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紫外线(UV)是一种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因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使 DNA 双链之间或同一条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阻碍双链的分开、复制和碱基的正常配对,从而引起突变。紫外线照射引起的 DNA 损伤,可由光复活酶的作用进行修复,使胸腺嘧啶二聚体解开恢复原状。因此,为了避免光复活,用紫外线照射处理时以及处理后的操作应在红光下进行,并且将照射处理后的微生物放在暗处培养。
材料与仪器
无菌生理盐水 淀粉培养基 碘液
显微镜 紫外线灯(15 W) 磁力搅拌器 玻璃涂棒 血细胞计数板
步骤
1. 菌悬液的制备
1.1 取培养 48 h 生长丰满的枯草芽孢杆菌 BF7658 斜面 4~5 支。用 10 ml 左右的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倒入一支无菌大试管中,将试管在振荡混合器上振荡 30 s,以打散菌块。
1.2 将上述菌液离心(3000 r/min,10 min), 弃去上清液,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体洗涤 2~3 次,制成菌悬液。
1.3 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 103 个/毫升。
2. 平板制作
将淀粉琼脂培养基融化,倒平板 27 套,凝固后待用。
3. 紫外线处理
3.1 将紫外线开关打开预热约 20 min。
3.2 取直径 6 cm 无菌平皿 2 套,分别加入上述调整好细胞浓度的菌悬液 3 ml,并放入一根无菌搅拌棒或大头针。
3.3 将上述 2 套平皿先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打开板盖,在距离为 30 cm,功率为 15 W 的紫外灯下分别搅拌照射 1 min 和 3 min。盖上皿盖,关闭紫外灯。
照射计时从开盖起,加盖止。先开磁力搅拌器开关,再开盖照射,使菌悬液中的细菌接受照射均等。操作者应戴上博利眼镜,以防紫外线伤眼晴。
4. 稀释
用 10 倍稀释法把经过照射的菌悬液在无菌水中稀释成 10-1~10-6。
5. 涂平板
取 10-4、10-5 和 10-6 三个稀释度涂平板,每个稀释度涂 3 套平板,每套平板加稀释菌液 0.1 ml 用无菌玻璃涂棒均匀地涂满整个平板表面。以同样的操作,取未经紫外线处埋的菌液稀释涂平板作为对照。
从紫外线照射处理,直到涂布完平板的几个操作步骤都需在红灯下进行。
6. 培养
将上述涂匀的平板,用黑色的布或纸包好,置 37℃ 培养 48 h。注意每个平板背面要事先标明处理时间和稀释度。
7. 计数
将培养好的平板取出进行细菌计数。根据对照平板上 cfu 数,计算出每毫升菌液中的 cfu 数。同样计算出紫外线处理 1 min 和 3 min 后的 cfu 数及致死率。
8. 观察诱变效应
选取 cfu 数在 5~6 个左右的处理后涂布的平板观察诱变效应:分别向平板内加碘液数滴,在菌落周围将出现透明圈。分别测量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并计算其比值(HC 比值)。与对照平板相比较,说明诱变效应,并选取 HC 比值大的菌落移接到试管斜面上培养。此斜面可作复筛用。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