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盆式胆肠内引流术 肝胆管结石并狭窄是目前施行肝肠内引流术的主要原因。肝胆管结石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经胆总管切口、借助于取石钳夹或胆石匙掏、挖,肝外挤压,以达到清除结石的目的,而后作肝肠内引流术,但结果残石率高达32%~76%,再手术率30%~56%。 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必须结束肝内结石并狭窄只以肝外处理的局面。肝胆管结石并狭窄外科手术的重点不是挖石,而是肝胆管狭窄的解除。 针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的情况,采用广泛显露肝内胆管的方法,将狭窄部分进行切开整形,形成“肝胆管盆”,然后再与肠道行内引流术。这是一条新的手术治疗途径,可以解决狭窄和胆汁潴留,减少结石残留和复发的可能。 [适应证] 1.1~3级肝管口狭窄,狭窄近端囊状扩张,其内充填块状和泥砂样结石者。 2.肝外胆管扩张、管壁增厚,有典型的夏科征(charcot's triad)反复发作史,说明不断成石,不断排石;另外,肝内胆管繁多,术中不可能将3级以上的胆管探查显露清楚,结石不可能完全清除。 3.复发结石与胆道残余结石。内引流术可避免多次手术及t形管的不良作用;同时
问:请教我现在测定氨基酸(只是打算测定其中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以及丙氨酸三种氨基酸):现用岛津液相,LC-10AT的泵和SPD-10A的检测器,色谱柱ods C18柱(250 X 4.6mm),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cc,流速lmL·min~,流动相A:0.1mol·L- ,醋酸钠溶液(pH6.5)一乙腈(93:7),流动相B:乙腈一水(8o:20),并按下述进行梯度洗脱。线性梯度洗脱程序:0.0 min,0%B;13 min,7% B;23 min。23% B;29 min,35% B;35 min,40%B;40 min,100%B;45 min,100%B;47 min,0%B。空白梯度基线飘移,而且在20多分钟有较大的很宽的峰,每次梯度都是相同的时间和电压如何?我已梯度洗了一夜也是如此啊,请问我这个方法可以测定氨基酸吗?答:AccQ衍生方法,我做过类似的,供参考: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14mol/L醋酸盐缓冲液(取三水合乙酸钠19.04g,加1000ml水溶解后,加2ml三乙胺,混匀,用磷酸调节pH值至4.95,滤过,即得)-乙腈
1、在病原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甲醇酵母表达系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较完善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应用该系统已高效分泌表达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人血清白蛋白、蛋白酶抑制剂、膜蛋白等。在国内,甲醇营养型酵母表达系统主要应用在病 原生物学领域,如:SMAD4 (肿瘤抑制基因)蛋白、痘苗病毒生长因子(VGF)戊型肝炎病毒结 构区ORF2蛋白、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特异性蛋白的2个结构基因及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 面蛋白1(MSP1) 等的表达研究。(1)痘苗病毒生长因子 痘苗病毒生长因子是痘苗病毒编码的一种小分子细胞因子样物质,其成熟肽段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由于VGF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建立一种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VGF的表达系统,实现VGF的高效表达对于开发新型药物,特别是治疗创伤类药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痘苗病毒生长因子,这对开发新药物以及在治疗创伤等方面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寄生虫领域中的应用 寄生虫是一类对人类和动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为进行细胞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 各种 生物 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大多数高等动植物是二倍体。也就是说,每一个体细胞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表示。其中与性别直接有关的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可以不成对。每一个配子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做单倍体细胞,用n表示。两性配子结合后,具有两组染色体,成为二倍体的体细胞。如蚕豆的体细胞2n=12,它的配子,n=6,玉米的体细胞2n=20,配子n=10。水稻2n=24,n=12。有些高等植物还是多倍体,即在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体在复制以后,纵向并列的两个染色单体,往往通过着丝粒联在一起。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染色体分成相等或不等的两臂,各染色体的长臂与短臂之比称为臂率。造成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亚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等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类型。此外,有的染色体还含有随体或次级
相关专题 PCR退火温度应如何设置? 在PCR 自动热循环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变性与退火的温度。如操作范例所示,其变性、退火、延伸的条件是:94℃60s, 37℃60s, 72℃120s,共25~30个循环,扩增片段500bp。在这里,每一步的时间应从反应混合液达到所要求的温度后开始计算。在自动热循环仪内由混合液原温度变至所要求温度的时间需要30~60s,这一迟滞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反应管类型、壁厚、反应混合液体积、热源(水浴或加热块)以及两步骤间的温度差,在设置热循环时应充分给以重视和考虑,对每一仪器均应进行实测。 关于热循环时间的另一个重要考虑是两条引物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合成靶序列全长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前文给出的反应时间是按最适于合成长度500bp的靶序列拟定的。下面就各种温度的选择作一介绍。 1.模板变性温度 变性温度是决定PCR反应中双链DNA解链的温度,达不到变性温度就不会产生单链DNA模板,PCR也就不会启动。变性温度低则变性不完全,DNA双链会很快复性,因而减少产量。一般取90~95℃。样品
如将活细胞与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温育,短时间内对细胞的形态、功能和活力几乎没有影响, 但坏死细胞以及细胞浆膜受到损伤的晚期凋亡细胞则可被这两种酶降解,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可通过提高光散射、核酸或蛋白质荧光信号的阈值排除晚期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测定早期凋亡细胞。 【材料与试剂】 (1) 含Ca2+ 和Mg2+ 的Hanks平衡盐溶液(HBSS):取1份A液(160g NaCl,8g KCl,2g MgSO4 ?7H2 O,2g MgCl2 ●6H2 O,2.8g CaCl2 溶于双蒸水,定容至1000ml)和1份B液(3.04g Na2 HPO4 ?12H2 O,1.2g KH2 PO4 ,20g葡萄糖,溶于双蒸水,定容至1000m)与18份双蒸水混合,调节pH至7.2~7.4,高压灭菌后,于4℃保存备用。 (2) 0.5%胰蛋白酶,HBSS溶解后分装,于-20℃保存。 (3) 200mg/ml核糖核酸酶,HBSS溶解后分装,于-20℃保存。 【操作步骤】 (1) 于4℃离心收集细胞并重新悬浮于0.2ml HBSS中, 使其浓度位106 /ml; (2) 加入
酶切的原理:DNA酶切一般分为质粒直接酶切和PCR产物酶切。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Ⅱ类、Ⅲ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Ⅰ类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DNA,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DNA分子,然后从底物上解离。Ⅱ类由两种酶组成: 一种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它切割某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它修饰同一识别序列。Ⅱ类中的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克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是重组DNA的基础。绝大多数Ⅱ类限制酶识别长度为4至6个核苷酸的回文对称特异核苷酸序列(如EcoRⅠ识别六个核苷酸序列:5'- G↓AATTC-3'),有少数酶识别更长的序列或简并序列。Ⅱ类酶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中,有的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末端的DNA段(如SmaⅠ:5'-CCC↓GGG-3');有的切割位点在对称轴一侧,产生带有单链突出末端的DNA段称粘性未端, 如EcoRⅠ切割识别序列后产生两个互补的粘性末端。5'…G↓A
一、 用于免疫的动物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二、 免疫途径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0.1ml左右。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三、 佐剂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
(一)物化性状和用途磷酸(75-80%)是透明、无色、糖浆状、无臭的液体。沸点:3000℃(分解)。用作去垢剂、药物、陶瓷制造、食品加工、雕刻和印刷。(二)毒性腐蚀性强,刺激皮肤。最高容许浓度:1mg/m3(三)短期暴露的影响吸入:蒸气和烟雾对鼻、喉有轻度刺激(超过5.4mg/m3)和产生咳嗽(约3~11mg/m3)对肺部不会造成严重损害。眼睛接触:有腐蚀性。烟雾能产生刺激。浓溶液溅入眼内产生严重灼伤。口服:浓溶液会灼伤口腔和喉,造成胃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痉挛,严重者则发生虚脱和死亡。(四)长期暴露的影响皮肤长期或反复接触会产生皮炎,症状有发痒、变红和肿胀。(五)火灾和爆炸不燃,无爆炸性。(六)化学反应性与强碱(如氢氧化钠)、氧化物(如过氧化合物)和还原剂都能起激烈反应。与硫化物、氰化物、乙酰基化合物、氟化物、硅化物和碳化物反应并释放出易燃和有毒的气体。(七)人身防护吸入:如果蒸气或烟雾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应戴用合适的呼吸器。皮肤:如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氯丁橡胶。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眼睛:戴用化学防溅镜。如需要还应戴用面罩。(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从血清中提取纯化IgG的方法步骤。 2. 了解辛酸-硫酸铵法纯化IgG 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辛酸—硫酸铵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辛酸沉淀杂蛋白,辛酸为短链脂肪酸,在酸性条件下可沉 淀血清或腹水中的白蛋白或其他非Ig 蛋白质;第二步利用硫酸铵盐析将Ig 沉淀下来。经SDS-PAGE 电泳检测能得到电泳纯度较高的Ig。 三、 仪器 、原料和试剂 仪器 磁力搅拌器、离心机、低温冰柜。原料抗血清(兔抗鸡血清) 试剂 1. 乙酸—乙酸钠缓冲液:60mmol/L,pH4.0 2. 10×磷酸盐-NaCl 缓冲液(PBS):100mmol/LPBS,pH7.4。称NaCl 80g、Na 2 HPO 4 12H 2 O 29g、KCl 2g 、KH 2 PO 4 2g,加蒸馏水溶解,加入100mmol/LEDTA 20m1,用去离子水定容至l000mL。
固定是免疫组化的第一步,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步,认为用福尔马林就行,其实学问也挺大的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固定剂种类较多,性能各异,在固定半稳定性抗原时,尤其重视固定剂的选择,介绍如下。 1.醛类固定剂 双功能交联剂,其作用是使组织之间相互交联,保存抗原于原位,其特点是对组织穿透性强,收缩性小。有人认为它对IgM、IgA、J链、K链和λ链的标记效果良好,背景清晰,是常用的固定剂。 (1)10%钙-福尔马林液(浓甲醛10ml,饱和碳酸钙90ml)。 (2)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浓甲醋10ml,0.01mol/l pH7.4 PBS 90ml)。 (3)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pH7.4(多聚甲醛40g,0.1mol/L PBS液pH7.4500ml,两者混 合加热至60℃,搅拌并滴加1n NaOH至清晰为止,冷却后加PBS液至总量1000ml)。 (4)戊二醛-甲醛液(戊二醛1ml,浓甲醛10ml,蒸馏水加至100ml)。 戊二醛是二醛基化合物,交联结合力比甲醛大,Bullock认为交联过强,可出现组织改变和空间遮蔽现象,影响组织的抗原性。但McDonald等认为,该试剂用于
相关专题 新入学和刚开始从事研究的研究生(开题报告)首先要进行选题,选题是开始研究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一般导师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项目需求给学生划定一个范围,就是研究的大概范围(叫研究领域也可)。比如:变压器状态评估方面。(这个画圈的工作可不得了,不是小平同志在深圳画了一个圈,深圳也不会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超级大都市。对于论文来说,画圈的质量决定了你将来少走多少冤枉路)这个圈有的导师画得大有的小,这完全取决于导师对问题的理解,一般来说导师如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那么圈会画小一点,你的研究工作也会容易入手些,如果能做到指那打那,这导师已经相当厉害了,比如我校的崔教授。对大多数导师来说,学术地位和成果都没有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因此达不到精准的程度,不过指个大概的方向和范围还是没问题的,这为你开始课题还是能省不少事。如果导师连画圈的工作也没有做,那你只好自导了。自导就是自己连画圈的工作也做了,课题自己选(一个捷径是去国际权威[IF大于3.0]杂志看看REVIEW,那里一般都有关于方法或领域问题的相关评述,选一个自己能下手的好了,建议不要找中文文献,减少“死定”的概率)
佚名 上述各种变异指标可用来比较同类事物变量值间的变异情况。各变异指标的共同点是:值小表示变量值密集,值大表示变量值分散。但在有些情况下用标准差等变异指标来比较就不适宜了。如某地7岁男童身高均数为123.10cm ,标准差为4.71cm;体重的均数为22.29kg,标准差为2.26kg。由于单位不同,我们不能因为4.71>2.26而说身高的变异大于体重,需要有另一个指标,它不受单位的限制,那就是变异系数,其公式为: CV=S/X×100%,X>0 (4.18) 也就是将标准差化为各自均数的百分数,然后比较。这样不但可以比较单位不同的变量值间的变异,而且可以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变量值间的变异。 上述7岁男童身高、体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身高CV=4.17/123.10×100%=3.83% 体重CV=2.26/22.29×100%=10.14% 可见同一批儿童的体重变异比身高的大。 例4.12被试者9人,试验时坐在舒适的
相关专题 免疫胶体金技术专题 随着免疫 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以临床为主以及非临床领域的诊断工业(diagnostic industry),免疫分析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全自动化的免疫分析;另一类为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快速免疫分析。前者需要价格昂贵的全自动仪器及与仪器严格配套的各种试剂盒,目前只能在医疗及检测中心应用,虽也能较快速给出结果,但仍需一定时间,不适合远离医疗及检测中心的地区,更不能用于“患者床旁检验”(real time clinical decision)和普查的需要,在酶免疫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的快速诊断方法迅速和广泛地发展起来。这类方法目前在文献及市场上的命名还很不统一。它实际上属于快速斑点免疫结合分析(dot immunobinding assay, DIBA),始于80年代。现介绍如下: 一、两种模式 1、班点免疫渗滤分析(dot immunofiltrtion assay, DIFA) 免疫反应是通过垂直穿透固定有配体的硝酸纤维素膜而进行的(flow through type)。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该方法较省人力物力,并容易组织;所需样本较少,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2.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地得到危险因素的估计; 3.既可检验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广泛探索尚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当一种疾病病因不明需探讨多种因素的作用时较合适。 缺点: 1.调查时需要被调查者通过回忆既往若干暴露史的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2.病例常不能代表全部病例,对照也常不能代表所属的人群,易产生选择偏倚; 3.不知道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一般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故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和决定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不能下因果联系的结论。 附表29-1 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 α=.05 1-β=0.09(单侧检验) 对照组暴露者比例 相对危险度
地沟油,又称潲水油、垃圾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一般只作为工业用油。但一些不法之徒受利益驱动,将地沟油提炼后,冒充普通的植物油销售。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将地沟油与正常食用植物油区分出来,可为地沟油的管理与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 要减少不法投机者将地沟油用在食品中,除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和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快速鉴别地沟油的检测系统,为执法者执法时提供技术支持。 日前,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通过全面筛查“地沟油”可能涉及的80多个技术检测项目,找到了查出“地沟油”的4类有效指标(包括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和特定基因组成),初步建立起“地沟油”检测指标体系。针对四大核心指标,上海月旭第一时间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就部分指标开展了应用开发,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1. 多环芳烃检测方法及耗材 色谱柱:Ultimate PAH,4.6×250mm,5μm(上海月旭提供) 检测波长:220nm 流动相:A相:水 B相:乙腈 梯度程序:1-20min 40-100% B 20-33min 100% B 33-34min 100
核酸的定量测定——定磷法 [原理] 磷的测定方法很多,Fiske-Subbarow定磷法是一经典的但至今仍被经常采用的方法,它具有灵敏、简便的特点。各种含磷有机物经硫酸或过氯酸水解,使有机磷消化成为无机磷。无机磷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盐(常用钼酸铵或钼酸钠)反应生成磷钼酸盐络合物。用还原剂处理,磷钼酸盐络合物被还原生成钼蓝,在660nm处有最大光吸收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磷含量成正比关系。因此可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磷的定量测定。 化学反应式: (NH 4 ) 2 MoO 4 + H 2 SO 4 → H 2 MoO 4 + (NH 4 ) 2 SO 4 H 3 PO 4 + 12H 2 MoO 4
1前言 1975年,Small等人用电导检测器的连续检测柱流出物获得成功,标志着离子色谱法的诞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离子色谱法(IC)已经成为分析离子性物质的常用方法。我国第一代离子色谱仪于1983年6月通过了专家鉴定。离子色谱仪与一般的液相色谱仪一样,由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构成。本文主要介绍离子色谱仪硬件方面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2 输液系统 离子色谱的输液系统主要包括流动相容器、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和梯度洗脱装置等。IC对输液系统的一般要求是:流量稳定,耐高压性能好,耐腐蚀性强,脱气方便等。 2.1 脱气装置 流动相的脱气是离子色谱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输液泵的扰动或色谱柱前后的压力变化以及抑制过程都可能导致流动相中溶解的气体析出,形成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会产生很多尖锐的噪声峰,较大的气泡还可能引起输液泵流速的变化,因此对流动相要进行脱气处理。流动相脱气的方法主要有:真空泵直接脱气法,超声波震荡脱气法,惰性气体鼓泡吹扫脱气法以及在线脱气法。前3种方法的脱气效果都不错,但不足之处是一次性脱气,脱气后
细胞培养板的选择:细胞培养板依底部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底和圆底(U型和V型);培养孔的孔数有6、12、24、48、96、384孔等;根据材质的不同有Terasaki板和普通细胞培养板。具体选择时根据培养细胞的类型、所需培养体积及不同的实验目的而定。 平底和圆底(U型和V型)培养板的区别和选择: 贴壁细胞一般用平底培养板 悬浮型细胞的培养一般用V型 U型培养板亦多用于培养悬浮型细胞 不同型状的板子自然有不同用途。平底的什么类型的细胞都可用﹐但当细胞数目较少﹐如做克隆时﹐就用96孔平底板﹐另外﹐做MTT等实验时﹐无论贴壁和悬浮细胞﹐一般均用平底板。至于U或V型板﹐一般在某些特殊要求时才使用。如在免疫学方面﹐当做两种不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需要二者相互接触以刺激﹐因此﹐一般需要U型板﹐因细胞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聚集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內。V型板的用途更少﹐一般用于细胞杀伤实验时﹐为了使效靶细胞紧密接触﹐常使用V型板﹐但这种实验也可用U型板替代(加入细胞后﹐低速离心) 如果是养细胞的话, 通常是运用平底的, 另外要特別注意材质, 标示"Tissue 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