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顶刊,再当公务员,这波操作真的那么迷?
生物学霸
192
最近,浙江理工大学实现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在顶刊 Nature 上,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
图片来源:浙江理工大学官网
这条新闻本来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但后续的事情有点出乎旁人意料。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郝治伟今年硕士毕业,他并没有继续读博深造,而是考取了安徽省宿州市经开区公务员。
在安徽省,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中游,经开区可能比当地平均水平好一点,公务员的年收入应有十来万。而 Nature 一作的「头衔」,博士毕业后能轻松在 985 高校拿副高职称,甚至可以搏一把 211 带编制的副高。郝同学硕士已经做出足够博士毕业的成果,只需要等几年,就可在学界大显身手,如今却加入公务员行列从科员干起,着实令不少人感觉可惜。他的选择,也从一个角度显示出高校科研的严重内卷。
对比高校,公务员香不香?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内卷急速加剧。学术界历来不缺天才,更可怕的是天才还比普通人努力。相比之下,资质平庸资源一般的年轻人,在学术界的境遇越来越难,有人逃离内卷,有人以极端的方式对抗内卷,辞职、患病乃至自杀人的新闻屡见报端。
如此看来,公务员这份职业应该大概率比在高校轻松,很多硕博生选择做公务员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压力小、待遇好、起点高、加薪快。
入职前,许多公务员岗位都有报考限制,有的要求学历研究生以上,有的要求学校是重本,这些限制筛掉很大一批本科考生,备考竞争压力少很多。入职后,公务员不需要拿基金、发论文、评职称,更不需要把自己放在全国甚至全球的聪明人里 PK。绝大部分公务员的工作,对创新性没有太高要求,不必绞尽脑汁想新主意新玩法。这对人的大脑是很大的放松,如果脱发,几乎百分百是自己基因的问题。
谈到待遇,公务员也不差。普遍地,公务员的薪资水平高于当地平均工资,钱肯定够花。而且在明面上的货币收入之外,还有各种福利待遇。而高校的岗位,多数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有编制的工资少,工资高的没编制。
硕博生做公务员,比本科生有高起点的优势。在定级定档上,硕博生得到充分「尊重」。依据《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本科学历(包括双学士学位和没有学位证的硕士生)任命为科员,定为定为二十五级;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定为二十四级;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直接任命为主任科员,定为二十二级。公务员升一级至少三年,硕博生做公务员,等于把读书阶段的经历积累在起点上,还略赚。
除了高起点,政府对高学历的人才也往往会高看一眼,运气好的,会得到更多资源和机会,如果能力确实不错,升职会更快。当然,升职这事儿,在任何行业都是 case by case,涉及的因素很多。
最后但最重要的,是公务员这份工作的稳定。这对不少抱有「稳定压倒一切」看法的毕业生和家长,是最大的吸引力。疫情对经济的打击公众有目共睹,公务员这类抗风险能力强的职业,再次成为香饽饽,也是硕博生逃离内卷的首要选择之一。
所以,如果不搞科研,公务员这份职业还真香。
那些做了公务员的硕博士,后来怎么样了?
虽说硕博毕业考公务员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入职后究竟感受如何,还是因人而异。
不少人奔着体制内体面稳定的生活,兴冲冲考上公务员,做了段时间,却发现工作和生活十分无趣。没了做科研的诸多压力,每天做着同样的事,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这对很多有技术有抱负的人而言,无异于煎熬,那些曾经在院校吃尽苦头才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做了公务员后并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内卷之下,体制内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大家也渐渐对硕士博士的头衔司空见惯,搞不好还会被人目为书呆子。如果没有亲戚熟人,在政府里还是不好混。
说到待遇,虽然明里暗里加起来足够用,但大部分公务员的薪资待遇,近期看还是低于大公司的好岗位,远期看低于高校的教授专家。现在国家对公务员限制颇多,不能办企业不能参股,收入来源很有限。一入侯门深似海,今生别想发大财。这辈子就算升官有望,也甭想赚大钱了。
笔者的一个师弟,人很聪明,就是对学术不太上心。凭着机灵劲儿,去年硕士顺利毕业。毕业他多个渠道找工作,拿到某知名公司的 offer,也顺利通过省考,考取省直机关岗位。最初他一心要进公司,但赶上疫情。在家人劝说之下,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做了公务员。
入职前,他也做过充分的调研,但入职后这一年多,还是有点出乎他意料。原本以为轻松的省直机关体制内工作,其实并不轻松。搞资料,写文件,经常要加班,照样很烧脑,还不能出错;作为新人,各类培训也很多,每个都是死命令,必须参加;想要晋升,还得有基层经验,不知道要被派到哪里……
公务员队伍的一些风气,也让师弟颇为适应了一段。师弟一表人才但母胎 solo,面试的时候,人事那边的未来同事闲聊中就问到是否单身。师弟入职后,介绍对象的简直不要太多。其实他入职后从来没说自己单身,也没人打听过。于是问题来了,他们怎么知道的呢?
不过,对比跟他一起硕士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他自己觉得现状也还可以,「反正干啥都难……」他说。
毕业后做公务员的三种方式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规划不同,选择也不同,结果更是如人饮水。从找工作的角度看,公务员肯定不是最差的选择。那么,硕博生毕业后做公务员有哪些方式呢?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是统考。
统考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公务员考试,也就是国考和省考。国家级公务员考试的招录机构包括中央部委和分布于各地的直属机构,招聘面向全国,走专门的政府入口报名,职位大多没有地域和户籍限制,考试时间也较为固定,一般在前一年的 11 到 12 月份。也就是说,明年毕业的硕博士们,现在要准备了。
省级公务员考试则由各省相关部门组织,为省、市、县、乡四级机关招录公务员。省级的公务员考试一般有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大多数省份在上半年 4 月下旬统一组织联考,但河南、四川等省份每年有两次省考,下半年 12 月间也会单独组织考试。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岗位报考的学历要求是大专及以上,但是许多好的地区和部门,对学历要求会更高,硕博士的优势就显现了。学而优则仕嘛~~
第二种是选调。
选调有三种:普通选调、定向选调和中央选调。
历史地来看,选调的整体要求水涨船高,以后肯定会更高;以上三种选调的要求,也是从低到高。
普通选调的招录范围最广,要求最低,很多本科生也可参加。而中央选调生要求最为严格,一般来说只有部分985、211高校的本硕博毕业生才能参加,此外还需要同时满足党员、学生干部和校级奖励等条件才有报考资格。
考虑到选调岗位不可避免的基层工作,很多人认为选调并不适合女生。其实不仅是女生,很多男生也会觉得辛苦。所以,选调生的选岗很重要。
第三种方式是人才引进。
公务员通常是「凡进必考」,但也有例外,比如调任和转任,很多高校的院长校长去地方做公务员,就是走这条路。对此,《公务员法》有明确规定:
第六十九条 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和参照本法管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和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
第七十条 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对社会最高学历的博士,也参照类似的逻辑,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不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就能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引进的博士也能同时享受各地的人才待遇,不仅省事儿,好处也都能拿。
但现实地说,这项举措已经搞了几年,好地方好岗位已经饱和,博士走这条路,比前几年难了很多。
社会昌明的特征之一就是人的选择增多。硕博生毕业后的去向很多,无论选择留校、进厂还是考公务员,都要结合自身情况考虑。
完美的选择不存在,差到底的选择也难得。硕博生已然是社会的高学历人才,在任何岗位都应该体现自己的价值。
中国自古学政不分家。历史上那么多文人名家状元郎,不仅有渊博的学识,在庙堂之上也大放异彩。相信今天的硕博士们,一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