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bA1c检测影响血糖监控 是否适用于临床?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晚期,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大规模的2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关系研究(UKPDS)的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的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长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和进展。这些结果强调了HbA1c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监测的作用,并为其作为特异的糖尿病治疗目标的运用搭建了舞台。从那时起,大多数临床糖尿病组织都将HbA1c纳入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因为HbA1c极小的差异就能造成并发症患病率很大的差异,因此统一不同实验室不同的检测方法以提高HbA1c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就尤为重要。在过去的15-20年间,虽然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化项目(NGSP)联合制造商已改善了HbA1c的检测方法,但是仍有必要提高目前现有HbA1c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了提高检测准确度,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药物联盟(IFCC)提供了明确的HbA1c检测的参考方法以利于真实数值的可追述性。NGSP和IFCC网络的 HbA1c检测结果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但是,NGSP和IFCC所报告的具体数据单位是不同的,因此实验室应该报告哪种数据形式仍存在争议。在2007年和2010年,共识建议在全球范围内HbA1c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清和肝素钠抗凝血浆电解质测定浓度的比较

作者:黄龙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2   【摘要】目的:比较用直接电极法测定血清和肝素钠抗凝血浆电解质浓度的差别。方法:采用Easylyte plus Na/K/Cl检测仪测定50例患者血清和肝素钠抗凝血浆的电解质浓度。结果:K+、Na+、Cl-的测定结果有统计学差别,但这种差别并无临床意义,血清与肝素抗凝血浆中钾、钠浓度的平均差值为0.32 mmol/L和1.81 mmol/L,差值较恒定;对Cl-的影响较小。结论:各实验室应建立各自的血浆电解质浓度测定值的正常参考范围。   【关键词】 血清,肝素钠抗凝血浆,电解质,浓度   电极法为原理的电解质分析仪,直接以分离好的血清、血浆为测试样品,省时、省力、准确;其分析用的样品为血清、血浆(肝素抗凝)皆可。肝素钠作为血液抗凝剂,由于其良好的抗凝作用,极少产生溶血及血生化分析影响因素小等优点,被各实验室广泛应用。但对电解质测定结果有无影响,各报告说法不一,本文采用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配对比较的方式,观察肝素钠抗凝血浆对钾、钠、氯测定结果的影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2010版)解读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反映患者近8~12周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公认指标,但其个体化的目标值尚存争议。《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T2DM)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2010版,简称共识)提出:可根据病情每3~6个月进行1次HbA1c监测;不笼统推荐成人T2DM的HbA1c控制目标值,应根据病情分层和社会因素差异建议相对合理的HbA1c值,力争做到安全达标,《共识》中目标值建议见表。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建议 HbA1c 适用人群 <6.0% 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无须降糖药物干预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新发现的糖尿病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artnup病及其实验室检查

概述 Hartnup病是一种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又称遗传性菸酸缺乏症,或色氨酸加氧酶缺乏症。最早在1956年由Baron等报道发现于一个姓Hartnup的家族中。本病是由于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中性氨基酸障碍,临床表现为糙皮病样皮疹、神经系统损害和氨基酸尿。该疾病发病率报道不一,美国麻省的调查发病率为1:15000,澳大利亚威尔士州为1:33000,而在英国威尔士地区调查4年中未发现一例(<1:112000),我国尚无正式报道。 本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父母的亲缘结婚率据统计为25%(28个家庭中有7个是近亲婚配)。OMIM:234500。本病的代谢缺陷在于肾小管和肠粘膜的多种氨基酸的转运功能障碍,包括色、丙、天冬酰胺、瓜、谷酰胺、组、缬、异亮、亮、苯丙、丝、苏和酪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大量从尿中排出,而其他氨基酸的转运功能正常。其中以色氨酸转运障碍最为关键,导致色氨酸-犬尿氨酸-菸酰胺的代谢途径不能进行,引起菸酰胺缺乏。色氨酸吸收减少又可引起大量吲哚生成,后者能抑制菸酰胺的合成,因而引起患者类似糙皮病的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皮肤及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概念及实验室检查

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一种。其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多,且有功能不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临床有自发出血倾向及或有血栓形成,约半数病人有脾大。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又称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也是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出血机理是由于血小板量虽多,但有功能缺陷,如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释放功能异常、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等;部分病人有凝血功能的异常,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Ⅷ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引起;由于本病大部分发生在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血管退行性改变,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远端梗塞,梗塞区破溃出血。   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引起血小板强烈的聚集及释放反应,形成微血管栓塞,进一步发展为血栓。   晚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有肝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每年发病率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蛋白检测中药物对分析的干扰

作者:陆文杰 作者单位: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摘要】   目的:评价24种药物在尿蛋白检测中潜在的分析干扰。方法:在Urite-200上进行含药物尿液标本的检测,同时测定对照组尿液标本,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结果:超过治疗浓度的环丙沙星、氯喹试验呈阳性结果,氯喹在治疗浓度时,试验也呈阳性。结论:某些药物会影响试带法尿蛋白检测,导致检测结果假阳性。 【关键词】 分析干扰;药物;尿蛋白   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能为肾脏、泌尿系统疾及肾脏外疾病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试纸条法对于白蛋白最敏感。这种蛋白的出现提示肾小球基底膜渗透性增加。很多药物可以影响试带法检测尿蛋白的结果。例如青霉素、甲苯磺丁脲等[1],它们含磺基水杨酸,能沉淀尿液的白蛋白,从而干扰尿蛋白检测。鉴于药物对于尿蛋白检测干扰方面的报道很少,而尿液生化分析对于临床又如此重要,我们在本文中评价24种药物对尿蛋白化学检测的潜在的分析干扰。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   表1列出了待检的药物及其浓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12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血标本,生化检测,放置时间 近20年临床化学的发展是卓有成效的。由于各种计算机系统控制的全自动分析仪以及各种商品化药盒在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使检验工作由传统的工作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工作模式,即由单份标本进行的单项目测定转变为由单份标本可进行多项目测定。对于标本量大的生化室,血液标本采集后往往不能及时上机检测,大多数标本需放置2h以后才能进行上机检测,那么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结果的影响有多大?为此我们采集了100例不同年龄(男、女各50例)的血标本,分别对2、4、8、24h的12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试验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采集.用内有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简称促凝管),门诊对100例男女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并分别记录采血时间。 1.2生化分析仪与试剂⑴日立7020自动分析仪;⑵日本麦克质控血清;⑶湖南省浏阳医疗公司生产的促凝管 1.3方法.⑴门诊用促凝管静脉采集100份血液标本,每份标本量为6 ml,记录采血时间,每份标本放置20min后血液即可凝集,然后以1000r/min的速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液常规检测SOP

(一)检测原理   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尿外观。透明度,可分为清晰透明、轻度混浊(雾状)、混浊(云雾状)、明显混浊4个等级。   (二)方法学评价   尿色和透明度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尿透明度还易受某些盐类结晶的影响。临床应用仅作参考。   (三)质量控制   1.使用新鲜尿尿放置时间过长,盐类结晶析出、尿胆原转变为尿胆素、细菌增殖和腐败、尿素分解,均可使尿颜色加深、混浊度增高。   2.防止污染。   (四)参考值   新鲜尿:淡黄色、清晰透明。   (五)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1)代谢产物:生理性影响尿颜色主要是尿色素、尿胆素(URB)、尿胆原(URO)等。   (2)饮水及尿量:大量饮水、尿量多则尿色淡;尿色深见于尿量少、饮水少或运动、出汗、水分丢失。   (3)药物的影响:如服用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连素、牛黄、阿的平使尿呈黄色或深黄色;番泻叶、山道年等使尿呈橙色或橙黄色;酚红、番泻叶、芦荟、氨基匹林、磺胺药等使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影响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与对策

作者:谌树青 作者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   尿常规分析几乎是健康人及患者接受筛选的必查项目,尿十项干化学检测包括:尿比重、蛋白、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跑、白细胞、酸碱度。一般而言:只要尿液样本采集,运送合格,检测操作规范,作为一种过筛性试验,其敏感性、特异性是可以接受的。但应注意的是,由于方法学上的缺陷,检验人员在使用尿十项干化学作为筛查时,应对其技术原理、诊断价值及可能干扰因数有较清醒的认识,并辅以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保证其正确使用。   以下几方面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1)尿干化学试验对管型、特殊细胞及细菌、结晶等有形成分识别能力不强。尿蛋白的技术原理与建立在尿液蛋白与某种染料结合的基础上。尿液不同类型的蛋白成分(如球蛋白、本周蛋白、血红蛋白、黏蛋白)对染料检测的敏感性不同。(2)尿液酸碱度,尿液中药物对检测结果有很大影响。(3)尿糖干化学法测定尿糖的原理是葡萄糖氧化酶法,其仅对葡萄糖起作用,较为特异、敏感,但也极易受维生素C、抗生素、酮体等影响。(4)鸟亚硝酸盐测定,其原理基于分析尿液中细菌所产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结晶检查

尿结晶检查是尿沉渣检查的内容之一,尿中出现结晶(crystal)称晶体尿(crystaluria),除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磷酸三盐),尿酸及尿酸盐等结晶外,还包括磺胺及其它药物析出的结晶,尿液中是否析出结晶,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溶解度,PH,温度及胶体状况等因素,当种种促进与抑制结晶析出的因子和使尿液过饮和状态维持稳定动态平衡的因素失衡时,则可见结晶析出,尿液中的结晶可包括代谢性和病理性两种,代谢性多来自于饮食,一般无太大意义,持续大量出现可能提示与结石相关,病理性结晶则与疾病有关。 尿结晶正常值: 酸性尿:可见无定型尿酸盐,尿酸,草酸钙。 碱性尿:可见无定型磷酸盐,碳酸钙,尿酸胺,磷酸铵镁。 尿结晶临床意义: 一,尿内常见的结晶 1.磷酸盐类结晶(phosphatic crystals):包括无定形磷酸盐,磷酸镁铵,磷酸钙等,如长期在尿液中见到大量的磷酸钙结晶,则应与临床资料结合考虑是否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或因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如果患者尿中长期出现磷酸盐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痰液检验

一、 一般检查: 1、颜色: [正常参考值] 无色或灰白色 [临床意义] (1)咖啡色多见于肺吸虫病、阿米巴肺脓肿。 (2)黄色或黄绿色呼吸系统化脓感染。 (3)绿色绿脓杆菌感染、肺癌等。 (4)红色肺结核等。 2、性状: [正常参考值] 稍粘稠状。 [临床意义] (1)浆液脓性 肺组织坏死、支气管哮喘、肺脓肿。 (2)粘液性 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等。 (3)血性 肺结核、肺吸虫、支气管扩张、肺梗塞、肺癌。 (4)脓性 肺脓肿、穿透性脓胸、支气管扩张。 二、 显微镜检查: 1、细胞: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痰液有少量柱状上皮细胞及白细胞。无红细胞及心力衰竭细胞。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粪便外观与疾病的关系

正常成人的粪便排出时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久置后由于粪便中胆色素原被氧化可致颜色加深,病理情况可见如下改变: (1)稀糊状或水样便。常因肠蠕动亢进或肠黏膜分泌过多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服导泻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小儿肠炎时由于肠蠕动加快,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 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见于假膜性肠炎。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可排出大量稀水样粪便。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排出洗肉水样便。出血坏死性肠炎排出红豆汤样便。 (2)黏液便:正常粪便中的少量黏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觉。若有肉眼可见黏液说明其量增多。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3)脓性及脓血便。当肠道下段有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常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脓或血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类型及其程度,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旱暗红色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4)冻状便。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常在腹部绞痛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贫血的MCV,MCH,MCHC分类法

除了使用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判断贫血外,还要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则需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检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在同一病历中,三个指数的变化,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分类方法见下表。 贫血的MCV,MCH,MCHC 分类法 [英文缩写]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参考值]    MCV 27~31 fl    MCH 80~98 pg    MCHC 320~360 g/L [临床意义] 根据以上三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生理学变异】 1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肿瘤脱落细胞的形态特征

脱落细胞学主要是研究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根据细胞的异型性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任何一种异型性表现都不能作为绝对批征,必须综合判断,并以淫片中背景细胞作为照比较,慎重下结论。   一、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一)恶性肿瘤细胞核异型性表现   1.核增大,大小不等,由于肿瘤细胞生长旺盛,胞核形成多倍体及非整倍体,故染色质和蛋白质均增多,双正常胞核增大1-4倍,个别增大10余倍。在增大基础是可见胞核大小有等和极性消失。   2.核染色质粗糙深染由于癌细胞核DNA合成代谢增台,染色质增多 ,故肿瘤细胞核常深染色。染色质分布不均,呈结块样,其形状不规则或有角着突起,在染色质结块与染色质颗粒之间有空隙。染色质呈不规则聚集核膜下,使核边不规则增厚。有的胞核深蓝染呈墨水点状。   3.核畸形:恶性肿瘤细胞核形不规则,可呈方形、长形、三角形、有时核凹陷使其成为有规则分叶状。   4.核与胞质比例失常:是恶性肿瘤细胞重要形态特下,如鳞状细胞癌。癌细胞核与胞质比例达1:0.5或0.5以下(正常鳞状是皮是0.5:1或1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阴道分泌物(白带)生理盐水涂片的探讨

由于白带清洁度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甚大,现就白带生理盐水涂片报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白带清洁度(Ⅰ—Ⅳ)在《全国临床操作规程》第三版,依然是以上皮细胞、球菌、杆菌、白细胞为指标来作为判断标准。另外除了清洁度外,报告单还有一些其他项目在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中需要另作报告,如真菌(念珠菌)、滴虫、线索细胞等。 问题一:有些人认为,只要有真菌(念珠菌),无论多少,白带的清洁度就需要报Ⅲ度以上。你们认为这样合理吗?但是真菌却是阴道的条件致病菌而已。真菌并没有列入到清洁度的四个判断指标中。因此有人认为清洁度跟有没有真菌无关,有真菌不一定清洁度差,这跟清洁度差不一定有真菌一样道理。而且清洁度与真菌是白带生理盐水涂片的两个报告项目,在同一张验单里是分别报告的。如滴虫。 问题二:四个判断指标如何综合判断白带清洁度?因为即使是同一个人同时取10支白带标本,同一个操作者对这10支标本得到的清洁度结果也不一样,不同操作者对这10支标本(即使同一支标本)得到的清洁度更是不一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的外观和气味与疾病的关系

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有芳香气味,放置以后由于尿素的分解会出现少许氨臭味。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深茶色尿见于胆红素尿,红色尿见于血尿,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见于血红蛋白尿,乳白色尿见于乳糜尿、脓尿。 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稍见浑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浑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黏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浑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尿液是怎么产生的? 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水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再经过肾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液不是都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液干化学法的评价

【关键词】 尿液干化学法 评价 尿干化学法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临床检验方法,在各大小医院已普遍使用,但是由于标本等因素的影响,使检验结果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对易出误差的几种情况进行评价。 1 尿干化学法的检测条件及注意事项 (1)尿干化学分析须使用新鲜尿液标本,标本量应该在10ml以上。(2)在使用任何一种尿试纸前,首先应该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照它的要求和操作方法执行。试纸应该在有效期内使用,禁止用手触摸试纸上的试剂反应区。每次需取出试带后应立即盖紧盖子,将余下的试带储藏在避光、干燥的试带瓶内,室温条件下保存。 (3)各厂家生产的尿试纸,其反应原理和项目排列方式都有不同,反应时间、颜色变化、灵敏度等各有不同,选用的测定单位也不一致,因此,不能混合使用或用不同的比色板比色。(4)试纸浸入尿液的时间不要太长,严格掌握比色时间,在规定时间时完成比色。某些反应如葡萄糖、酮体、潜血试验等会因比色时间延长而 使得结果偏高。(5)由于干化学法是依靠颜色变化来反映检测结果的,因此人眼睛对颜色的识别和判断非常重要。但是目测法因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失调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的非特异性抗感染过程有关,该类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功能,其作用过程历经趋化运动,识别并结合吞噬物质,进而摄入胞内,最终杀伤并降解病原体。   目前,中性粒细胞作为急性炎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大部分实验室仅做常规的白细胞计数,个别实验室采用趋化试验和吞噬功能检查,但远不能反映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病原体的复杂过程。因此,有必要开展新的检测技术,从各个环节找出中性粒细胞功能失调的原因,为临床诊断由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疾病提供帮助,现将这方面的进展作一概括综述。 一、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相关的疾病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中性粒细胞约占60%-70%。中性粒细胞的过多或过少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当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病人可因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的极度低下而致恶重感染。但是也有些病人尽管中性粒细胞缺乏较为严重,但只要其皮肤和粘膜的天然屏障作用没有遭到破坏也能避免感染的发生。   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尿常规检查中尿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尿常规检查中尿液分析仪法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法相结合的重要性。方法 对500例尿标本用Mejer-600型尿11项分析仪检测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法同时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尿液分析仪法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法在尿检中比较得出:两者结果相符均为阴性的有445份,占89%,两者结果不符的有55份,占11%。结论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尿液分析仪检查结果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检测法,尿液分析仪法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法相结合在尿检中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尿沉渣;镜检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尿液分析仪以其使用简便、快捷、准确性好等优点被各级医疗单位广泛使用,有些检验人员就忽略了尿沉渣显微镜检的重要性,这样就很容易将可能存在的管型、红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等有形成分漏报,而且试纸条常会受到尿液中一些药物等化学因素干扰,而出现一些假阴性结果,其干扰因素导致的假性结果会给临床诊断造成误诊及漏诊[1,2]。尿沉渣显微镜检能及时发现尿分析仪的错误报告而及时纠正。笔者通过对500例尿检结果进行分析,以此说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不可忽略。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出凝血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应用

止血和血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1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各科几乎无一不步及止血一血栓问题,除了对出血性疾病的筛选与确诊外,还用于对各种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检查和预测,易拴症的评价,DIC的实验诊断以及对各种抗凝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例如,内科领域中由于肝细胞损害造成肝脏的广泛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栓形成严重的心肌梗塞;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引起多发性血栓形成等等。异常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异常出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发生率为0.05—4%,而在心脏手术中则高达12%,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失败 ,病人伤残,甚至死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总之,在血液病、糖尿病、高血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止血与血栓检验无一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有关凝血,抗凝及纤溶的检验,在临床实验室越来越普及,检验项目也越来越多。   下面就有关试验给予简单介绍。 一、凝血部分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功用:1. PT延长见于先天性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