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8.28 中科大 PNAS 揭示 IL-17 调控 NK 细胞成熟新机制

柚子酱

1297

① 中国科大 PNAS 揭示 NK 细胞终未成熟调控新机制

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抗病毒和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IL- 15 是调控 NK 细胞发育成熟、存活增殖及效应功能的关键分子,目前对 IL- 15 信号通路的负相调控及其对 NK 细胞成熟与功能的影响研究尚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 IL- 17A 通过上调 SOCS3 抑制 IL- 15 信号以阻碍 NK 细胞发育成熟,一方面提示 IL- 17 对于 NK 细胞的过度活化具有约束效应,以阻止过度免疫应答或维持 NK 细胞免疫功能的稳态;另一方面也提示阻断 IL- 17 通路,有利于恢复肿瘤或病毒感染时 NK 细胞的功能不足,有利于基于 NK 细胞的免疫治疗。

该研究揭示了调控 NK 细胞发育成熟和效应功能的新机制,为基于 NK 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原文检索:IL- 17 constrains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by restraining IL- 15–driven cell maturation via SOCS3


② Science:植物免疫系统新突破!揭示植物 TIR 结构域是一种促进细胞死亡的 NAD+切割酶

像人类和动物一样,植物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进化出复杂的免疫系统来抵御入侵的病原体。但与许多动物不同的是,植物缺乏抗体赋予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这意味着每个植物细胞必须自我抵御所有潜在的病原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Nishimura 及其同事们发现 TIR 结构域在植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确实与 SARM1 中功能上更不寻常的这种动物 TIR 结构域的作用相关。他们发现植物 TIR 结构域本身就是一种切割 NAD+的酶,而不是作为招募其他成分的结构支架起作用。

但是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别。虽然 SARM1 中的动物 TIR 结构域通过消耗 NAD+水平来杀死细胞,但植物 TIR 结构域似乎切割 NAD+来产生信号分子。这种并未在动物细胞中观察到的信号分子在结构上一种与称为环状 ADP-核糖(cyclic ADP-Ribose)的经典信号分子有关。

他们如今正在努力了解他们观察到的这种新产物如何影响细胞死亡和抗病能力。

原文检索: TIR domains of plant immune receptors are NAD+-cleaving enzymes that promote cell death


③ 中科大,安徽医科大 Nature Neuroscience 解密为何疼痛会导致抑郁症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张智课题组,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凯和田仰华研究组及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在慢性痛导致抑郁样行为的神经环路基础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之前张智课题组发现,杏仁核的基地外侧杏仁核神经环路参与了强迫样焦虑行为的形成。那么,作为杏仁核的功能输出子核团——杏仁中央核(CeA)是否在疼痛-抑郁共病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呢?因此,课题组以 CeA 的 GABA 能神经元为靶点,进行逆向跨单级病毒示踪发现,中缝背核(DRN)中的 5 -HT(5 -HTDRN)能神经元通过 5 -HT1A 受体支配了 CeA 的生长抑素(SOM)能神经元(SOMCeA)。

研究发现,在持续疼痛伴抑郁样行为小鼠中,DRN 投射到 CeA 的 5 -HT 能神经元活性降低,使得 CeA 中 5 -HT 的含量降低,这种降低最终导致了 SOMCeA 神经元脱抑制而兴奋。光遗传或化学遗传调控 5 -HTDRN→SOMCeA 神经环路活性,可显著改善疼痛及抑郁行为。

原文检索:A neural circuit for comorbi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ronic pain


Science:细胞自杀可能是大脑健康和粮食安全的关键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确定了某些蛋白在细胞自杀中的作用。这些研究人员将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和植物科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来分析细胞和蛋白,从而为一些潜在的突破性发现奠定了基础。

Kobe 说,「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并且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出现,但是与它们相关联在一起的是脑细胞的降解。一种特定的蛋白——SARM1——对于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脑细胞降解至关重要。我们提供了关于这种蛋白的重要信息——揭示它的三维结构——这将加速可能延缓或阻止这种脑细胞降解的药物的开发。」

更好地了解细胞死亡过程也可能导致人们培育出抗病植物,这有助于提高产量、减少浪费和加强粮食安全。

原文检索:NAD+ cleavage activity by animal and plant TIR domains in cell death pathways


⑤ 中外学者 Nature Cell Biology 封面文章:迁移体产生的机制和功能

迁移体是近年由清华大学俞立实验室发现并命名的新型膜性细胞器。然而,关于迁移体是否是体内真实存在的结构?迁移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迁移体的产生机制又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尚不清楚。

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立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孟安明课题组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Michael Kozlov 课题组合作发现了 Tspan4 蛋白质及胆固醇在迁移体形成过程中的充分必要性,并从生物物理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揭示迁移体形成的机制,并对此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最终,实现了迁移体型形成机制的初步解释:由于细胞迁移引发了 Tspan4 蛋白质及胆固醇在收缩丝上的局部高度富集,并因此增加了其所富集区域膜的弯曲刚度,从而实现了迁移体结构的形成。该研究为迁移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生物膜力学特性相关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

原文检索:Migrasomes provide regional cues for organ morphogenesis during zebrafish gastrulation


华人学者 Nature 子刊发现癌症免疫新机理:为何有时巨噬细胞促进癌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有助于肿瘤进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免疫细胞类型发挥的特定作用,一组由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多机构团队分析了多种小鼠模型的免疫细胞组成和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数据集。

他们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结果研究人员发现细胞的出现频率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富含中性粒细胞和富含巨噬细胞的群体,在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作用。

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 Nature Cell Biology 杂志上,指出了肿瘤细胞本身的异质性和微环境的免疫组成是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

原文检索:Immuno-subtyping of breast cancer reveals distinct myeloid cell profiles and immunotherapy resistance mechanisms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