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争议不断:就医理所应当的检查费,遭到 200 万大众质疑......

检查费 大众质疑 医理

483

今天在抖音平台一个热门,获赞近 200 W,文案是这样的:


下面的评论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抖音


这样的言论很快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笔者也在某乎平台看到了很多医护人员关于这个问题的热门讨论,很多医生愤愤不平。

图片来源:知乎


患者就医看病所支出的成千上万医疗费用中,绝大部分的收费项目都器械、试剂、耗材费用,只有区区几元、几十元、大牌专家数百元的挂号费直接体现出医师的技术和经验价值,医务人员的价值永远比不上各种检查治疗的机器,「人不如物」的现状,让很多医务人员深深地感觉无力。


这里医患的矛盾点是:患者认为设备检测收费昂贵,而医护认为医疗服务的价值并没有在收费中体现!

一、医务人员技术服务「廉价」

医务人员提供的免费服务很多。


患者进入医院后,向导诊和护士咨询就医流程是免费的,窗口挂号收费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免费的,就诊科室的护士分诊、测量体温是免费的,检验科各种化验项目操作是免费的,药房药剂师调剂药品、提供用药咨询服务统统是免费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医师有意无意地免除的费用,如触诊、叩诊、听诊、各种治疗康复建议等,这笔账恐怕没人算得清楚。


还有中医向来被吐槽不赚钱,因为中医很少化验、检查项目,最大的拿手绝技的就是四诊「望、闻、问、切」,却几乎等同是免费的,导致中医赚不到钱。


医师除了寥寥无几的挂号诊查费之外,各类体现医务人员人力技术和经验价值的操作费、咨询费、药事服务费几乎都没有,护理一至三级收费区区几元至几十元。总之,人工「不值钱」。



二、患者就医收费的大头主要是各类耗材、药品、仪器费用

再看一下患者的常见收费项目,病历本费,检查项目的耗材费、试剂费,中药费,西药费,X 光检查费,CT 检查费,MR 检查费,骨折固定的钢板费,心脏起搏器费,支架费,床位费……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收费项目基本上都是跟「物」相关,与医务人员本身关系反倒不大。


其中收费比较昂贵的包括检查动辄几百几千的 CT、MR,全套生化检查等各种检验科「套餐」项目,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的药品费用,骨科钢板一块几万,支架几万,ECMO 启动一次几万,动用一次医疗急救直升机 10 万起步……即使患者支付了大量费用,但永远都是这些物品值钱,医务人员的人工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缺失的人工费用总会从其他途径补偿回来


医务人员寒窗苦读二十载来到医院工作,许多劳动服务不收费,或者只收取可怜的一点费用,医院和医务人员怎么生存?


既然正面获得医疗技术报酬的「阳光收入」不可能,那就自然只能从其他途径想办法,相应地各种「灰色收入」就应运而生了。


于是,药品越开越贵,虽然公立医院取消 15% 药品加成,采取零差价销售药品,明账上药品确实不赚钱了,但依然不能阻止药厂医药代表为了促进药品销售,暗地里给予医师各种「公关费用」;化验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从最初的「三大常规」演化成每次化验检查动辄几十个上百个检验项目,患者需要支付更多的试剂及耗材费用;CT、MR、三维/思维彩超等大型检查项目检查频率迅猛增长,骨科钢板用的越来越多、心脏支架、血管支架安装越来越贵,小小感冒动辄花费几百几千,不必要的剖宫产率猛增、各类可有可无的检查、治疗、药品费用无一例外呈现几何倍数增长


医院乐此不疲地竞相购买昂贵的医疗设备,开展各种新检查、新治疗项目和「套餐」,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出现不再单纯是医学的需要,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增加收费。看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检查和治疗项目应用比率寥寥无几,反观中国普遍实施,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各项廉价的药品、检查、治疗项目纷纷退出医疗界。只有医务人员自身患病时,才会偶尔想起来简单运用一下,算是「吃山靠山」。



四、寻找失落的医疗技术价值


其实,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和医学界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对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合理诉求。


在古代,医师看病首先要收取数额不菲的「诊金」,支付的就是「望闻问切」的诊断、开方费用。之后的取药治疗费用医师往往并不过问。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区提高了医师的诊查费用,普通医师的诊查费提高到 50 元左右,知名专家诊查费提高到 100 元、300 元、个别大牌专家甚至达到上千元,且医院级别越高诊察费用越高,当然这里面也有分流患者的考虑。


这种大幅度提高诊查费的模式并没有能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因为诊察费用提高以后,其它的费用并没有能够降下来。


事实上,仅仅依靠单纯提高一项诊查费,并不能完全实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不足的部分仍然会从其它地方寻找补充。比如药品费用实现零加成以后,老百姓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感觉到药品费用降低很多。特别是昂贵的肿瘤化疗药、GH、生殖医学科的各种激素等,昂贵的药品越来越多,巨额的收费项目依然存在。



五、倡导医护人员「阳光收入」回归


医学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医务人员理应全心全意专注于治病救人,而不该过多关注如何提高各类收费项目,怎样取得更高个人收入。当然,医务人员也是肉体凡胎,也要吃、穿、住、行、养老,这一切同样离不开金钱的支持,因此建立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报酬体系不可缺失。


参照国外的经验,以及中国古代的「诊金」制度,的确可以将患者的诊查费提高,但是除了诊察费用,其它能够体现医务人员人工劳动价值的地方也应该体现出来。比如护士的各项护理服务费,药剂师的药品调剂费、用药咨询服务费,检验科技术人员的检验操作费,各项手术的人工操作费等。


所有的医疗收费项目,应该紧紧围绕着医务人员提供的劳动服务价值制定,更多体现医务人员自身的价值。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务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应该大力降低各类物品费用,压低药品、检查、耗材等物品支出费用,采取严格的监控体系,对药品价格超常的品种采取监控和谈判,降低各类检查、耗材费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六、提高医护收入是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不二法门」


每个医师从心里都想单纯的治病救人,不需要考虑患者的收费情况。如果医生的各项诊查、治疗费用与医务人员的收入无关,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才是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的因素,那么相信所有的医生都不在会为「开单提成」而纠结。


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医疗体系就是这样,医师的收入只和患者的治疗结果有关,与开单无关,并且会受到严格的监控。这样一来,医师的唯一任务就是如何全心全意将患者治疗痊愈。


遗憾的是,中国现有的医疗体系尚且不能达到这种模式。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将医师的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但是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潜规则仍然是各科室的收入决定了医务人员主要绩效工资,哪个科室开单多,赚钱多,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就多,这是行业心照不宣的事实。反之,哪个科室开单少,收入就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怎样改革,都逃脱不了医疗费用无限增加的结果。

期待中国的医务人员都能够一心一意治病救人,不需要考虑患者的费用,更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收入和报酬。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