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血管插管术是动物实验中常常使用的操作手术,通常是由于手术中需要反复采血、给药、补液等。
血管插管最常选用的血管有颈外静脉、颈总动脉、股静脉、股动脉等,这些血管分布比较表浅、管径较大、容易辦认、便于操作。
材料与仪器
器材:
尖剪、血管钳、手术剪
试剂:
①抗凝剂
步骤
(一)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插管
犬、猪、兔的颈外静脉管径粗大、位置表浅,是头颈部的静脉主干。颈总动脉位于气管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其腹面被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遮盖。
A. 术前准备:动物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头偏向一侧,拟插管侧备皮、消毒、铺巾。
B. 显露血管:在气管外侧,自甲状软骨至胸骨切迹纵行切开皮肤。用手从皮肤外面向上顶起,可见呈暗紫色的粗大血管,即颈外静脉。
钝性分离颈外静脉周围组织,显露出一段血管即可进行插管。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之间的结缔组织,在肌间隙找到一粉红色较粗的血管,触之有搏动感,即为颈总动脉。
分离颈总动脉时,为避免损伤甲状腺前动脉,应从距离甲状腺以下较远处开始操作,动作要轻柔,切勿损伤血管和神经。分离过程中,应不时以生理盐水湿润手术切口。
为了便于插管和结扎固定,要尽量将血管周围组织分离干净,并保证有足够的长度,颈总动脉应尽量分离得长一些,一般犬和小型猪为5-6 cm,家兔和猫4-5 cm,豚鼠和大鼠2-3 cm。
C.血管插管:插管前需先准备好导管,将插入端剪一斜面,另一端连接于装有抗凝溶液或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或输液装置,将导管内充满溶液,排出气泡。
轻轻挑起分离出的血管(颈外静脉或颈总动脉),在其深面穿过两根结扎线,用远侧结扎线结扎血管远心端,为了便于插管后结扎导管,近心端结扎线可先打一个单结但不收紧。
用血管钳或手指夹住远侧结扎线轻轻提起作为牵引,动脉插管时可用动脉夹暂时夹住近心端,在两结扎线之间,用尖剪在血管壁上朝向心方向剪一裂口,将准备好的导管迅速从裂口插入,操作困难时可用尖镊将血管裂口的上份提起进行插管。
插管后观察导管内是否有回血,试向血管内输入液体,观察局部组织是否肿胀或有溶液漏出,输液是否通畅。如插管有阻力或输液不通,则需调整导管方向或重新进行插管。
导管插入成功并超过近心端结扎线后,用近心端结扎线将其结扎在血管内。为防止导管滑脱需将其固定,可用近心端结扎线直接固定导管,也可在缝合切口时用皮肤缝线固定导管。
插管完成后、根据实验需要可以关闭缝合切口,将导符的一端留于体外与输液装置相连。
D.导管的保护:慢性实验需如长时间留置导管时,可从血管部位到背部做一皮下隧道,从颈背部抽出导管,让导管的开放端放在颈背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动物对导管和实验装置的损坏。
也可在颈背部安装布袋或给动物穿着自制背心,以保护导管。如果给一个可自由活动的动物输液,则连接导管和输液装置之间的异管必须采用耐用、可弯曲的保护装置。
此外,还必须使用转环和滑轮等装置,防止输液管扭曲或缠结。
(二)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
A. 术前准备:动物庥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固定头部及四肢,插管侧后肢要放平,常规备皮、消毒、铺巾。
B. 暴露血管:动物股动脉和股静脉的位置表浅,在腹股沟下内方可触及股动脉搏动,以此为中点沿血管行走方向作切口,长5-6 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向外侧拉开,可见到股部内侧的缝匠肌、耻骨肌。
用蚊式血管钳在耻骨肌与缝匠肌交点处,轻轻地沿缝匠肌内侧缘向上下分离,并将分离的缝匠肌向外拉开,其下方即可见深筋膜包围着的血管神经束,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均位于其中,股静脉位于内侧,股动脉位于中间,股神经位于外侧。
分离打开深筋膜束后,用蚊式血管钳小心分离血管、神经之间的结缔组织,显露血管。
(三)经股静脉或颈外静脉右心房插管
测定中心静脉压常采用经股静脉或颈外静脉右心房插管。插管前要检查导管内是否充满抗凝剂或生理盐水及其通畅情况,并将导管暂时夹闭。
A. 术前准备及显露血管的步骤同前,显露静脉后结扎其远心端,在近心端剪一小口, 插入导管,打开导管夹,将导管向右心房方向徐徐送入。
B. 将导管送达右心房入口处时.静脉压随动物呼吸而上下波动,此时平稳下来的压力即为中心静脉压。
经股静脉插管需经过后腔静脉才能到达右心房入口,插管前应准确测量从股静脉插管处到右心房入口处的距离(相当于动物右胸第二肋间处)。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