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 3 年 5 篇 science 的 90 后女学霸后来怎样了?
丁香园
她是 2018 年《科学》杂志和 SciLife Lab 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她是 90 后,是清华大学直博生,博士期间 3 年发表 5 篇 Science,是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关门弟子——妥妥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众人眼中的学霸。在科研路上,她收获幸福,也满怀艰辛。
改写经典生化教科书的研究工作
2015 年 9 月 11 日,两篇阐释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的文章以杂志当期封面的形式,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震惊了学术界。
仅仅过了三个月,又一篇题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3.8 埃的结构:对剪接体组装及催化的理解》的 Science 论文出炉。
又过了六个月,同样的团队同样的期刊,又发表两篇「里程碑」式的论文。
这几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或者共同一作都出现了同一个名字——Ruixue Wan。
然而,这一切只是开始,因为截止到 2018 年,Ruixue Wan 作为一作或者共同一作共发表论文 10 篇,其中有 9 篇是在三个顶级期刊《自然》,《科学》和《细胞》上发表。这些研究解析了酵母剪切体的三维结构,重新定义了 RNA 剪切的机理。
用她的导师施一公的话说,她的研究改写了最经典的生化教材。
图1:万蕊雪发表的部分论文截图
由于这些突出的成就,她在 2016 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并成为五位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之一。接着,在 2018 年又获得《科学》杂志和 SciLife Lab 共同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
于是,这位 90 后女学霸成为了生物汪们眼中的明星人物,彻底火了。然而,在引人瞩目的成就背后,这位 90 后姑娘,付出的艰辛可能是常人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
成功背后是艰辛与坚持
在 2015 年的两篇论文发表完之后,她没有时间庆祝,而是又投入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中。
要说多紧张?举个例子来说,她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超过 14 个小时,在实验攻坚阶段,她和她的团队实行三班轮岗制,实验室 24 小时连轴转,熬夜是家常便饭。
有人说,博士生熬夜很正常,但她的熬夜几乎是没有休息的。举个例子来说吧,她的实验每分钟要完成 4 个超作步骤,每小时就是 240 个,一夜下来超过 2000 个,想要停下来休息都要等到仪器需要校正的时候。
论文发表之前,为了回复论文的审稿意见,她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论文发表以后,有记者问她,为什么国外那么多顶级实验室都没有做出来,而她们却能做出来。她告诉记者说:可能他们没有那么拼吧!
图2:万蕊雪,2017 图源 researchgate
她的拼,同样体现在对她自己的要求上。作为一个爱吃的女生,她说她自己从小就胖。然而,有一天她觉得自己好像太胖了,就花了三个月成功减掉了 20 斤。
作为学霸,她也曾对未来感到困惑
可是,拼命的她,面对未来,面对人生,也有很多困惑。在 2017 年 9 月,她随她的导师施一公教授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这一节目。节目中她问了施一公教授一个问题:「……喜欢一个事情,但这个事情并不一定适合成为你的事业。而适合自己的,比如自己可以完全胜任这个工作,但是自己又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我们应该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并且能够做好科研,做能改变世界的科研,并从中能够获得幸福感……」
而在她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已经在顶级期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了。可是它依然很困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科研。在问题中,她提到「做科研如何获得幸福感」,可见,虽然她取得了很多成就,可是作为生物博士,她并没有在研究工作中收获幸福,或者收获到的幸福感并不足以成为她为科研继续努力的动力。
图3:万蕊雪和导师施一公 图源:清华大学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施一公教授提到并称赞了万蕊雪的工作,并提到自己在博士毕业之初也面临着诸多困惑。但是,博士与其他人不同的一点是,博士的研究工作能够为人类带来新知,而以博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就是人类历史中第一个了解这个新知的人。
也就是说,科研带来的幸福感是纯粹的,那种快感就像小时候捉迷藏,忽然发现在某处偷偷藏好的人。科研就是与大自然捉迷藏,那种快感比小时候玩的捉迷藏多百万倍。
也许是施一公的回答坚定了万蕊雪将科研继续下去的信念,所以她还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不断地突破。相信她在未来为带个人们更多惊喜,也希望那些在科研一线工作的各位生物博士,生物学霸们能够不忘初心,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