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小段DNA序列中产生大量突变

相关实验:简并寡核苷酸诱变实验

最新修订时间:

材料与仪器

大肠杆菌
DNA聚合酶 dNTP 甘油 NaCl EDTA SDS 无水乙醇
水浴锅 离心机 分光光度计

步骤

1. 设计寡核苷酸,其3‘端含有由8个核苷酸组成的回文结构,且包含某一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如果可能的话,5’端也应有一含某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序列。中间区段则应含目的诱变区。

图一、简并寡核苷酸的设计
2. 寡核苷酸的合成。在无需突变的位置时,用一种核苷酸前体的同质溶液进行合成,而在需要突变的位置时,则用特定的核苷酸前体混合物来控制合成反应的进行。
3. 通过HPLC和(或)含7 mol/l 尿素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每核苷酸,用水调整浓度至1 mg/ml。

4. 取200 pmol (1~2 μg)寡核苷酸加至一个500 μl 的微量离心管中,加水至7 μl 温育5 min。
5. 加1 μl 10×DNA聚合酶1缓冲液,降温至适合3‘端回文结构杂交的温度,保温不少于60 min。

6. 加2 μl 2.5 mmol/l 4种dNTP混合液,5 U klenow酶,再加10 μCi的任意一种[α-32P],23℃保温1 h。另加入5 U的klenow酶继续温育2 h或过夜。
7. 加1 μl 0.5 mol/l EDTA终止反应,加TE缓冲液至总体积为50 μl,加乙酸钠至终浓度为0.3 mol/l。用缓冲液平衡酚抽提,无水乙醇沉淀DNA。DNA重悬于20 μl TE缓冲液。取出2 μl 留待作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之用。
8. 在30 μl 反应体积内,每微克塞核苷联用10~40 U 的识别外侧限制性酶切位点的酶消化双链寡核苷酸2 h 以上,如寡核苷酸5’端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则用识别内侧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酶切割。
9. 取出2 μl 留待作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之用,余下的用缓冲液平衡酚抽提,无水乙醇沉淀,在重悬于不少于10 μl 的TE缓冲液,然后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
10. 切下双链DNA所在的胶,并用凝胶洗脱缓冲液将其洗脱出来,用20 μl 的TE缓冲液重悬,贮存于-20℃。

11. 用识别内侧酶切位点(位于原来的寡核苷酸的3’端)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双链寡核苷酸,以生成一同源双链寡核苷酸混合物,其5’和3’端适于将它们连接进常规的的载体中去。取留待作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之用,剩余的用酚抽提, 乙醇沉淀,重悬于20 μl 缓冲液。

12. 步驟7、9、11中留取的2 μl 液体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以证实各步反应均产生了所要的产物。

13. 按系列稀释法用TE缓冲液从10到10 000倍系列稀释双链寡核苷酜,设置一系列的连接反应,每个反应均含有恒量的载体和部分上述稀释液。

14. 用常规的转化方法将连接反应物转化进适当的大肠杆菌。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测定来分析所得的DNA。

来源:丁香实验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