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仪器
药材
甘油醋酸 盐酸
显微鉴定常用实验器具 紫外光灯 生物显微镜 酒精灯 铜板 玻璃板
甘油醋酸 盐酸
显微鉴定常用实验器具 紫外光灯 生物显微镜 酒精灯 铜板 玻璃板
步骤
1. 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1) 石决明
杂色鲍: 贝壳呈长卵圆形, 内面观略呈耳形, 表面暗红色, 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 螺旋部小, 体螺部大, 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30 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 9 个开孔, 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 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 质坚硬, 不易破碎。
皱纹盘鲍: 贝壳呈长椭圆形, 表面灰棕色, 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 生长线明显, 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疣状突起末端具4 ~ 5 个开孔, 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
羊鲍: 贝壳呈近圆形, 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1/2, 从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 尤以上部较为明显, 末端4~5 个开孔, 呈管状。
澳洲鲍: 贝壳呈扁平卵圆形, 表面砖红色, 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2, 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 疣状突起30余个, 末端7~9 个开孔, 孔口突出壳面。
耳鲍: 贝壳狭长, 略扭曲, 呈耳状, 表面光滑, 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 螺旋部小, 体螺部大, 疣状突起末端5~7 个开孔, 孔口与壳平。
白鲍: 贝壳呈卵圆形, 表面砖红色, 光滑, 壳顶高于壳面, 生长线颇为明显, 螺旋部约为壳面的, 疣状突起30 余个, 末端9 个开孔, 孔口与壳平。
(2) 珍珠
呈类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棒形, 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 半透明, 平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 破碎面显层纹。
(3) 地龙
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 弯曲, 边缘略卷。全体具环节, 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 第14 ~16 环节为生殖带, 习称“白颈”, 较光亮。体前端稍尖, 尾端钝圆, 刚毛圈粗糙而硬, 色稍浅。体轻, 略成革质, 不易折断。气腥, 味微咸。
沪地龙: 全体具环节, 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 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 环节为生殖带, 较光亮。
(4) 土鳖虫
地鳖: 呈扁平卵圆形, 头端较狭, 尾端较宽, 背部紫褐色, 有光泽。背部有胸背板3 节, 前胸背板较发达, 盖住头部; 腹背板9 节, 呈复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 头部较小, 有丝状触角1 对, 常脱落。胸部有足3 对, 商品多脱落, 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 易碎。
冀地鳖: 呈长椭圆形, 背部黑棕色, 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5) 金钱白花蛇
呈圆盘状, 头在中央, 尾细, 常纳于口内。背部黑色或黑棕色, 有光泽, 具白色环纹45 ~ 58 个, 黑白相间,并有1 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脊棱鳞片较大, 呈六角形。背鳞细密, 通身15 行, 尾下鳞单行。
(6) 桑螵蛸
团螵蛸( 又称软螵蛸) : 短半圆柱形或半圆球形, 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 上面隆起带不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体短, 质松而韧, 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物, 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 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卵, 卵呈深棕色, 有光泽。
长螵蛸( 又称硬螵蛸) : 呈长条形, 一端较细, 表面灰黄色, 上面有一带状隆起, 带的两侧各有一条暗棕色浅沟及斜向纹理, 底面平坦或凹入。质较硬而脆。
黑螵蛸: 略呈平行四边形, 表面黑褐色或紫褐色, 上面有一带状隆起, 两侧有斜向纹理, 近尾端微向上翘。质硬而韧。
(7) 自然铜
多呈方块形或碎块状, 表面亮黄色, 有金属光泽, 有的显棕褐色。立方体相邻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 条纹棕红色或绿黑色。体重, 质硬脆, 易砸碎, 断面黄白色, 有金属光泽或棕褐色, 可见银白色亮星。
(8) 赭石
多呈不规则扁平块状, 暗红色或灰黑色, 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 有的有金属光泽。一面有圆形乳头状的“ 钉头”, 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质硬, 不易砸碎, 砸碎后断面显层叠状。
(9) 雄黄
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 条痕淡橘红色, 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 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
(10) 滑石
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 白色、黄白色或带蓝灰色。条痕白色, 有蜡样光泽。质软细腻, 手摸有滑润感, 无吸湿性, 置水中不崩散。气微, 无味。
(11) 石膏
为纤维状的集合体, 呈长块状, 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 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痕白色, 有的半透明。体重, 质软, 手捻能碎。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并可见纤维纹理。气微, 味淡。
(12) 龙骨
呈骨骼状或已破碎呈不规则块状, 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浅棕色, 多较光滑, 有的具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 有的中空, 吸湿性强, 舐之粘舌。无臭、无味。
五花龙骨: 呈不规则块状, 淡灰白色或淡黄棕色, 夹有红、白、黄、蓝、棕、黑或深浅粗细不同的纹理。表面光滑, 略有光泽。质硬, 较酥脆, 易片状剥落, 吸湿性强, 舐之粘舌。无臭、无味。
2. 显微、理化鉴别
(1) 珍珠粉末
①珍珠粉末, 类白色, 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镜检, 为不规则形、长条形或类圆形块片, 无色, 少数淡黄棕色或樱红色, 边缘色较暗, 半透明, 有光泽。表面显颗粒性,块片由数至十数薄层重叠, 片层结构排列紧密, 可见致密的成层线条或极细密的微波状纹理, 有的表面有裂纹。
②取珍珠一粒, 置紫外光灯( 365 nm) 下观察, 有浅蓝紫色或亮黄绿色荧光, 环周部分较明亮。
③取珍珠一粒, 从60 cm 高处落在玻璃板上, 观察弹跳的高度: 海产天然珍珠15~25 cm, 淡水珍珠5~10 cm。
④将珍珠用火烧后表面变黑, 有爆裂声, 并形成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2) 朱砂粉末
取朱砂细末, 用盐酸湿润, 置光洁的铜片上擦之, 铜片表面呈银白色光泽, 加热烘烤, 银白色即消失。
(1) 石决明
杂色鲍: 贝壳呈长卵圆形, 内面观略呈耳形, 表面暗红色, 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 螺旋部小, 体螺部大, 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30 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 9 个开孔, 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 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 质坚硬, 不易破碎。
皱纹盘鲍: 贝壳呈长椭圆形, 表面灰棕色, 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 生长线明显, 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疣状突起末端具4 ~ 5 个开孔, 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
羊鲍: 贝壳呈近圆形, 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1/2, 从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 尤以上部较为明显, 末端4~5 个开孔, 呈管状。
澳洲鲍: 贝壳呈扁平卵圆形, 表面砖红色, 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2, 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 疣状突起30余个, 末端7~9 个开孔, 孔口突出壳面。
耳鲍: 贝壳狭长, 略扭曲, 呈耳状, 表面光滑, 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 螺旋部小, 体螺部大, 疣状突起末端5~7 个开孔, 孔口与壳平。
白鲍: 贝壳呈卵圆形, 表面砖红色, 光滑, 壳顶高于壳面, 生长线颇为明显, 螺旋部约为壳面的, 疣状突起30 余个, 末端9 个开孔, 孔口与壳平。
(2) 珍珠
呈类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棒形, 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 半透明, 平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 破碎面显层纹。
(3) 地龙
广地龙: 呈长条状薄片, 弯曲, 边缘略卷。全体具环节, 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 第14 ~16 环节为生殖带, 习称“白颈”, 较光亮。体前端稍尖, 尾端钝圆, 刚毛圈粗糙而硬, 色稍浅。体轻, 略成革质, 不易折断。气腥, 味微咸。
沪地龙: 全体具环节, 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 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 环节为生殖带, 较光亮。
(4) 土鳖虫
地鳖: 呈扁平卵圆形, 头端较狭, 尾端较宽, 背部紫褐色, 有光泽。背部有胸背板3 节, 前胸背板较发达, 盖住头部; 腹背板9 节, 呈复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 头部较小, 有丝状触角1 对, 常脱落。胸部有足3 对, 商品多脱落, 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 易碎。
冀地鳖: 呈长椭圆形, 背部黑棕色, 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5) 金钱白花蛇
呈圆盘状, 头在中央, 尾细, 常纳于口内。背部黑色或黑棕色, 有光泽, 具白色环纹45 ~ 58 个, 黑白相间,并有1 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脊棱鳞片较大, 呈六角形。背鳞细密, 通身15 行, 尾下鳞单行。
(6) 桑螵蛸
团螵蛸( 又称软螵蛸) : 短半圆柱形或半圆球形, 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 上面隆起带不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体短, 质松而韧, 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物, 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 室内各有一细小椭圆形卵, 卵呈深棕色, 有光泽。
长螵蛸( 又称硬螵蛸) : 呈长条形, 一端较细, 表面灰黄色, 上面有一带状隆起, 带的两侧各有一条暗棕色浅沟及斜向纹理, 底面平坦或凹入。质较硬而脆。
黑螵蛸: 略呈平行四边形, 表面黑褐色或紫褐色, 上面有一带状隆起, 两侧有斜向纹理, 近尾端微向上翘。质硬而韧。
(7) 自然铜
多呈方块形或碎块状, 表面亮黄色, 有金属光泽, 有的显棕褐色。立方体相邻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 条纹棕红色或绿黑色。体重, 质硬脆, 易砸碎, 断面黄白色, 有金属光泽或棕褐色, 可见银白色亮星。
(8) 赭石
多呈不规则扁平块状, 暗红色或灰黑色, 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 有的有金属光泽。一面有圆形乳头状的“ 钉头”, 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质硬, 不易砸碎, 砸碎后断面显层叠状。
(9) 雄黄
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 条痕淡橘红色, 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 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
(10) 滑石
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 白色、黄白色或带蓝灰色。条痕白色, 有蜡样光泽。质软细腻, 手摸有滑润感, 无吸湿性, 置水中不崩散。气微, 无味。
(11) 石膏
为纤维状的集合体, 呈长块状, 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 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痕白色, 有的半透明。体重, 质软, 手捻能碎。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并可见纤维纹理。气微, 味淡。
(12) 龙骨
呈骨骼状或已破碎呈不规则块状, 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浅棕色, 多较光滑, 有的具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 有的中空, 吸湿性强, 舐之粘舌。无臭、无味。
五花龙骨: 呈不规则块状, 淡灰白色或淡黄棕色, 夹有红、白、黄、蓝、棕、黑或深浅粗细不同的纹理。表面光滑, 略有光泽。质硬, 较酥脆, 易片状剥落, 吸湿性强, 舐之粘舌。无臭、无味。
2. 显微、理化鉴别
(1) 珍珠粉末
①珍珠粉末, 类白色, 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镜检, 为不规则形、长条形或类圆形块片, 无色, 少数淡黄棕色或樱红色, 边缘色较暗, 半透明, 有光泽。表面显颗粒性,块片由数至十数薄层重叠, 片层结构排列紧密, 可见致密的成层线条或极细密的微波状纹理, 有的表面有裂纹。
②取珍珠一粒, 置紫外光灯( 365 nm) 下观察, 有浅蓝紫色或亮黄绿色荧光, 环周部分较明亮。
③取珍珠一粒, 从60 cm 高处落在玻璃板上, 观察弹跳的高度: 海产天然珍珠15~25 cm, 淡水珍珠5~10 cm。
④将珍珠用火烧后表面变黑, 有爆裂声, 并形成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2) 朱砂粉末
取朱砂细末, 用盐酸湿润, 置光洁的铜片上擦之, 铜片表面呈银白色光泽, 加热烘烤, 银白色即消失。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