mol/L 硫脲、0.5% CHAPS  (m/V ) 、10 mmol/L DTT、5 mmol/L 磷化氢,双蒸水配制。

4. 注释

( 1 ) 蛋白质沉淀剂和重悬液在使用前必须预冷。始终将丙酮溶液放在 4℃ 条件下。

( 2 ) UKS 和 R2D2 溶液中均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需要稍微加热溶解。但切记加热温度不可超过 30°C,否则尿素会裂解产生异硫氰酸从而导致蛋白质的氨甲酰化。

( 3 ) SB 3-10 在尿素中很难溶解(这也是为什么尿素浓度限制在 5 mol/L 的原因),因此在解冻 R2D2 溶液时需要较长时间,必须待溶液完全澄清后方可使用。








( 4 ) 要想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提取效率,必须将植物组织预先研磨成非常细小的粉末 。对于某些坚硬的植物组织( 如玉米粒),在研磨前必须先将其破碎。也可以用加有金属小球(6 mm 直径)的自动粉碎机进行磨样。

( 5 ) 在蛋白质干燥前,所有操作都必须在低温下( 低于 4°C ) 进行以免蛋白酶降解蛋白质。

( 6 ) 对于含色素较多的样品,可以增加清洗的次数,或者延长清洗的时间(过夜),以最后得到白色的沉淀。

( 7 ) 也可以将蛋白质干粉冻存在 -80°C 条件下,但是将干粉取出进行溶解前,最好再次进行干燥。

( 8 ) 根据所需样品的体积量决定水化前是选择溶液 A 还是溶液 B 。当只需要 20~90 μl 样品量时,用溶液 A 去稀释溶解在 UKS 中的蛋白质样品,当需要较大体积的样品量时,选择溶液 B。这样可以控制合适的离子浓度进行 IPG 等电聚焦。

参考文献

1.  Damerval, C., Zivy, M., Granier, F., and de Vienne, D.  (1988) 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 in plant biology, in Advances in electrophoresis  (Chrambach, A.,Dunn, M., and Radola, B., eds.), VCH, Weinheim, New York, pp. 265-340.

2.  Wu,  F.  and Wang,  M.  (1984)  Extraction of proteins for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from  protease-rich  plant  tissues.  Anal.Biochem.  1 39 ,   100-103.

3.  Damerval,  C.,  de  Vienne,  D.,  Zivy,  M.,  and  Thiellement,  H.  (1986)  Technicalimprovements  in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increase  the  level  of geneticvariation detected in wheat seedling proteins. Electrophoresis 7, 52-54.

4.  Saravanan, R. S. and Rose, J. K. (2004)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sample extractiontechniques for enhanced proteomic analysis of recalcitrant plant tissues. Proteomics4,  2522-2532.

5.  Carpentier, S. C., Witters, E., Laukens, K., Deckers, P., Swennen, R., and Panis, B.(2005) Preparation of protein extracts from recalcitrant plant tissues: an evaluation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Proteomics5 ,  2497-2507.

6.  Mechin, V., Consoli, L., Le Guilloux, M., and Damerval, C.  (2003) An efficientsolubilization  buffer  for  plant  proteins  focused  in  immobilized  pH  gradients.Proteomics 3,  1299-1302.

7.  Hurkman, W. and Tanaka, C. (1986) Solubilization of plant membrane proteins foranalysis by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Plant Physiol. 8 1,   802-806.

8 .  Granier, F. (1988) Extraction of plant proteins for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Electrophoresis 9 , 712-718.

9.  Herbert, B. (1999) Advances in protein solubilisation for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Electrophoresis  20,  660-663.

10 .  Colas des Francs, C., Thiellement, H., and de Vienne, D. (1985) Analysis of leafproteins by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protease action as exemplifiedby  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degradation  and  procedure  toavoid proteolysis during extraction.  Plant Physiol.  78,  178-182.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