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科研民工狂喜,明年 SCI 影响因子将集体上涨?:详细解读影响因子的全新计算方法

1267

11 月 24 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消息称:2021 年 JCR 报告中关于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将发生变革!

新的计算方式将厘清 Early Access 论文,并将其引用文献纳入 2021 年 JCR 的影响因子计算中。不少人认为影响因子将迎来一波「通货膨胀」。

具体怎么变?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Early Access 论文

要是打开随便一个学术期刊的官网,恐怕是很难找到 Early Access 的,但有不少主页里会有 Articles in Press,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Online First,Journal Pre-proof 等入口,点进去会发现一些优先出版的论文。

这些论文都在正式出版前就已经先在期刊主页 online 的论文,同样经过了同行评议,并由期刊的编辑委员会认可,接受其出版。论文在被接受后先期进行了网络编辑,比如增加了封面和骨干数据,也为了照顾可读性进行了基本的格式设置。

此时的论文仍不是最终版本,还需要进行额外的文字编辑、排版和审查,以及增添不同期刊主页的相应功能,比如增加 supplementary files 和添加对应参考文献的链接等。论文尚无期卷号和页码等目录信息,但已经有出版物的「身份证」——DOI 号

Early Access 论文已经走完了接收流程,欠缺的是部分出版流程,所以仍然可以引用。

按照 Elsevier 官方的说法,Early Access 论文可以使用 online 年份和 DOI 引用,比如可采取「作者、文章标题、出版物(年份)、DOI」的方式引用。当然,具体的引用格式,还需要看期刊如何规定。

既然 Early Access 论文能被引用,那么论文中引用的文献也得算数,是不是就应该在计算影响因子时把 Early Access 论文也算进去呢?

实际上,包括今年在内的以前,对于 Early Access 论文里的引用是完全不做考虑的,只需要看论文的最终出版年份(final publication year)。以此为准,将论文按年归类,完成影响因子的计算。

以今年计算的 2019 年影响因子为例。某期刊的影响因子公式中,分母是该期刊 2017 至 2018 两年所有可引用论文的总数;分子则是该期刊 2017 至 2018 两年可引用论文在 2019 年的总被引次数。
分母好理解,分子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2019 年出版的非 Early Access 论文中对前两年论文的引用数;

2019 年 online 出版但最终出版年份仍为 2019 年的 Early Access 论文中对前两年论文的引用数;

2018 年 online 出版但最终出版年份为 2019 年的 Early Access 论文中对前两年论文的引用数。


旧算法把跨年 Early Access 论文对引用(公式中的分子)的贡献计入下一年,从 2021 年开始的新算法,改为把 Early Access 论文的引用贡献计入上一年。

也就是说,2020 年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的分子,除了包括之前的三部分之外,还将包括 2020 年 online 出版,最终出版年份仍为 2021 年的 Early Access 论文中对前两年论文的引用数。

考虑到分母不会变化,仍是前两年期刊所有可引用论文的总数,在分子多出一部分的情况下,应该会造成影响因子的上涨。

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

那么,这种上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估算这种上涨的变化到底有多大。

科睿唯安的官方信息中称,大部分 Early Access 论文的提前获取年份和最终出版年份都是一致的,这部分等于没什么影响;少部分不一致的,则带来引用数量的增加。

但这仅仅是 Early Access 论文的小部分,而 Early Access 论文又是计算公式中分子的小部分,所以,明年新算法带来的影响因子上涨,涨幅可能并不大。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猜测涨幅的大小。

网络 online 出版目前已经成为学术出版的主流,带来引用数的动态变化。JCR 早在 2017 年就开始考虑适应这种新变化,启动了一系列试点计划。重中之重正是考量如何在新计算方式中体现 Early Access 论文的贡献。今年 10 月 26 日,科睿唯安已经官方「吹风」,要把 Early Access 的内容引入 2021 年的计算。

可见,在做动作之前,科睿唯安肯定评估过新算法带来的变化,不存在剧变的可能性,大概率也只有微弱变化,甚至变化不会超过原先算法下影响因子的正常改变。这应该是官方希望看到的 —— 不能因为 JCR 算法的改变,而泯灭掉 2021 年期刊实力的变化。

其次,即便 2021 年计算出的 2020 年期刊影响因子的确增加,那也只是暂时的。作为公式分子的年度引用数,在相邻年份中可视作「零和」,今年多了,明年就少。2021 年开始新算法,多出来的那部分分子,会由 2022 年来还。

在 2022 年,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又会变回为三部分:

2021 年出版的非 Early Access 论文中对前两年论文的引用数;

2021 年 online 出版但最终出版年份仍为 2021 年的 Early Access 论文中对前两年论文的引用数;

2021 年 online 出版但最终出版年份为 2022 年的 Early Access 论文中对前两年论文的引用数。


与此同时,分母则是该期刊 2019 至 2020 两年所有可引用论文的总数,这里面包括 2020 年 online 出版,但最终出版年份 2021 年的 Early Access 论文。分子变小,分母变大,理论上应会使影响因子变小。

不过这仍然只是暂时的。因为从此以后,影响因子就不会再有算法带来的叠加影响了。

第三,过渡的两年内,因新算法带来的影响因子涨跌不会造成期刊排名改变。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虽然算法改变,但规则对于每份期刊都是公平的,环比来看,期刊的排名不受影响,仍能够反映出各自实力。

第四,新算法对期刊的影响,可能会带来对博士生和导师的影响。很多高校对博士毕业都有明确的发表期刊论文要求,最重要的两个量化指标是篇数和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上涨还倒罢了,如果由于算法下跌导致无法按期毕业,那就太亏了。同样道理,后年要评职称的科研工作者也有一定风险。

新算法,新思维?

行文至此,也许有人要奇怪了,JCR 为何要来这么一出呢?

第一,应对网络出版新常态。相对于新兴的网络出版,传统的印刷出版时滞比较长,论文接收后要等排期,还需要经过排版、印刷、运输,到图书馆后还有登记、编目和上架时间,一般 3 个月左右才能被学界看到。

这么慢的速度,显然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即便利用互联网 online 出版,也嫌慢,所以出现了 Early Access 论文,无论站在研究者的角度还是站在期刊的角度,都希望尽量早地把最新的发现公之于众。

在这种情况下,把 Early Access 论文造成的引用纳入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也能更精确地表达出影响因子的应有之义。

第二,在统计上更准确,也更容易。JCR 每年六月底公布前一年的影响因子,到九月,会对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调整。比如 2018 年《新英格兰医学》刚开始公布的影响因子是 79.258,到九月则增长为 79.260。
微调的原因,正是因为 Early Access 论文的统计口径问题。新算法能在公式中直接体现出 Early Access 论文的贡献,无需再修改,对 JCR 而言是大大减少劳动量的好事情。

第三,算法创新。作为国际权威的期刊评价体系,JCR 计算的影响因子一直是很多科研绩效考核的重要参照。新算法顺应时代,引导潮流,JCR 就显得更权威了。
至于影响因子数字如何变化,可能并不是 JCR 所关心的,科睿唯安官方也历来反对以 SCI 或者影响因子来粗暴地评判科研产出。

期刊的影响因子在诞生之初,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图书馆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量最合理地购买符合高校需求的学术文献,进行最高效的馆藏管理。况且,影响因子是用来评价期刊的,并不能作为单篇论文,甚至对论文作者的评估指标。

人类发展至今,还没出现过完美的评价体系。即便有了新算法,影响因子的计算也不是尽善尽美。

一个明显的「制度漏洞」就是新算法没有考虑到 Early Access 论文的 online 版本和最终版本的差别。不少期刊允许最终发布之前对 Early Access 论文进行修改,如果修改涉及到参考文献,则会造成影响因子的计算出现偏差。

所以,我们应该用平常心对待未来两年影响因子的过渡期。

在破除「SCI 至上」,破「四唯」,破「五唯」的大形势下,过分关注影响因子有点不合时宜。不过,既然有了新算法,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到底会怎么变 —— 反正看热闹也不嫌事儿大嘛~对不?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