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成非必需氨基酸-α-酮酸 经联合加氨反应可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八种必需氨基酸中,除赖氨酸和苏氨酸外其余六种亦可由相应的α-酮酸加氨生成。但和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α-酮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所以必需氨基酸依赖于食物供应。 2.氧化生成CO2和水 这是α-酮酸的重要去路之一。由图7?可以看出α-酮酸通过一定的反应途径先转变成丙酮酸、乙酰CoA、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再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将氨基酸代谢与糖代谢、脂肪代谢紧密联系起来。 3.转变生成糖和酮体 使用四氧嘧啶(alloxan)破坏犬的胰岛β-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建立人工糖尿病犬的模型。待其体内糖原和脂肪耗尽后,用某种氨基酸饲养,并检查犬尿中糖与酮体的含量。若饲某种氨基酸后尿中排出葡萄糖增多,称此氨基酸为称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若尿中酮体含量增多,则称为生酮氨基酸(ketogenicamino acid)。尿中二者都增多者称为生糖兼生酮氨基酸(glucogenic and ketogenicamino acid)。从表7-1中可以看出,凡能生成丙酮酸或三羧酸循环的
简单蛋白质可分为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组蛋白、精蛋白、硬蛋白。 清蛋白(白蛋白):英文名albumin,是一类不被50%饱和度的硫酸铵溶液沉淀的球状蛋白质。存在于动物组织、体液和某些植物的种子中。其分子量较低,易溶于水,仅在高盐浓度下才能沉淀,易结晶。在中性溶液中加热即沉淀或凝固。其重要代表是血清蛋白、乳清蛋白、卵清蛋白、麦清蛋白、豆清蛋白及有毒的蓖麻蛋白。 球蛋白:英文名globulin,不溶或微溶于水,但加少量盐、酸或碱后可以溶解。可以被半饱和中性硫酸铵沉淀,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通过电泳或者超速离心可以区分医学教育|网。如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7S球蛋白和19S球蛋白。 谷蛋白:英文名glutelin,特异发现于谷类种子,是种子的贮存蛋白质,有富含谷氨酰胺的结构域。不溶于水、稀盐溶液和乙醇,易溶于稀酸和稀碱,但醇溶谷蛋白(又称醇溶蛋白)可溶于70~80%乙醇中,代表性的例子是小麦面筋中的麦谷蛋白。 组蛋白:英文名histones,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特别多,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
【参考范围】直接法:0.21~0.78mmol/L. 【影响因素】1.与测定TCH的标本抽取及保存条件相同。 2.溶血标本在血红蛋白>5g/L时,对反应有干扰。 3.严重黄疸标本在胆红素>171μmol/L时,对反应有干扰。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8mmol/L时,对反应有干扰。 【临床意义】1.VLDL-C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是体内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脂蛋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它代谢后可以经中间密度脂蛋白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糖是合成VLDL-C的主要原料之一,因而过量的进食糖类可以使其合成增加。高水平的VLDL-C血症有易患急性胰腺炎的倾向,如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AS危险因素,也有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临床检测VLDL-C的浓度,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症评价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原因鉴别。 2.血清CLDL-C增高主要是三酰甘油的增多,表现为Ⅳ、Ⅴ或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可见于:①糖尿病、低甲状腺素血症、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胰腺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②肥胖、酗酒及妊娠等。 3.血清VLDL-C减少可见于:①高甲状腺素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直接法:1.03~1.89mmol/L. 【影响因素】1.与测定TCH的标本抽取相同,血清4~25℃稳定6d,-20℃稳定4个月。 2.溶血标本在血红蛋白>5g/L时,对反应有干扰。 3.严重黄疸标本在胆红素>171μmol/L时,对反应有干扰。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0mmol/L时,对反应有干扰。 【临床意义】1.HDL-C是密度最大的脂蛋白,可分为三个亚型,在肝脏和小肠中合成。它由约50%蛋白质、25%磷脂、20%胆固醇和5%三酰甘油组成,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回肝脏进行代谢。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表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HDL-C的增高可限制组织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动脉壁胆固醇的积聚速度,有利于动脉内膜胆固醇的清除,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而其HDL-C的含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变程度呈负相关。临床检测HDL-C的浓度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预测及脂代谢紊乱评价。 2.血清HDL-C增高可见于: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缺
低密度脂蛋合胆固醇 【参考范围】直接法:1.95~3.20mmol/L. 【影响因素】1.与测定TCH标本抽取及保存条件相同。 2.溶血标本在血红蛋白>5g/L时,对反应有干扰。 3.严重黄疸标本在胆红素>171μmo1/L时,对反应有干扰。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8mmol/L,对反应有干扰。 【临床意义】1.LDL-C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而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主要在血管内合成,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表明,LDL-C在多类脂蛋白中是被公认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沉积的脂质的主要成分。LDL-C的含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而,临床检侧LDL-C浓度,主要用于脂代谢紊乱评价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预测。 2.血清LDL-C增高主要是胆固醇的增多,表现为Ⅱa或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可见于:①低甲状腺素血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肝脏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②血卟啉症、神经性畏食以及妊娠;③肥胖及长期高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饮食。 3.血清LDL-C减低可
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四高一广”的特点: ①高压:流动相为液体,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为了能迅速通过色谱柱医学教育|网,必须对载液加高压。 ②高速: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较经典液体色谱法速度快得多,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分钟,有些样品甚至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一般小于1小时。 ③高效:分离效能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比工业精馏塔和气相色谱的分离效能高出许多倍。 ④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进样量在μL数量级。 ⑤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 此外高效液相色谱还有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不被破坏、易回收等优点,但也有缺点,与气相色谱相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高效液相色谱的缺点是有“柱外效应”。在从进样到检测器之间,除了柱子以外的任何死空间(进样器、柱接头、连接管和检测池等)中,如果流动相的流型有变化,被分离物质的任何扩散和滞留都会显著地导致色谱峰的加宽,柱效率降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灵敏度不及
1、辅酶Q(CoQ) 辅酶 Q是生物体内广为分布的一类醌类物质,又称为泛醌。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中,是生物氧化呼吸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氢递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辅酶 Q侧链的异戊二烯单位的长度对于不同的生物种可以是不同的。 2、谷胱甘肽(Glutathion) 谷胱甘肽是一个小分子量的胞内三肽,即γ-L-谷氨酰-L-半胱氨酰甘氨酸在大多数生物细胞中,谷胱甘肽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一些蛋白质的巯基以维持它们在还原状态。谷胱甘肽还在生物体内产生的过氧化氢还原上起一定作用,但这些都不是辅酶的作用。谷胱甘肽也作为一些酶的辅酶而起作用,例如它是乙二醛酶(Glyoxalase)及顺丁烯二酸单酰乙酰乙酸异构酶(Maleoylacetoacetate isomerase) 的辅酶。谷胱甘肽也是体内甲醛氧化成甲酸反应的辅酶。 3、尿苷二磷酸葡糖 (UDPG) 是核苷二磷酸糖类的一种,作为辅酶主要是在糖类合成中起作用医学教育|网。其他可作为辅酶的核苷二磷酸糖类有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Gal)、尿苷二磷酸甘露糖(UDPMan)等,他们在糖类合成代谢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UDPG 作为半乳糖
水负荷和皮质素试验 【参考范围】见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1.诊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时,除做此试验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须测定相应的激素和激素代谢产物的水平,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2.饮水后因排水缓慢、水分潴留,可有腹胀、恶心等症状,重者可有水中毒表现:呕吐、头痛、抽搐、神志不清等。做此两项试验应先测血钠浓度。血钠过低禁做此试验。 3.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腔积液、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影响结果。 4.夏天不宜做此试验,因饮水大量出汗后结果不准。 【临床意义】1.水负荷试验正常人饮水1000ml后,尿量明显增加,最高每分钟>10ml,总尿量至少800ml,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亢进者,最高每分钟尿量<10ml,通常为3~5ml,尿总量大多在300~500ml之间或更少。 2.皮质素试验在饮水前4h口服可的松50~75mg或泼尼松10~15mg,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者,最多每分钟尿量较单纯水负荷试验明显增多,可提高10ml,或接近10ml.
⒈火焰亮度法 1950年开始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火焰亮度法检测血清、尿液、脑脊液及胸腹水的Na+和K+,是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法,准确可靠的好方法,广为临床采用。 测定方法分为内标准法和外标准法两种。外标准法操作误差较大,一般不采用。现在主要使用内部标准法,即标本及标准液采用加进相同浓度的内部标准元素锂或铯进行测定。操作时,将含锂的溶液作为稀释液,同时测定K、Na和Li的浓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标本与标准液的Na/Li与K/Li比值,计算Na、K浓度。由于血清稀释倍数大,血清蛋白质粘性的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国产的火焰光度计,广为临床使用。 ⒉化学测定法 主要利用复环王冠化合物如穴冠醚或球冠醚,亦称为冠醚,均为离子载体进行测定,由于大环结构内有空穴,分子内部氧原子有未共用电子对可与金属离子结合,根据空穴大小,可选择性结合不同直径的金属离子,从而可达到测出离子浓度的目的。测定血清K,一般采用普通冠醚阴离子染料进行比色定量。 ⒊离子选择电极法 ISE法是采用灵敏的特定专用电极,在专用仪器上进行血清和尿等体液的K+、Na+的测定,因标本用量少,快速准确,几乎有取代其他方法的趋势
1.基于蛋白分子中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而使用的酚试剂比色法 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中上述两种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不同,特别是白蛋白含色氨酸为0.2%,而γ-球蛋白中含量达2%-3%,导致较大的差异。Lowry的改良法在酚试剂中加入Cu2+,集中原法和双缩脲反应两者的作用,使呈色灵敏度提高。其中75%的呈色依赖于Cu2+.反应产物最佳吸收峰在650-750nm,方法灵敏度为双缩脲方法的100倍左右。有利于检测较微量的蛋白质。但试剂反应仍易受多种化合物的干扰。 2.采用280nm和215/225紫外吸收值,计算蛋白质含量 280nm 是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存在芳香族氨基酸所致。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受蛋白分子中该种氨基酸的含量比例影响甚大。尿酸和肝红素在280nm附近有干扰。紫外区200-225nm是肽健的强吸收峰。在此区域其吸收值为280nm的10-30倍,将血清稀释1000-2000倍可以消除干扰物质的影响。 3.采用沉淀反应进行散射比浊法 用磺柳酸、三氯醋酸等配方,此方法甚为简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需特殊仪器,技术关键在于:①选择最佳试剂浓度及温度;②混匀技术;③选用的标准;④待测标
对于血浆特异酶,细胞内酶合成下降是引起血中酶变化的重要因素,这些酶大多在肝脏合成,因此当肝功能障碍时,胆碱酯酶常与白蛋白同时下降。酶合成减少和变异还见于不少遗传疾病,由于酶基因变异,可引起特定的酶合成减少乃至消失,如肝-豆状核综合征患者,血中铜氧化酶活性可明显下降乃至于零。在增生性疾病如骨骼疾病时,可因为骨细胞增生,合成分泌更多的ALP,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起血中此酶升高。恶性肿瘤患者血中酶升高有一部分可能与肿瘤细胞中酶合成增加有关,如前列腺癌细胞可产生大量酸性磷酸酶。 酶的诱导作用也可引起血中一些酶浓度增高,最明显例子是服用苯巴比妥后常可引起肝中GGT合成增加,血中浓度升高并不意味着肝细胞有什么病理变化,停药后GGT就会下降至正常。乙醇、巴比妥类、杜冷丁类以及双苯内酰脲类药物都有此种诱导作用,诱导的酶除GGT外还可以是ALP.
采取血液标本时最容易引起实验室误差的是抽血不当,或者实验室急于分离血清,因此体外溶血。由于大部分酶在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明显,少量血细胞的破坏就有可能引起血清中酶明显升高。最明显例子是LD,红细胞中LD约为血清的100倍,这样,只要有轻度溶血,如1/100红细胞破坏,就足以使血清中LD升高一倍,常使原为正常的血清LD值超过参考值上限。其它如CK,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虽然红细胞中无CK,但含有丰富腺苷酸激酶(AK),进入血清能使某些用“连续监测法”测定CK的值假性升高,红细胞中酶的干扰,不仅表现在溶血影响上,采血后如不及时将血清和血凝块分离,血细胞中酶同样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清,所以采血后1-2小时实验室必须及时离心,分离血清。 除非测定与凝血或纤溶有关的酶,一般都不采用血浆而采用血清作为测定标本。大多数抗凝剂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酶活性,例如EDTA为金属离子螯合剂,在去除Ca2+同时也去除其中Mg2+、Mn2+等离子,Mg2+是ALP、CK和5′-核苷酸酶(5′-NA)作用的激活剂,其它如草酸盐、枸橼酸盐乃至肝素都对一些酶有一定程度抑制。有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肝素为抗凝剂,在常用抗凝剂
细胞中的酶经过三种途径进入血液:一种如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酶,不经过稀释就直接进入血液。第二种途径,细胞酶既和组织间隙也和血液直接相接触。如肝脾,它们释放的酶很快直接入血,另有小部分进入组织间隙。第三种途径,大多数组织或器官中,由于存在着结构致密的毛细血管,所释放的酶大部分进入组织液。除一小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外,主要经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由于血液只占细胞外液的20%,淋巴液和血液一天交换量可达50%-100%,其结果通过此途径进入血液的酶量不仅增高程度较低,在血中出现增高时间也较迟。临床医师不能忽视淋巴系统对血清酶浓度的影响。在一组动物实验中,单纯肌肉损伤加以固定,血中酶浓度变化不大;如加上被动运动,则AST明显升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移去实验动物胸导管,即使有被动运动,AST也不升高。 有作者认为在坏死病变时血中线粒体酶很少达到像胞质酶这样高的程度,也是因为坏死病灶无淋巴液或很少淋巴液流动,这样大量线粒体酶堆积在坏死区,只有少部分坏死边缘区酶通过淋巴进入血液。剧烈运动后血中酶升高与其说是由于细胞损伤引起,还不如说与酶在不同体液中重新分布有关。首先运动引起血压升
高HDL血症 血浆HDL含量过高导致高HDL血症,也属于病理状态。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人们公认的,然而并非血浆HDL含量越高越好。血浆HDL-胆固醇(HDL-C)含量超过1g/L,定义为高HDL血症。现已查明,高HDL血症是因为有CETP和HTGL等活性异常所致。高HDL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HDL血症的病因有以下几种可能:①CETP缺损;②HTGL活性降低;③其他不明原因。继发性高HDL血症病因有:①运动失调;②饮酒过量;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④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引起;⑤其他原因。总之,CETP及HTGL活性降低是引起高HDL血症的主要原因。若CETP缺陷,HDL上的CE蓄积,使HDL增多;若HTGL活性降低,HTGL与HDL被肝细胞摄取减少并使HDL2→HDL3转换过程减慢而停留在血液中,并使其浓度增加,出现高HDL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轻度或中度升高,HDL-C高达正常人3-5倍,血清ApoAⅠ、CⅢ、E明显增加,ApoB呈低值。因为CETP活性低,从HDL转运到含ApoB的脂蛋白的CE量减少,即运输障碍使CE量增加。高HDL血症多见于CETP缺乏者,
血清前白蛋白在糖尿病蛋白质代谢评价中的应用: 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肝脏及肌肉中蛋白质摄取减少、合成减弱、分解代谢亢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血糖高,且饮食限制严格,致使各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易通过内皮细胞沉着于基底膜上,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合并肝、肾损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肝脏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场所,肝细胞损害是肝脏蛋白合成降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不全则蛋白丢失增多,最终导致蛋白质合成降低,尿液丢失增多,机体出现负氮平衡,故应早期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发生肾病,减少蛋白丢失。因此,正确评估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对患者的治疗、康复、预后、转归均有重要意义。以往多采用血清ALB含量变化估计营养状况,但ALB半衰期较长(21d),敏感性较差。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清前白蛋白进行监测。
急性肝炎此组患者的ALT均>200U/L,血清CHE降低者有17例,占的比例是65%,比有关文献报道的比例高,我们可以将CHE的测定作为一项急性肝炎有价值的辅助酶学指标。 胆碱酯酶对肝病的检测意义: 人体组织中有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分布在红细胞和神经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另一种是广泛分布于血浆及许多非神经组织中的假性胆碱酯酶(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我们一般称假性胆碱酯酶(CHE)。CHE是一种生物酶,具有降解胆碱酯并在自主神经系统和肌肉运动系统中起神经传递的功能,它存在于血清、肝、大脑、肾、肠及胰中,对其检测常被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辅助诊断。由于CHE是由肝脏生成后分泌入血的,所以它还能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因此,胆碱酯酶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1、急性肝炎此组患者的ALT均>200U/L,血清CHE降低者有17例,占的比例是65%,比有关文献报道的比例高,我们可以将CHE的测定作为一项急性肝炎有价值的辅助酶学指标。 2、肝硬化此组患者肝脏的功能性细胞减少,使蛋白质合成降低,故其CHE均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肝硬
一、A1 1、 共同凝血途径是指 A、由FⅫ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B、由TF的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C、由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D、由P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E、由HMW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共同凝血途径从FⅩ的激活开始,最终形成由纤维蛋白单体交联成的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凝块。 2、 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异常增生的细胞是 A、T辅助细胞 B、T抑制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淋巴系祖细胞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慢性淋巴细胞大多数为B细胞异常增生。少数为T细胞异常增生。 3、 ALL-L2骨髓象 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B、小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C、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D、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E、大小细胞混合,各占一半左右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LL-L2的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ol)为主,大小不一。 4、 磷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A、镁与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 B、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C、构成
一、A1 1、 多分布于血涂片头、体部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幼稚细胞 E、中性粒细胞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2、 渗出液的原因中致葡萄糖降低最明显的是 A、食管破裂性积液 B、化脓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类风湿积液 E、外伤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葡萄糖减低:①细菌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以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减低最明显;②脑寄生虫病等;③脑肿瘤;④神经梅毒;⑤低血糖昏迷、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状态。 3、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直方图的纵坐标代表 A、血小板体积 B、血小板相对数量 C、MPV D、PDW E、血小板碎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4、 骨盐中的钙的形式是 A、游离钙 B、羟磷灰石 C、血浆蛋白结合钙 D、钙结合蛋白 E、钙调蛋白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5、 LDH同工酶测定中能诊断肝脏有关疾病的同工酶是 A、LD1 B、LD2 C、LD3 D、LD4 E、LD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6、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
质谱(mass spectrometry)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同位素成分、有机物构造及元素成分等。质谱仪最早的临床应用主要在于检测一些生物标记物以帮助诊断癌症和遗传疾病等。20世纪80年代,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LDI)技术的发明使得质谱能够检测生物大分子,该发明在2002年荣获诺贝尔奖。此后,以MALDI技术为基础的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在临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微生物标本的快速鉴定。 一、质谱鉴定微生物的原理 在应用MALDI-TOF MS时,通常将微生物样本与一种饱和的低分子量无机化合物溶液(称为基质)进行混合加在靶板上,待干后样本与基质共结晶后形成了以基质包裹构架的样本固体沉淀。样本基质结晶体经激光辐射,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量使样品吸附,基质与样品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使