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5.22 科学家发现是否爱狗,都写在你的基因组里!​

柚子酱

1047

朋友,你知道你为什么喜欢狗吗?为什么夏天中午总是很困吗?

这些科研界新发现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①科学家发现是否爱狗,都写在你的基因组里!

瑞典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瑞典双胞胎登记”提供的35035对双胞胎的遗传信息研究了“养狗的继承性”问题。这项新研究表明,遗传变异可以解释超过一半的养狗习惯变化,意味着,你领养一只狗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你个人的基因组成的影响。

狗是第一种被驯养的动物,与人类有着至少15000年的密切关系。今天,狗是常见的宠物,被认为可以提高主人的福祉和健康。研究小组将双胞胎的基因组成(来自瑞典双胞胎登记——世界上最大的双胞胎登记)与狗的所有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首次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中,目的是确定养不养狗具有可遗传性。

原文检索:Evidence of large genetic influences on dog ownership in the Swedish Twin Registry ha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domestication and health associations


②夏天中午为什么很困?也许和这个基因有关

在炎热的夏天,你也许需要中午打个盹,才能应付下午繁忙的工作或学业。不过到了冬天,这种午睡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我们似乎可以一天12小时不宕机。那么,究竟是哪些遗传因素,在控制着午间小憩?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种基因,可以调节果蝇的午睡倾向。当温度较低时,它可以抑制果蝇的睡眠欲望。这个称为daywake(dyw)的基因以此来促进积极的生存行为,比如觅食或求偶。

这项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通讯作者为罗格斯大学先进生物技术与医学中心的Isaac Edery。

原文检索:Daywake, an Anti-siesta Gene Linked to a Splicing-Based Thermostat from an Adjoining Clock Gene


③令人惊讶的研究结果:所有未成熟的细胞都能发育成干细胞

哥本哈根大学健康与医学科学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结论,胎儿肠道中的所有细胞都有可能发展成干细胞。研究人员发现,与先前的假设相反,未成熟肠细胞的发育不是预先决定的,而是受肠内细胞周围环境的影响。生物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心和诺和诺德基金会干细胞生物学中心的副教授Kim Jensen说,这一发现可以使有效的干细胞治疗更容易。

原文检索:Tracing the origin of adult intestinal stem cells


④在检测肺癌这件事上,Google AI医生还不错

Google AI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可预测肺部恶性肿瘤的深度学习模型。这是一种经肺癌CT扫描训练的神经网络,其表现相当于甚至优于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

这篇题为“End-to-end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three-dimensional deep learning on low-dos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文章于周一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斯克里普斯转化研究所的所长Eric Topol认为:“之前的CT肺癌筛查一直有着非常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这种深度的神经网络评估代表了肺癌筛查的一大进步。这些算法还需要前瞻性的临床验证,但肯定是大有希望的。”

原文检索:End-to-end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three-dimensional deep learning on low-dose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Nature Medicine (2019)


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最新发表Cell:细胞信号传导事件结构时间表

超过三分之一的FDA批准药物都是作用于特定的蛋白质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PCR),这类人体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受体是治疗高血压,哮喘,癌症,糖尿病,还有许多其他疾病的药物的靶标,那么自然而然,GPCR和它的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就十分重要了。

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一事件的时间表,包括GPCR的不同部分何时,以及如何与其G蛋白信号传导伙伴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解析细胞中药物诱导的信号传导基本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比如鉴定GPCR的最关键部分,靶向开发新疗法。

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5月的Cell杂志上,由斯坦福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多处合作完成,文章一作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的杜洋博士,他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同期另外一篇Cell文章: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GPCR-G Protein Complex Formation的共同作者。


⑥诺奖得主Cell子刊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多样性的分子机制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在人体中有800多个成员,是最大的一类膜蛋白家族受体,它们在视觉,嗅觉,味觉,以及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也是关键的药物研发靶点。

由于对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杰出贡献,Brian K. Kobilka教授和Robert J. Lefkowitz教授分享了20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同年,Kobilka教授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近日Kobilka教授研究组发表了题为“Conformational Complexity and Dynamics in a Muscarinic Receptor Revealed by NMR Spectroscopy”的文章,报道了利用液体核磁共振研究M2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构象复杂性和动态特性的工作,并结合功能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GPCR 信号转导多样性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实验专区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