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互联网

1955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病毒也属于反转录病毒家族,以HIV为代表的慢病毒比Mo―MLV更为复杂。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如神经元、胰岛、肌细胞等的能力,同时保留了能够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特点,可转移较大的基因片段、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不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病毒载体。
基于HIV―工的慢病毒载体保持了感染非分裂细胞的特性,同时也减少了有复制能力病毒的产生。最初建立的HIV―工载体由二质粒表达系统组成,由于仍然存在产生有复制能力HIV―I病毒(RCV)的风险,逐渐为三质粒共转染表达系统所代替。三质粒表达系统由包装质粒、包膜质粒及载体质粒组成。包装质粒不含病毒包装、反转录、整合所需的顺式元件,如HIV―I包装信号及LTR。5’端LTR被人CMV病毒立即早期启动子所替代,3’端LTR亦被删除并代之以polyA信号。此质粒不能表达有功能的包膜病毒。包膜质粒可表达异源病毒包膜蛋白,对载体进行伪型包装。伪型包装的异源病毒包膜蛋白可以是双嗜性鼠类白血病病毒的包膜蛋白,也可以是水泡性口炎病毒G蛋白。伪型包装产生的病毒不仅扩展了载体的宿主嗜性,不再仅限于感染CD4+细胞,还减少了产生RCV的可能。载体质粒含有HIV―I包装、反转录、整合所需要的关键顺式元件。将三质粒共同转染细胞,在被转染细胞的上清液中收获只有一次感染能力、复制缺陷的慢病毒载体颗粒。应用这种慢病毒载体,人们已经成功地将目的基因转入人造血干细胞,免疫功能正常大鼠的脑、肌肉、肝脏组织及小鼠的视网膜,并获得了外源基因较长时间的表达。为了进一步提高慢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将HIV―I载体质粒的3’端LTRU3区删除,发展为自身灭活载体。这种删除了U3区的3’端LTR在反转录后成为HIV―I载体的5’端LTR,因其缺乏HIV―I增强子及启动子序列,即使所有病毒蛋白都存在,也不能转录出RNA,使该载体系统更加安全。
近年来,又发展了一种可调控性慢病毒载体系统,该类载体系统在保留自身失活特性的前提下,将可诱导性基因系统插入慢病毒载体,人为地控制转移基因的表达。目前应用较多的可诱导系统采用四环素诱导外源基因表达。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