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

  CD抗原及其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在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础免疫学研究中,CD主要应用于: (1)CD抗原的基因克隆,新CD抗原及新配体的发现; (2)CD抗原结构与功能关系; (3)细胞激活途径和膜信号的传导; (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 (5)细胞亚群的功能。 在临床免疫学研究中,CD单克隆抗体可用于: (1)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 (2)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 (3)免疫毒素用于肿瘤治疗、骨髓移植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4)体内免疫调节治疗。有关与免疫功能相关的CD分子归纳于表1-4。有关与T细胞表面分子、B细胞表面分子以及NK细胞的表面标记参见第七章。与CD有关的Ig超家族、粘附分子、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分别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加以介绍。 表1-4 与免疫功能有关的CD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细胞分化抗原分类

  80年代初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分子克隆、基因转染细胞系等技术在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相当迅速。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组织下,自1982年至1993年已先后举行了五次有关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协作组会议(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并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 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简称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在许多场合下,抗体及其识别的相应抗原都用同一个CD序号,因此在参阅教科书和文献时需加注意。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迄今为至,人CD的序号已从CD1命名至CDw130(见表1-2),可大致划分为T细胞、B细胞、髓系细胞、NK细胞、血小板、激活抗原、粘附分子、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的白细胞分化抗原

  80年代以来,由于单克隆抗体、分子克隆、基因转染细胞系等技术在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相当迅速。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组织下,自1982年至1993年先后举行了五次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同一分化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 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在许多场合下,抗体及其识别的相应抗原都用同一个CD序号。 表6-1 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McAb分组 分组 CD编号 T细胞 CD1~CD8,CD27,CD28,CD60,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白细胞抗原(HLA)

生物体对异种移植物或同种异体移植物常发生排斥作用,这是因为供体的基因编码受体所没有的抗原,被受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后引起排斥反应;或者是移植物中的淋巴细胞识别了受体细胞的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攻击受体细胞,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上述两类都是因为组织抗原不同而引起了免疫应答,即组织不相容性(incompatibility)。如果移植物与受体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彼此都不视对方为异己,称为相容性(compatibility)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分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ystem)和“次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ystem)。前者指体细胞表面抗原能引起受体淋巴细胞强应答,产生强烈排斥反应;后者指引起弱应答和弱排斥反应。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一组抗原,由一组连锁基因编码。这组基因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major hist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类别

抗体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血清蛋白的丁球蛋白组分中,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物。 血清蛋白经电泳分离后呈现不同的迁移率,依次为白蛋白(albumin),α、β、γ球蛋白(globulin)。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γ球蛋白组分,为IgG;小部分则在β2球蛋白组分中,包括IgM、IgA。后来又陆续发现了IgE和IgD。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特性相似。IgG由两条重链(heavy chain,H)和两条轻链(lightchain,L)组成,H链与H链之间,H链与L链之间都是由二硫键连接。L链近N端一半的100~110个氨基酸差别较大,称为可变(variable,V)区,近C端的一半氨基酸则相当保守,称为恒定(constant,C)区。L链分两种类型即κ型和λ型。人的L链中κ型占60%,λ型占40%;小鼠L链中κ型和λ型分别为95%和5%。一个抗体分子中的L链只有一种类型。λ链按其细微差别还可分出亚型(subtype),人有λ1、λ2、λ3和λ4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

编码轻链和重链的基因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丸链基因位于第 22 号染色体,κ链基因位于第 2 号染色体;小鼠的则分别位于第 16 和第 6 号染色体。 H 链位于人的第 14 号染色体,小鼠的第 12 号染色体。每条链由不同的基因簇组成,如重链上有 L 、 y 、 D 、 J 和 C 基因簇,每种基因簇含有许多个不同的编码基因。 1 .轻链基因结构 轻链有κ链和λ链两种,它们有不同的基因结构。 (1) κ链的基因结构 胚系 DNA 的κ链基因由 V κ、 J κ和 C κ三类基因簇组成 。小鼠的 V κ。基因簇约有 350 个编码基因。每个 V 区基因上游都有一个 L 基因编码 22 个氨基酸的κ链信号肽,信号肽为疏水序列,有利于肽通过内质网向外运输,在κ链合成后,信号肽便自行脱落。 v 基因编码κ链的 96 个氨基酸构成的 V 区蛋白质。 J 基因簇在 y 基因簇下游 23kb 处,由 5 个基因组成,其中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重排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原决定簇结合特异性的各种球蛋白分子的总称。多样性是免疫球蛋白的重要特性。自然界的抗原种类极多,每种抗原还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具有多种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种类也必定是极其众多的,可以有几百万种。可是,脊椎动物基因组内所有的基因总共不过几万个左右。因此,决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去编码每一种特定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研究证明,这是通过基因重排来实现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在胚胎细胞中, V 、 J 、 (D) 和 C 基因是分散排列的,在 B 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基因组中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各个基因开始发生重排, V 区基因发生 y — J 或 y — D — J 重排,与 C 基因连接,转录产生 mRNA 。随机重排的结果可以产生 108 — 10l0 种免疫球蛋白分子。 1 .轻链基因的重排 κ基因可通过 V κ。区基因的缺失、倒位而与相隔一定距离的一个 J κ。基因相连接 ( 图 6 — 28) 。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机体抗菌性免疫

  病原侵入机体后,由于其生物学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胞外菌感染和胞内菌感染两类,机体对这两类感染的免疫反应是有差别的。   (一)胞外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   1.抗体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抗体与细菌结合,可以出现凝集和鞭毛制动现象,但一般而言,对细菌的活力只有微弱的影响,甚至没有影响。如果抗体的结合能抑制细菌的重要酶系统或代谢途径,则可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例如,某些细菌(例如败血巴氏杆菌)从血清转铁蛋白摄取铁的能力可被特异性抗体封闭,从而导致细菌生长受抑制。   2.抗体对细菌吸附作用的抑制:病原菌吸附到粘膜上皮细胞是造成感染的先决条件。粘膜表面的抗体,在防止病原菌对粘膜的侵犯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粘膜表面起这种作用的抗体主要是SlgA,它是局部免疫的主要因素。SlgA抗细菌感染可有以下几种方式:在补体和溶菌酶的参与下溶解某些细菌;在肠道局部增强吞噬作用;防止细菌对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例如SlgA能阻止链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百日咳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免疫(gene immunization)

基因免疫(gene immunization)又称DNA免疫(DNA immunization)、核酸疫苗(polynucleotide vaccine)、DNA疫苗、体细胞转基因免疫(somatic transgene immunization)。系指将靶抗原编码基因置于真核表达调控元件的调控下,将该质粒DNA直接进行动物体内接种,并以与自然感染类似的方式呈递抗原,诱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新理论和技术。由于基因免疫将质粒DNA直接免疫,又称为裸DNA免疫(naked DNA immunization)。与现在的蛋白疫苗相比,基因免疫具有更有效地诱生免疫应答、安全、易制备、价廉的优势,以及在一些特殊的领域里有良好的应用潜能。基因免疫不仅已广泛地应用于抗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抗感染免疫中,同时也发现在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基因免疫本身也从早期的将靶抗原编码基因置于常规的病毒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元件的调控下,经肌肉接种免疫的常规基因免疫,发展到目前具有特异性靶向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

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泛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可能机制为:①基因突变;②细胞癌变过程中使原本不表达的基因被激活;③抗原合成过程的某写环节发生异常(如糖基化异常导致蛋白质特殊降解产物的产生);④胚胎时期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⑤某些基因产物尤其是信号转导分子的过度表达;⑥外源性基因(如病毒基因)的表达。 肿瘤抗原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被普遍接受的有两类方法。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 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可将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和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TSA仅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此类抗原乃通过肿瘤在同种系动物间的移植而被证实(图18-1),故也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耦联到抗体上的荧光团探针

荧光团探针的选择依赖于下面的重要标准: A. 仪器。比如,光源,滤片,检测系统。 B. 多标记中对探针色彩区分程度的要求。例如,若丹明红-X (RRX)和德克萨斯红(TR)荧光素的区别就比四甲基若丹明(TRITC)或者Cy3的区别明显。 C. 要求的灵敏度。比如,Cy3和Cy5就比其他的荧光团探针要亮。 Aminomethylcoumarin Acetate (AMCA) 耦联的AMCA吸收光波长最大为350nm,发荧光则为450nm。对于荧光显微镜来说,AMCA可以用汞灯来激发,用紫外滤板来观察。由于AMCA的信号相对较弱,单标实验中不推荐使用AMCA。AMCA和荧光素的荧光波长只有很小的重叠范围,而和发出长波长荧光的荧光基团没有或者只有极少的重叠,因此它最常用于多标记实验中,比如免疫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 抗

二抗在免疫学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抗的选择也决定了整个实验的成败。实验中在选择二抗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一抗种属来源 主要根据一抗种属来源来决定确定二抗的类型,如一抗是小鼠来源,那二抗就买抗小鼠的即可(如羊抗小鼠、兔抗小鼠等均可)。 (2)一抗类型 二抗需与一抗的类别或亚类相匹配。这通常是针对单克隆抗体而言。多克隆抗体主要是IgG类免疫球蛋白,因此相应的二抗就是抗IgG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类别及亚类通常会在产品说明书中都会有描述,如果你的一抗是小鼠IgM,那么相应的二抗就应当是抗小鼠IgM。 如果单克隆一抗是小鼠IgG的某一亚类(IgG1,IgG2a,IgG2b,IgG3),那么几乎所有的抗小鼠IgG都可以与之结合,或者你也可以选择专门针对这一亚类的二抗,例如,如果你的一抗是小鼠IgG1,那么你可以选择抗IgG1的二抗,此种抗体在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冰冻切片时的注意事项

①防卷板及切片刀和持刀架上的板块应保持干净,需经常用毛笔挑除切片残余和用柔软的纸张擦。有时需要每切完一张切片后就用纸擦一次。因为这个地方是切片通过和附贴的地方,如果有残余的包埋剂粘于刀或板上,将会破坏甚至撕裂切片,便切片不能完整切出。②多例多块组织同时需做冰冻且片时,可各自放于不同的支承器上,于冷冻台上冻起来,然后依据不同的编号,依序切片,这样做既不费时也不会乱。③放置组织冰冻前,应视组织的形状及走势来放置,所谓“砍柴看柴势”,切片也是如此,如果胡乱放置,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④组织块不须经各种固定液固定,尤其是含水的固定液,在未达到固定前,更不能使用。临床快速冰冻切片,不须要预先固定,一是为了争取时间,二是固定了的组织,反而增加了切片的难度。如果使用未完全固定的组织做冰冻切片,就会出现冰晶。这是因为含水的固定液在组织未经固定前,其中的水份也可渗入到组织中去,当冰冻发生时,这些水份就存留于组织中,形成了冰晶。⑤当切片时,如果发现冰冻过度时,可将冰冻的组织连同支承器取出来,在室温停留片刻,再行切片,或者用口中哈气,或者用大拇指按压组织块,以此来软化组织,再行切片。另者,调高冰冻点。⑥用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一抗的选择

检测任何目的靶蛋白都有不止一种抗体可供选择,为缩小抗体的选择范围选中合适的抗体,需要考虑如下几种因素: 分析试验应用的类型l 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l 样本的种属l 抗体宿主的种类l 抗体的标记和检测l 1.分析试验应用的类型 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分析类型,如:可以应用于WB IHC ICC ELASA分析等,如果抗体说明书没有提及的应用类型,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此种分析应用类型,而仅是说明尚未经过此种分析试验验证,如果抗体不适用某些分析试验,则会在抗体说明书上标注出来不适于某分析试验。 2.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 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体,至少两方面因素需要考虑 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抗体是由各种不同免疫原免疫宿主而制备得来,其中的免疫原包括:全长蛋白、蛋白片断、多肽、全有机体(如:细菌)或细胞,抗体说明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阴性结果常见原因

① 确认是否忽略了应该加的某种试剂,包括一抗、二抗、三抗及底物等。② 确认所有的试剂是否按正确的顺序滴加,是否孵育了足够的时间。③ 对照抗体的标签确认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抗体,以及所用的检测系统是否和一抗匹配。如,一抗是兔来源,一定要用抗兔的二抗来匹配;或一抗是羊来源,必须用抗羊的二抗来匹配。④ 检查抗体所使用的稀释度及稀释溶液是否正确。一抗的稀释液不能用来稀释二抗。⑤ 检查抗体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尤其是标记了酶或荧光素的抗体。不要与挥发性有机溶剂一起保存,以免降低抗体的效价。要求冷冻保存的抗体,尽量避免反复冻融。⑥ 检查标本的储存条件,最好用已知阳性的标本做阳性对照。⑦ 检查色原/底物溶液,最简单的检测方法是将一滴标记有酶的抗体加入到制备好的底物溶液中,如果底物发生预期的颜色变化,则可排除底物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底物在制成工作液后应在一定时间内用完,否则会失效。⑧ 检查复染剂和封片剂和所使用的显色剂是否匹配。⑨ 检查抗原处理方式是否正确,有些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会破坏染色。如:Collge Ⅳ只能用酶消化,热修复会破坏染色。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常见的免疫检测六大技术

(一)免疫酶染色试验 (immunoenzyme staining test,IEST) 免疫酶染色试验以含寄生虫病原的组织切片、印片或培养物涂片为固相抗原,当其与待测标本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可再与酶标记的第二抗体反应形成酶标记免疫复合物,后者可与酶的相应底物作用而出现肉眼或光镜下可见的呈色反应。 (二)皮内试验 (intrader rpmal test,ID) 宿主在病原体刺激后,体内产生亲细胞性抗体(IgE和IgG4)。当其与相应抗原结合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注射抗原的局部皮肤出现皮丘及红晕,以此便可判断体内是否某有种特异性抗体存在。 (三)免疫扩散(immunodiffusion)和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 1.免疫扩散 于一定条件下,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相遇,在二者含量比例合适时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本法有两种类型:①单相免疫扩散:将一定量的抗体混入琼脂凝胶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子宫内膜抗体(endomethal antibody,EMAb)检测

子宫内膜抗体(endomethal antibody,EMAb)是子宫内膜异位病患者受到异位内膜的刺激,或经血逆流等因素导致免疫应答紊乱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并与子宫内膜中靶抗原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引起子宫内膜免疫病理损伤,影响孕卵着床,也容易发生早期流产。目前检测EMAb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1FT)、双向免疫扩散法(1D)、间接血凝法(PHA)及ELISA法等。IFF法需刮取子宫内膜制备抗原片,并需一定设备,不易普及开展,ID及PHA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不高,现介绍间接ELISA法。 1.试剂 ①子宫内膜抗原:从子宫切除术取得的子宫内剖取内膜,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去血块,剪成lmm3小块,悬入0.01mol/L,pH7.4PBS中(内含青霉素1 000U/mL,庆大霉素50ug/mL,链霉素100ug/mL,10%小牛血清)与0.25%胶原酶(collagenase Type 1)共育,通过250um,40um不锈钢分样筛,洗去胶原酶,收集筛网上子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α2巨球蛋白(α2M) 的测定

α2巨球蛋白(α2-macroslobulin,α2M)是血清中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大分子糖蛋白,分子量725kD。主要由肝脏合成,骨骼肌也能合成,半寿期约10d。α2M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可与多种肽链内切酶形成不可逆性复合物,是纤溶酶的主要抑制物,在维持出、凝血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它除具有抗放射损伤作用外,尚可参与免疫调控。业已证实,α2M在体内外能抑制多种免疫反应,与慢性肝、肾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因为血清中α2M含量较高,故用单向免疫扩散法、火箭电泳法、速率散射浊度法等即可检测。在纯化α2M的基础上,制备α2MMcAb,建立敏感性、特异性及精确度较高的ELISA法,可以检测含量很低的尿液中的α2M。现介绍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尿中a2M。 1.试剂 α2M的制备:取抗凝血浆1份加0.02mol/LpH7.4PBS2份,于搅拌下缓慢滴加50%PEG 6 000,使PEG的最终浓度为4%,搅拌15rain后,离心弃上清。沉淀用生理盐水溶解后过Sepharose 4B-抗人a2MMc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检测方法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peroxidase,TPO)是甲状腺微粒体(TM)的主要有效抗原活性成分,分子量为84~105kD,基因重组TPO为933个氨基酸的多肽链。鉴于以往使用的粗提TM抗原中混杂有其他抗原成分,在测定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人血清中抗-TM时,可能出现少数假阳性,为使结果更为可靠,目前国外已将抗-TPO代替抗-TM抗体检测,而且大多数文献已将抗-TM抗体改名为抗-TPO抗体。我国徐荣桂等首先建立了纯化TPO抗原和测定抗-TPO抗体的ELISA方法。其TPO抗原分析与国外文献报告相似。抗-TPO抗体的阳性率在各组疾病中,与抗-TM抗体有一定相关性(r二0.731),且低于抗-TM阳性率,与国外所得的结果也相近(r二0.584—0.835)。故介绍如下。 1.TPO抗原的制备:取单纯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物10g,冰冻后切成小块,加40mL0.05mol/L,pH 7.0PBS(含200btmol/LKl)。用组织捣碎机10000r/min破碎2min,再用超声细胞粉碎仪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核抗体(anti-nucleic antibody,ANA)检测

抗核抗体(anti-nucleic antibody,ANA)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细胞核内含有许多不同成分如核蛋白、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 protein,RNP)、脱氧核糖核酸(DNA)等。在某些因素,如细菌、病毒、药物等作用下,可改变细胞核某些成分的性质,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许多抗不同核成分的抗体。这些抗核抗体目前尚无统一命名,有些是以第一个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名字缩写命名,如Sm、Ro等抗体;有些是以相关疾病命名,如SS-A、SS-B、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核抗原(RANA)的抗体等;还有一些是以抗原的化学特性命名,如抗RNP、ds-DNA抗体等。目前广泛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1FA)进行总的ANA的筛查。有作者制备小牛胸腺和猪脾混合抗原,建立了测定ANA的ELISA法。所用混合抗原中,含有抗Sm、抗RNP、抗SS-A、抗SS-B、抗ds-DNA、抗Scl-70和抗PM-1等常见抗核抗体的靶成分。故与常规的IFA呈高度的一致性;且ELISA法较IFA更敏感,结果可靠,且有利于推广。临床意义:ANA阳性的疾病很多,最多见于SLE,也可见于药物所引起的狼疮、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