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病毒载体属RNA病毒,但可在受染细胞内反转录产生DNA互补链,此DNA单链可作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NA链,第二条DNA链可掺入细胞基因组DNA中。此病毒可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自行转录与复制,RNA可合成蛋白,再包装病毒,RNA从胞内释放,成为感染性病毒,该载体可经不同方式改变。介导过程可使病毒单拷贝基因组稳定地进入细胞。首先,逆转录病毒的繁殖必须要有适当的包装细胞系,以利于产生高滴度的病毒,同时还具有适当的结构。如:ψ2(第一代包装细胞),PA317(第二代包装细胞),ψ1-CRIP、PG13、DA、CFA(第三代包装细胞),包装细胞可提供逆转录病毒gag、pol和env蛋白才能使带有包装信号及目的基因的病毒载体RNA进行包装,包装细胞只提供gag、pol和env蛋白而不产生具有复制能力的野生型病毒(RCR),而第一代包装细胞可产生 RCR,安全性较差;第二代包装细胞,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也未发现产生RCR,安全性好;第三代包装细胞更加安全,第三代包装细胞中主要区别是病毒结构基因中env不同。 反转录病毒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有如下特点:①反转录病毒感染细胞的效率高,基因转移率在10%
传统的蛋白鉴定方法,如免疫印迹法、内肽的化学测序、已知或未知蛋白的comigration分析,或者在一个有机体中有意义的基因的过表达通常耗时、耗力,不适合高流通量的筛选。 目前,所选用的技术包括对于蛋白鉴定的图象分析、微量测序、进一步对肽片段进行鉴定的氨基酸组分分析和与质谱相关的技术。1 图象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满天星”式的2-DE图谱分析不能依靠本能的直觉,每一个图象上斑点的上调、下调及出现、消失,都可能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产生,必须依靠计算机为基础的数据处理,进行定量分析。 在一系列高质量的2-DE凝胶产生(低背景染色,高度的重复性)的前提下,图象分析包括斑点检测、背景消减、斑点配比和数据库构建。 首先,采集图象通常所用的系统是电荷耦合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照相机;激光密度仪(laser densitometers)和Phospho或Fluoroimagers,对图象进行数字化。 并成为以象素(pixels)为基础的空间和网格。 其次,在图象灰度水平上过滤和变形,进行图象加工,以进行斑点检测。 利用Laplacian,Gauss
一、为什么要用同型对照? 同 型对照是使用与一抗相同种属来源、相同亚型、相同剂量和相同的免疫球蛋白及亚型的免疫球蛋白,用于消除由于抗体非特异性与细胞结合而产生的背景染色。同型 对照是真正意思上的阴性对照,它不但可以用来设定流式细胞仪的电压,而且还可以帮忙省去昂贵与繁琐的重组细胞因子竞争封闭步骤。 在流式细胞仪上样前,染色方式如下:样本管:一抗+样本,同型对照管:同型对照+样本 二、如何选择同型对照? (1)一般选择与一抗的成分完全相同种属来源、相同亚型和亚链、相同荧光标记的抗体,比如抗人的CD56 FITC标记的抗体,成份是MouseIgG1,κ。那么它的同型对照应该是FITC标记的MouseIgG1,κ。注意同型对照的成份跟它的名称是相同的. (2)如果是抗体的组合形式是纯化的一抗+荧光标记的二抗,那么应该选择一抗的同型对照。比如CD86的纯化抗体,成分是MouseIgG1,κ。它的同型对照是纯化的Mouse IgG1,κ。它的二抗PE标记的抗小鼠IgG1,。那么染色方式
相关专题 实验室很多同学都要做Real time PCR实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都会有很多宝贵意见,不过也有实验室前没有做过的,查找了下资料和大家分享下关于实时荧光 Taqman 探针设计、实时荧光PCR探针的选择、引物的设计及评价。 荧光探针法是用序列特异的荧光标记探针来检测产物,探针法的出现使得定量PCR技术的特异性比常规PCR技术大大提高。目前较常提及的有TaqMan探针、FRET杂交 探针(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探针)和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 广泛使用的TaqMan探针法是指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 的同时另外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只与模板特异性地结合,其结合位点在两条引物之间。探针的5′端标记有荧光报告基团(Reporter, R),如FAM、VIC等,3′端标记有荧光淬灭基团(Quencher, Q),如TAMRA等。当探针完整的时候,5′端报告基团经仪器光源激发的荧光正好被近距离的3′端荧光基团淬灭,仪器检测不到5′端报告基团所激发的荧光信号(就是说5’荧光基团的发射波长正好是3’ 荧光基团的吸
88435-111.doc早在1986年Mosmann等[1]依据小鼠分泌的细胞因子谱不同首次将Th细胞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不同的独立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L-12、IFN-γ和TNF- α等细胞因子,介导与细胞毒和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IL-10和IL13等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为刺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与体液免疫相关。由于Th1/Th2 亚群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在免疫应答的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Th1/Th2 平衡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已发现许多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等都与Th1/Th2 平衡有关。因此建立稳定有效的细胞内因子检测方法对于准确说明Th1/Th2细胞的作用非常重要。目前检测的主要方法有酶联免疫法、ELISPOT法、荧光定量法及原位杂交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因子是一种相对快速、重复性好并能准确定量的方法。文章参照国内外的一些文献,对于人和小鼠Th1和Th2细胞的流式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比较了两者之间的不
操作前请认真检查冷水机、空压机、反应器、进出水管、气管情况。填好使用说明书。开机:先打开其他单元上的开关,再打开主机背后的开关。关机:先把控制器上所有单元的参数状态调到off,把进气开关打开后关机;关机时先关控制器后面的开关,再关其他单元上的开关。灭菌操作1、取下马达,平放于桌上。罐顶端套上黑色保护帽。2、由罐上取下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不需要灭菌。3、取下PH电缆线,盖上红色保护帽;将PH电极要插到底。务必拧紧电极的上下两个固定螺帽。PH电极灭菌前要标定。PH电极标定:接好电缆后拧开电极的固定螺帽(第一个),将PH电极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轻轻用面纸吸干上面的水后先放入标准溶液4.01中校正,等控制器上数据稳定后在set zero处输入4.01(不管实际数值的微弱差别);输入完闭后从标准液中取出电极,冲洗、吸干后放入7.00的标准溶液中,等控制器上数据稳定后在set span处输入7.00(不管实际数值的微弱差别)。PH电极校正后不要关控制器。4、取下DO电缆线,DO电缆接口处用锡箔纸包好后套上黑色帽。DO电极灭菌完后标定。DO电极要插到底,拧紧电极的上下两个固定螺帽。灭菌前要注
核酸探针已被广泛用于筛选重组克隆、基因多样性的种性检测和真菌种群内及种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评价。最早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分辨力强的特点,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也存在着一系列令人困扰的问题,如成本高、探针半衰期短、放射性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等。而且在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时,需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及相应的实验保护设施,还需要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操作,因而限制了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非放射性核酸探针大多通过酶促、光化学和化学手段掺入一种报道基团,这种报道基团可通过高灵敏度的冷光、荧光或金属沉淀等检测系统检测。另外,应用pH电极或感应器技术的电化学检测系统也有报道。在这些检测系统中,灵敏度最高的是生物素- 亲合素检测系统和半抗原-抗半抗原地高辛检测系统。由于生物样品中常含有内源性生物素及生物结合蛋白,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会发生一些非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实验效果。与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同样具有高灵敏度,却减少了非特异性结合的地高辛检测系统,已为人们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地
本文给出了分子克隆中常用限制性内切酶的保护碱基序列,如 AccI , AflIII , AscI , AvaI , BamHI , BglII , BssHII , BstEII , BstXI , ClaI , EcoRI , HaeIII , HindIII , KpnI , MluI , NcoI , NdeI , NheI , NotI , NsiI , PacI , PmeI , PstI , PvuI , SacI , SacII , SalI , ScaI , SmaI , SpeI , SphI , StuI , XbaI , XhoI , XmaI ,为什么要添加保护碱基?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由于直接暴露在末端的酶切位点不容易直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因此在设计 PCR 引物时,人为的在酶切位点序列的 5‘ 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将来酶切时的活性。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
一、固定剂 大多数神经激素、肽类物质为水溶性,在用于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之前,常需固定。但肽类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的固定方法或固定剂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某些固定剂甚至可同时破坏和/或保护同一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因此,在进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之前,很有必要了解所要研究的物质(蛋白质或肽类)的化学性质,并根据需要来选择适宜的固定剂(或固定方法)以及改进固定条件。目前,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固定剂仍为醛类固定剂,其中以甲醛类和戊二醛最为常用。在此,简要介绍几种目前较为常用和推荐的固定剂,以供读者选用。1、4%多聚甲醛-0.1 mol/L磷酸缓冲液(pH7.3)试剂:多聚甲醛 40 g 0.1 mol/L磷酸缓冲液 至1000 ml配制方法:称取40 g多聚甲醛,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0~800 ml 0.1 mol/L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以下简称PB),加热至60 ℃左右,持续搅拌(或磁力搅拌)使粉末完全溶解,通常需滴加少许1 N NaOH才能使溶液清亮,最后补足0.1 mol/L的PB于1000 ml,充分混匀。该固定
实验材料:1. 人哺乳期早期或断奶后乳汁。2. 培养液:RPMI1640,15%FBS,10%人血清,50μg/ml霍乱毒素,0.5mg/ml氢化可的松,1mg/ml胰岛素。3. HuS(human serum):血库过期的血清,澳大利亚抗原阴性。5cm Nunc塑料培养皿。4. 不含Ca2+ 和Mg2+ 的1×PBS,添加200000IU/L青霉素、200mg/L链霉素和200000U/L庆大霉素,pH7.4。5. 培养用液:1mg/ml胰岛素(Sigma):用6mmol/L盐酸配制;0.5mg/ml氢化可的松:用生理盐水配制;50μg/ml霍乱毒素(Schwartz-Mann):用生理盐水配制。P.S:血清和储存备用的胰岛素、氢化可的松、霍乱毒素、胰酶和胰蛋白酶应在-20℃条件下保存。6. 消化液(TEGPED):胰蛋白酶液:加入13mmol/L EGTA 10ml,用PBSA配置。7. 7 mmol/L EDTA:4ml,用PBSA配置。8. 0.2%胰蛋白酶(Difco):4ml,用HBSS配置。9. 1%胰酶:2ml,用HBSS配置。 实验方法:1
根据孟德尔的颗粒遗传学理论,基因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在杂合状态时不发生混淆,完整地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由该基因的显隐性决定其在下一代的性状表现。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孟德尔第一定律指出,一对杂合状态的等位基因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其自交后代中表型分离比为 3 : l 。本实验将观察果蝇单因子杂交后代的表型及其分离情况。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深刻理解孟德尔分离定律。 2、 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 野生型:长翅果蝇 (+/+) 突变型:残翅果蝇 (vg / vg) 野生型果蝇的双翅为长翅 (+/+) ,翅长超过尾部。残翅果蜗 (vg / vg) 的双翅几乎没有,只留少量残痕,无飞翔能力。 三、仪器设备 立体解剖镜,恒温培养箱,天平,培养瓶及麻醉瓶,毛笔及白瓷板。 四、药品试剂 乙醚,玉米粉,琼脂,红糖,酵母粉,丙酸。 五、实验步骤
一、通过与菌体的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有:来苏尔、乙醇、福尔马林、红汞、苯酚等。1.来苏尔,即煤酚皂溶液(含煤酚47%~53%,其余是肥皂和水;煤酚是邻、间、对甲酚的混合物)。将来苏尔用水稀释成5%~10%的水溶液,用作病人用具、排泄物及环境消毒。2.乙醇,俗称酒精。主要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消毒。其75%的水溶液消毒作用最强。浓度过高可使菌体表层蛋白质迅速凝固而妨碍乙醇向内渗透,影响杀菌作用。3.福尔马林,是40%的甲醛(HCHO)的水溶液。通常将其稀释成2%~4%的甲醛水溶液,用于器械消毒。用以消毒病房时,将门窗关闭,在房内加热蒸发甲醛溶液4h(每消毒1m3空气,需蒸发15ml福尔马林与20ml开水混合而成的溶液)。4%的水溶液用于固定生物的标本。4.红汞,即汞溴红,也叫二百二、红药水,是人工合成的含有汞和溴的有机化合物。用2%~4%水溶液作皮扶伤口或皮肤粘膜的消毒,不可与碘同用。5.苯酚,俗名石炭酸。纯品为无色晶体。其1%水溶液用以喷洒、擦拭房间、家具、浸泡医疗器具,散布于病人排泄物上等消毒。二、通过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因而起杀菌作用的有灰锰氧、双氧水。1
干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更新 干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代干细胞。干细胞的分裂过程与普通的体细胞有所不同。高等动物的成体干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非对称的细胞决定子分割,使得一部分子代获得维持干细胞状态所必需的信息而成为子代干细胞,另外一部分子代细胞则不得不走向分化。也就是说,一个干细胞的后代中,只有一部分子代细胞可能保持与父代细胞相同的干细胞特征,另外一部分则丧失了干细胞的功能。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细胞严格遵循不对称分裂的方式(如果蝇的卵细胞),一个干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子代干细胞和一个已分化细胞。这种分裂方式主要发生在低级动物,如单一细胞生物体及无脊椎动物。另一种不对称分裂方式则不同(主要发生于高级生物体的干细胞),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干细胞有多种可能,即可以是子代干细胞,也可以是定向祖细胞。干细胞与定向祖细胞之间,有着连续的“谱系”,干细胞和定向祖细胞分别居于此连续谱系的两端。多数哺乳动物的组织干细胞采用此种方式进行自我更新。这种干细胞不严格执行不对称分裂的规定,但从群体水平上看,其干细胞仍然保持着严格的不对称分裂。尽管两者不对称分裂的机制不同,但都牵涉到多重
第一抗体的染色: 1、 将切片浸在3%H2O2甲醇溶液(新鲜配制)中10分钟,PBS冲洗2分钟×3次 2、 加100ul(2滴)血清封闭溶液(试剂1)到切片上,室温孵育10分钟,倒掉(不能冲洗) 3、 加入一抗(按照说明推荐浓度和孵育条件) 4、 使用含有0.05%吐温20的PBS( TPBS),冲洗2分钟×3次 5、 加入100ul(2滴)生物素化的二抗(试剂2),室温孵育10分钟 6、 使用含有0.05%吐温20的PBS( TPBS)冲洗2分钟×3次 7、 加入100ul(2滴)链霉亲和素-AP(试剂3)的二抗,室温孵育10分钟 8、 使用含有0.05%吐温20的PBS( TPBS)冲洗2分钟×3次 9、 准备底物溶液:将1滴试剂4A和4B加入到1ml去离子水中,充分混匀;再加入1滴试剂4C,充分混匀 10、 加100ul(2滴)配好的AP底物溶液,室温孵育(镜下检测孵育时间) 11、 使用含有0.05%吐温20的去离子水冲洗终止反应 第二抗体的染色: 12、 加100ul(2滴)双染增强剂(试剂7),孵育 13、 使
试剂与设备 1. 待检细胞:PBMC,脾细胞,淋巴结细胞或经过相应病毒感染细胞(注意其HLA-A型别)刺激形成的CTL细胞 2. FACS缓冲液(FB):PBS+2%小牛血清+0.1%叠氮钠 3. 2 X HLA-I/抗原肽四聚体:2倍使用浓度的HLA-I/抗原肽四聚体 4. 1%多聚甲醛(PFA)的PBS 5. 离心机 6. 流式细胞分选仪 7. 加样器、吸头等 操作步骤 1. 将待检细胞悬浮于FACS缓冲液,浓度为5 X 107 细胞/ml。 2. 在微量滴定板中每孔加20μl细胞悬液。 3. 每孔加入20μl 2 X 四聚体试剂,吹打混匀,尽量避免气泡。 4. 在黑暗中冰浴1小时。 5. 加150μl FB,1200rpm离心5分钟。轻轻弹掉上清,也可以用抽吸的方法弃去上清,注意抽吸容易损失细胞,但是可避免有感染性或有害的样本造成污染。 6. 重复洗涤2次,方法同步骤5。 7. 用含1%多聚甲醛(PFA)的PBS 200μl 重悬细胞。PFA似乎可以增加一些“绿色”荧光标记的检出率。 8. 用FACS检测。 注意事项 1. 为了节省试剂,应
人巨噬细胞可从外周血或经斑蝥激发的皮疱液中获取,也可从肺灌洗液或患者腹膜透析液中分离,但操作繁锁,得量不多。许多实验室在进行基础或配合临床研究巨噬细胞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或筛检免疫增强药物和探讨其作用机制时,常选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常用的检测方法如下。 (一)炭粒廓清试验 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断巨噬细胞的功能。 (二)吞噬功能的检测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实验室常用比细菌大的细胞性抗原作为被吞噬颗粒,如鸡红细胞。其检测原理是将受检细胞与适量的颗粒抗原混合后,置37℃保温0.5~1h,其间时加振摇,最后离心取测定细胞制成涂片,染色镜检,分别计数出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正常参考值。 (三)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 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酶,如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溶菌酶等,测
一、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正置显微镜 1、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清洁 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透镜要用擦镜纸擦拭,如有胶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洁之。 3、对光 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 若使用的为带有光源的显微镜,可省去次步骤,但需要调节光亮度的旋钮。 4、安装标本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5、调焦 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 操作注意:不应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镜筒和标本间的间距;要了解物距的临界值。 若使用双筒显微镜,如观察
印迹技术 1975,Edwen Southern提出分子印迹概念。 概念:将存在于凝胶中的生物大分子转移(印迹)于固定化介质上并加以检测分析的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DNA,RNA,蛋白质的检测。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 免疫印迹法是检测蛋白质混合溶液中某种特定目的蛋白质的定性方法,也可以作为确定同一蛋白质在不同细胞或者同一种细胞不同条件下的相对含量的半定量方法。由于其检测往往需要抗体,所以也被称为免疫印迹技术。 应用 1 检测样品中特异蛋白存在与否 2 细胞中特异蛋白的半定量分析 3 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实验操作 1 细胞裂解物的准备; 2 细胞裂解物的蛋白定量; 3 细胞裂解物的SDS-PAGE; 4 蛋白质的转移; 6 目的蛋白质的检测。 免疫印迹只能检测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 测定相对含量时,需要内参照 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SDS-PAGE胶浓度;转移膜的选择;转移时间的选择 注意电极的正负极 抗体反应时,注意驱除反应袋内气泡 操作要轻柔。
1.目的 了解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特点和方法。 2.原理 外源基因克隆在含有lac启动子的表达系统中。先让宿主菌生长,lac I产生的阻遏蛋白与lac操纵基因结合抑制下游的外源基因转录。向培养基中加入诱导物IPTG(异丙基硫代-b-D-半乳糖),解除抑制使外源基因大量表达。表达的蛋白可经SDS-PAGE或Western-blotting检测。 3.器材 旋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取样器,移液器吸头,50ml 微量离心管,1.5ml 微量离心管,双面微量离心管架,台式冷冻离心机,制冰机,恒温摇床,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摇菌试管,三角烧瓶,接种环。 4.试剂 LB培养基(加抗菌素),100mg/ml IPTG,20%葡萄糖。 5.实验准备 无菌ddH2O,1.5ml离心管装入铝制饭盒(灭菌)、移液器吸头装入相应的吸头盒(灭菌),牙签(灭菌),摇菌管(灭菌),100mg/ml IPTG (过滤灭菌)(100ml分装,-20°C保存),100mg/ml氨苄青霉素(过滤灭菌)(100ml分装,-20°C保存),配制20%葡萄糖(8磅灭菌20分钟,添加至上述LB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细胞周期 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这两个阶段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一般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过程。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一个前中期。 分裂间期 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