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或与年龄有关的眼部疾病导致全球超过 5000 万人失明。特别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眼疾,如无眼、小眼、缺损或白内障影响超过 100 万名儿童。另一方面,某些与年龄相关的眼部疾病,如老年性白内障和视网膜退化也是由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一些其他疾病(例如青光眼),虽然有遗传的影响,但是涉及多个基因比较复杂。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产生的表型与人类临床表型最接近,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各种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一些实验室开发了较为成熟的测试体系。目前,用于眼部疾病表型分析实验的方法主要有 3 种: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和视网膜电描记术(ERG)。
裂隙灯显微镜检测眼部疾病的基本原理是将具有高亮度的裂隙形强光(裂隙光带),持一定角度照入眼的被检部位,从而获得活体透明组织的光学切面;通过双目立体显微镜进行观察,就可看清被检组织的细节。裂隙灯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眼科检测眼前段包括角膜,虹膜和晶状体的畸形。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小鼠眼是否突出、有无出血,眼睑有无闭合,角膜是否浑浊和血管化,虹膜是否正常有无色素沉着,瞳孔对光反应是否扩张,晶状体是否浑浊、有无与角膜粘连。可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及其深度。
检眼镜检测视网膜变性的基本原理是检眼镜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现在常用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的照明系统采用外光路照明,工作原理与普通显微镜相同,只是在物镜和目镜之间加一组分光镜,即把经过物镜的光分两路,用两个目镜来观察,以产生立体视。用于检查眼球(眼底)包括视网膜,视盘,脉络膜和血管的症状。例如视网膜畸形,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上皮细胞色素沉着,视神经乳头或血管异常等都可以很容易观察到。血管衰减和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症状。
视网膜电描记术(ERG)检测视网膜功能的基本原理是视网膜电描记术(ER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电生理检测方法,用于探测受到视觉刺激后视网膜细胞产生的集体响应。ERG 为一个复合的电反应,将一个引导电极与角膜接触,另一个面积较大的参照电极放在额部,当给视网膜以光刺激时,可在示波器上记录到一系列电信号变化,即视网膜电图。光刺激下,开始有一个小的负波(角膜为负),称 a 波,然后出现一个正的 b 波(角膜为正)。如刺激强度较大,则在 b 波之后,还有一个上升较缓慢的正波(角膜为正),称 c 波。在光刺激结束时,还会有一个角膜为正的向上突起,称 d 波。据分析,a 波主要来源于感光细胞的感受器电位;b 波幅度较大,主要与双极细胞的活动有关;c 波上升缓慢而持久,可能与色素上皮细胞层的正常功能有关;d 波为一种撤光反应。
裂隙灯显微镜检测眼部疾病裂隙灯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由双目立体显微镜、裂隙灯、滑台、头靠、工作台(或底座)五大部件组成。
检眼镜检测视网膜变性检眼镜检查被归类为一种快速筛选方法。通过检眼镜的直接白光照到小鼠眼进行小鼠眼底检测。一个双倍的非球面透镜(60、78 或 90 屈光度)安装在检眼镜和眼之间,以达到最佳的放大倍率用于检测眼底异常。除非小鼠非常活跃,一般不需要麻醉,有的小鼠的麻醉剂耐受性差,眼睛干涩影响观察。为避免瞳孔反射,用 1% 托吡卡胺,1% 环戊通或 1% 阿托品对小鼠眼睛进行瞳孔扩张。散瞳药覆盖整个眼睛并充分发生药效。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