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载体构建的心得
丁香园论坛
我以前做过比较多的载体构建,从来没遇到困难,因此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太简单的事情,最近克隆一个基因就遇到了很多问题,花了1个月时间才成功,所以把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目的基因是5kb左右的,因此刚开始用的是Takara的普通的premix exTaq,后来看说明说这个酶可以扩增3.7kb的产物,但Takara的网站上又说可以扩增10kb长度的产物,刚开始一直未成功,从PCR阶段就出问题了,没有目的片段,只有2kb的片段,很纳闷,不管怎么样换cDNA模板都不行,后面仔细观察凝胶,发现目的5kb处隐约有一点点片段,我就想,会不会是退火温度的问题,因我用的是55度,然后我设了58度,61度及65度的梯度,结果58度有两条带,61度有目的条带,65度什么也没有,遂确定61度为退火温度。然后就想,LA taq应该更保险,于是又临时订了1支,PCR跑出来很完美,效率也很高,但克隆却一直不成功。我用的是NotI和SalI这两个酶,我的载体因为这两个位点在一起,因此载体是分两步切。后来我就想,可能是SalI连接效率的问题,因为T4连接酶连SalI的切口只有一般酶的40分之一,于是我又重新设计引物,只用NotI一个酶,上下游都引入这个位点,单酶切就可以搞定,载体需使用CIAP去磷酸化防止自身环化。但是由于插入片段的正反方向问题,需用KpnI酶切鉴定(载体和目的片段中有该位点,正向序列会有1.9kb条带,反向则有2.5kb条带)。结果平板上长出菌落大大增多,我很高兴,应该差不多成功了,但是结果却仍然没有,还是原质粒,没有基因插入,后来我又仔细观察平板,其实上面长有不同规格的菌落,我挑的都是饱满的大菌落,刚开始以为小的菌落(只有大菌落的1/4大小)是杂菌,我就想,会不会由于重组的质粒比原质粒大5kb(12.5kb大,原质粒为7.5kb),再又由于重组质粒去磷酸化后的连接会有gap需要在细菌内将缺口补齐才能扩增,因此长出的菌落会小点,于是我很兴奋,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挑了10个很小的菌落,重抽质粒KpnI单酶切,很开心,猜想完全正确,而且有8个质粒正确,2个是反向插入的,目前正在测序中。
总结:
1.两个酶切位点很近时要尽量避免,可以使用单酶切,质粒再去磷酸化,其实也很方便
2.目的片段很大时在细菌内的扩增可能会很慢,菌落会较正常菌落要小
3.去磷酸化后连接的重组质粒的菌落也有可能比正常菌落要小
4.总是失败时一定要从PCR开始着手改正,我的第二次引物我就在NotI前加了3个保护碱基(Takara网站上说2个就可以),以确保能切开
个人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