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订时间:
简介
差异显示PCR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 DD-PCR)技术,又称差异显示反转录 PCR (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DDRT-PCR)。这种方法将随机引物和锚定 cDNA 引物结合使用,可以获得起始于poly (A)尾并向上延伸50~600个核苷酸的片段,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来源不同的这些片段的差异显示出来。
目前,应用于差异显示PCR的方法主要有1种:mRNA差异显示PCR。
原理
差异显示PCR的基本原理是真核细胞的mRNA含有poly (A)末端,在poly (A)前面的2个碱基12种可能的组合:前面第一个碱基(B)有G、C、T三种可能,第二位碱基(N)有G、T、 C、A四种可能。因此设计3’端引物为oligo-dT12MN(M、N分别代表A、C、G、T4种碱基的 1种,其中M不能为T)共有12种引物。
当用任何一种oligo-dT12MN对mRNA进行反转录,即可得到1/12的cDNAo为获取cDNA最大程度的PCR扩增,5’端引物设计成一组随机引物, 随机地结合在来自mRNA的cDNA上。由于结合是随机的,因此片段大小是不同的,通过测序胶电泳的条带便可分辨出来。
应用
差异显示PCR的常用应用领域如下:
抗病性研究:采用DDRT-PCR可以了解抗病性植物与非抗病植物之间,或者植物染病前后 的基因表达的差异,从而有助于深入研究作物抗病机制。例如董海涛等对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 系H7R和H7S进行DDRT-PCR分析,筛选到33个抗病/致病相关的cDNA差异片段,进一步 的研究显示其中一个克隆为稻瘟病菌诱导的特异反应基因。
该研究小组分析水稻愈伤组织受白 叶枯病菌诱导的mRNA表达差异时,同样筛选到一个可能参与水稻抗病防御的RB1基因片段矣。
抗寒机制研究:Kdayrzhanova等用DBPCR和筛选cDNA文库从番茄中克隆了一个与热 诱导/冷耐受相关的新基因Le HSP17.6。
此外DDRT-PCR还广泛用于抗辐射和高温胁迫性研究、抗敏性研究、水分胁迫研究等方面,推动了对植物抗逆性机理的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营养物质的作用受基因调控,也就是说当营养素缺乏或过多时,就表现为基因水平 上某个或某些基因表达的开启、关闭或表达量的变化。DDRT-PCR为观察分析这些基因表达上 的差异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在铜的营养学研究中,利用DDRT-PCR对缺铜6周的雄性SD大鼠肝脏mRNA与正常大鼠 肝脏mRNA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到一个未知基因。比较分析经视黄酸诱导的牛软骨细胞和未经 诱导的细胞,还筛选到编码一种被称为软骨源性敏感蛋白(CRAP)的新蛋白。
维生素相关研究是营养学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研究方法针对性差,比较盲目。筛选一个营养 相关基因,往往需要花费10年以上的时间。而采用DDRT-PCR则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过程。此 外,由于DDRT-PCR将表达差异的基因都展示出来,研究者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对维生素相关基 因进行研究。
多个实验室利用DDRT-PCR分别对视黄酸、维生素A、维生素3等进行研究,都 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结果,并为深入研究维生素奠定了基础。DDRT-PCR技术作为能够显示与 营养物质调控相关基因的技术,在阐明营养物质调控机理和营养缺乏病的分子基础、寻找营养相 关基因等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DDRT-PCR也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肿瘤诊断研究和肿瘤治疗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利用DDRT-PCR技术比较肝癌病人的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发现了序列与人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glycine N-methyltransferase, GNMT)、磷酸酯 酶高度同源的两条cDNA在肝癌组织无表达或表达很低,同时免疫组化染色证实GNMT蛋白在肝癌细胞中消失;由于GNMT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磷酸酯酶在肝脏对毒物的谢中起主要作用,因此推断肝癌易感性增强可能与这两个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化学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中晚期肿瘤必需的治疗手段,但耐药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在体外细胞 培养模型中研究的耐药机制,如多药耐药复合体表型等与临床观察和治疗反应并不一致。Bertram等通过比较对阿霉素具有耐药性和不具有耐药性的人结肠癌细胞株,发现耐药株中过度 表达核糖体蛋白L4、L5,延长因子PTI-1,这样就从基因角度促进了对人体耐药机制的研究。
此外,多年来人们期望能针对不同肿瘤寻找其特异而敏感的标志物以用于早期诊断、判断预 后及疗效评估。但至今为止,胃肠道以及其它脏器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仍无突破。
DDRT-PCR可 以任意选择相互比较的对象,为正常组织、癌前组织和癌组织之间进行有意义的比较和寻找这些 阶段性病变之间的细微差异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Fournier等应用肿瘤病人与正常人的外 周血进行DDRT-PCR分析,发现肿瘤播散的指标HLM,为DDPCR标本的选择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Chiplunkar等为了研究正常角膜与圆锥角膜的差异,以培养的正常和圆锥角膜基质细胞 为材料,进行了 DDRT-PCR。差异基因产物与白细胞普通抗原相关蛋白(LAR)有100% 同源性。
Northern. Western.免疫组化法证实该基因仅在圆锥角膜及其培养物中有表达,从而为阐 述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晶体上皮细胞负责晶体的生长、分化,含有高活性酶系统,在邻近的纤维细胞物质代谢中起 重要作用。晶体上皮细胞dens epithelial cells, LEC)受损、酶系统的破坏,可能与白内障形成 相关,其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异常是导致晶体混浊的直接原因。
Kantorow等研究对比老年性 白内障和正常人的LECs,发现三个差异:①Osteonectin (骨桥蛋白)即SPARC (富含半胱氨酸 的分泌性酸性蛋白),它是一种糖蛋白-C^+结合蛋白,通过与细胞基质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生 长,它可以直接作用方式调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活性,小鼠。
steonectin基因缺失导 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而在人类老年性白内障,该基因呈上调表达,提示该基因与白内障的发生 发展有关;②P2A-RS是一种三聚体丝氨酸-苏氨酸特异的蛋白磷酸酶2A复合物的调节亚基, 通过负调控P34cdc2激酶活性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是有丝分裂抑制剂,P34cdc2与最初纤维 细胞分化有关,所以P2A-RS必然参与晶体细胞有丝分裂调控,对于晶体的发育和白内障的形成 起重要作用,P2A-RS在白内障组表现为下调;
③metallothionein a (MET )是一种低分子量 金属结合蛋白,与许多细胞解毒和应激反应有关。它是由于激素应答而合成的自由基净化剂以及 由于过度氧化刺激诱导的毒性金属、癌基因、化学物质等的净化剂。肝细胞的X射线照射和紫 外线介导的DNA损伤也可以诱导MET,在白内障患者为上调表达,是晶体对毒物、氧化和其 它刺激因素的反应,也提示氧化刺激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因素。
性腺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美国一位学者利用DDRT-PCR技术,从5a还原酶缺乏性T淋巴细胞杂交瘤中克隆到一种雄激素靶基因TDD5,该基因的表达可在睾酮和二氢 睾酮作用后2h被抑制,而且这两种激素的基因对TDD5靶基因的抑制具有差异性,睾酮的抑制 反应强于二氢睾酮。
进一步研究发现TDD5可在多种组织表达。该基因的发现有助于研究不同雄 激素不同作用强度的分子机制。此外用同样方法,还发现了雌激素和孕激素所调节的基因。
DDRT-PCR技术已在免疫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例如为了研究自然免疫应答过程中LPS反应可能涉及的转录调节,Jin等对C3H/HeN和C3H/HeJ (LPS受体突变细胞系)两种细胞系 进行了 DDRT-PCR 分析。发现了2 个差异表达:matrix metallproteinase-9 (MMP9)和 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1)。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LPS应答可能具有两种不同的调节途径, 而SLP1则可能是LPS的拮抗物。在研究P53诱导的细胞凋亡研究中,Amson等构建P53温 度敏感型髓白血病突变细胞系,然后利用DDRT-PCR技术发现在诱导凋亡的第一个小时里存在 10个表达的差异,其中包括磷酸酶C3 4, IFM1等。
来源:丁香实验团队
操作方法
差异显示PCR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