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的原理及基本类型
互联网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灵敏度。
1. 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2.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3. 酶作用的底物。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适用于测定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
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表面,经洗涤后分成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另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这两组底物降解量之差,即为所要测定的未知抗原的量。此方法测定的抗原只要有一个结合部位即可,对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类的测定常用此法。优点是快,缺点是需要较多量的酶标记抗原。
被检标本对底物显色的抑制程度与标本中所含抗原的量成正比,二者之差即为预测抗原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