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收藏
wx-share
分享

诱发性皮肤疾病动物模型

实验分类:

实验动物

别名:

Provocative animal modes of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最新修订时间:

简介

诱发性皮肤疾病动物模型,英文名是 Provocative animal modes of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目前,用于诱发性皮肤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 13 种:麻风动物模型-免疫正常小鼠感染模型、麻风动物模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麻风动物模型-新生期摘除胸腺大鼠模型、麻风动物模型-犰狳模型、麻风动物模型-裸鼠模型、麻风动物模型-树鼩模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毒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天疱疮动物模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动物模型、痤疮动物模型、孢子丝菌病动物模型和体癣动物模型。

原理

根据实验方法不同,对应的原理也有所不同:

麻风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动物模型的研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自 1960 年在正常小鼠足垫成功接种和繁殖麻风杆菌后,相继建立了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新生期摘除胸腺大鼠模型。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建立了犰狳麻风病模型、裸小鼠模型、裸大鼠模型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等,现我国已研制成功树鼩麻风动物模型(animal modes of leprosy)。这些模型为研究麻风杆菌生物学特性和麻风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奠定了基础。

变应性及毒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是诱导接触性皮炎较为理想的试剂,国内外学者已成功地用它诱导豚鼠产生变应性及毒性接触性皮炎,其组织病理和临床表现与人类接触性皮炎十分相似。

天疱疮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天疱疮是表皮细胞间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抗体与天疱疮抗原结合后,通过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激活一系列蛋白水解酶,导致细胞间连接结构水解,从而引起表皮棘层细胞互相分离、棘层松解及表皮内水疱形成。通过纯化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 IgG,注射给小鼠后可产生天疱疮临床和组织病理改变。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模型接种从患者分离培养出的凝固酶阳性、噬菌体 II 组 71 型金葡菌。

痤疮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由于接触各种润滑油及工业焦油类后,油类本身的化学刺激,使毛囊口上皮细胞增生,角化过度。

孢子丝菌病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接种培养的申克孢子丝菌,渐形成感染灶。

体癣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


采用致病性的红色毛癣菌等浅部真菌直接涂在擦伤皮肤上,造成一个急性皮肤真菌感染模型。

应用

诱发性皮肤疾病动物模型的常用应用领域如下:

(一)麻风的治疗、流行病学、免疫学的研究。

(二)麻风杆菌生物学特性和麻风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的研究。

(三)抗原分析,菌苗和毒素研究。

(四)药物筛选、疗效判断及发病机制。

(五)麻风杆菌的鉴定和活力测定。

(六)麻风杆菌耐药菌株的鉴定。

(七)筛选新的抗麻风药物及鉴定实验化疗效果。

(八)麻风杆菌菌苗实验研究。

来源:丁香实验团队

操作方法

麻风动物模型-免疫正常小鼠感染模型

由于麻风杆菌适宜生长温度低于 37 ℃,静脉注射时在内脏是不易繁殖的,提示低体温部位是分枝杆菌的适宜接种部位,因而麻风杆菌接种到小鼠足垫能够存活。一般室温在 15~25 ℃,小鼠足垫温度为 30 ℃,利于麻风杆菌繁殖。

麻风动物模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

小鼠出生后 6 周摘除胸腺,2 周后全身照射接近致死量 X 射线 9 Gy,并立即输入同种小鼠骨髓,即成 T/900R 小鼠模型。亦可同时用抗胸腺细胞抗体或免疫抑制剂,为减少动物死亡率,X 线照射可分 5 次,每次 2 Gy(200 rad),每 2 周一次。

麻风动物模型-新生期摘除胸腺大鼠模型

新生期摘除胸腺大鼠模型 (NTLR)。正常大鼠对麻风杆菌易感性较低,新生期摘除胸腺和注射抗胸腺细胞抗体,可提高动物易感性,与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相比,罕有消耗病出现。

麻风动物模型-犰狳模型

1971 年,Kirchheimer 与 Storrs 应用犰狳 (armadillo) 接种麻风杆菌成功,建立了犰狳感染模型。目前常用九带犰狳,产于南美,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比人高,皮内接种或皮肤表面擦破外涂菌液,或是静脉接种后 14 个月后,60% 以上动物出现播散性瘤型损害,以静脉注射效果最好,阳性率可高达 88%。除九带犰狳外,八带犰狳接种后亦产生麻风病变化,轻者类似于结核样型麻风改变,重者

麻风动物模型-裸鼠模型

裸小鼠或者裸大鼠。裸鼠缺乏细胞免疫,麻风杆菌在其体内是一种系统感染,低体温部位如眼睑、耳垂、鼻、尾,足垫可检出少量抗酸杆菌,病理检查可见到瘤型样损害。受侵犯的外周神经内有大量的抗酸杆菌。

麻风动物模型-树鼩模型

树鼩足垫表面温度低于 32 ℃,适于麻风杆菌生长。国内学者曾将麻风杆菌接种于树鼩,1 年后发现树鼩出现明显的播散性感染,鼻、耳、睾丸、心、肾、肝。脾、肺,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有抗酸杆菌,具有小灶性巨噬细胞浸润。足垫的病变不仅侵犯了神经,而且有大片以巨噬细胞为主的肉芽肿,少数巨噬细胞胞质丰富并有泡沫化趋势。对在树鼩体内繁殖的抗酸杆菌作鉴定,试验结果证实与人麻风杆菌一致。这些结果说明树鼩也有可能成为一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单次或多次接触某种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可分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大类。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点:在再次涂 DNCB 后 6 小时,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24 小时达到高峰,表皮出现广泛的细胞内外水肿,网状变性或海绵形成,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单一核细胞浸润。

毒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单次或多次接触某种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可分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大类。毒性接触性皮炎的特点:涂较大剂量的 DNCB 后 6 小时出现表真皮分离, 部分表皮细胞坏死,真皮浅层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多形核细胞为主,2 小时后表皮坏死更广泛,棘层有水疱形成。

天疱疮动物模型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组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共同特征是疱壁薄,松弛易破的大疱。由于患者血清中存在大量的抗表皮细胞间物质的自身抗体,导致表皮棘层松解、大疱形成。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